基本信息
书名: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指南
定价:30.00元
作者:陶忠良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116263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加快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强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透明、服务灵活便捷的基础支撑作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当前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广大农民用不上、不会用、用不起信息技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数字鸿沟仍然明显。提升农民信息化能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有利于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有利于改进农业信息采集监测方式,有利于为农民提供*加精准的服务。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手机上网的快速普及,强化农民手机上网培训和服务,是农村信息化“弯道超车”、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不仅使农民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网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便利日常生活成为可能,而且由于手机上网具有推广成本低、培训方式灵活、农民容易接受、市场参与度高等优势,可以迅速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陶忠良编写的《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指南》介绍了移动电话技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推崇“数据驱动农业”的概念,这一点可以从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热切期望中感受到。他们似乎相信,只要农民朋友学会了使用这些智能工具,产量就能翻番,收入就能大幅提高。然而,这种宏大的叙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中制约农业发展的那些更基础、更硬性的因素。比如,农村网络信号的覆盖问题,很多地方依然是2G甚至更差,手机应用频繁加载失败是家常便饭;再比如,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新事物的意愿,不是所有人都对屏幕里的信息感兴趣,他们更相信世代相传的经验和眼前的实物。书中很多案例都是在理想化的环境下模拟出来的成功故事,缺乏对“失败案例”的剖析和应对策略。如果一个农民按照书里的指导操作,结果天气预报失灵导致作物受损,书里有没有告诉他下一步该如何补救,除了怪APP之外,他还能做什么?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美好的愿景蓝图,而不是一份能带着农户穿越泥泞抵达彼岸的实用地图。它描绘了智能农业的“星辰大海”,但对脚下的“荆棘密布”却着墨太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是那种朴实的泥土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我最初拿起它,还以为是本讲传统农业技术的工具书,毕竟标题里有“农民”两个字。然而,当我翻开内页,发现里面罗列的APP介绍和使用教程,瞬间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比如,它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一个名为“丰收天气通”的应用程序,详细讲解了如何查看不同地块的微气候预测,甚至细致到了小时级别的降雨概率。这对我一个习惯了听广播、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本地农民来说,简直是跨越了一代人的知识鸿沟。书中对于如何设置提醒、如何解读那些复杂的图表,描述得极其详尽,仿佛在教一个从未接触过智能设备的人如何使用对讲机一样。我甚至在想,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对目标读者的技术接受程度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毕竟,在一些偏远的乡村,能流畅使用智能手机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更别提理解并应用这些高阶的农业数据分析工具了。不过,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农资采购比价的功能,确实让我眼前一亮,这倒是实实在在能省钱的地方,但实现这些功能的前提是,你得先能熟练地在应用商店里找到它,然后顺利安装,这中间的障碍可不小。
评分从排版和配图来看,这本书显然是下了成本的,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也用了那种比较厚的铜版纸,摸着挺有质感。但是,配图的选择却让我感到困惑。很多截图都是高清的、色彩鲜艳的手机界面,清晰度无可挑剔,可问题是,这些截图往往是最新版本APP的界面,而我们村里很多人用的还是几年前的旧款安卓机,系统版本老旧,很多新功能根本跑不动,界面也和书里画的完全不一样。这就像是拿着一本最新的汽车维修手册去修一辆解放牌老卡车一样,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此外,书中对于操作步骤的文字描述,过于依赖截图的辅助,如果光看文字,很多操作的逻辑关系就变得模糊不清。例如,在介绍一个“农技问答”社区的使用方法时,它用了整整三页的截图来展示点赞、评论、转发的图标位置,却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提问的技巧——“要描述清楚你的问题”。这种头重脚轻的描述方式,让读者抓不住重点,感觉像是为了凑页数而特意拉长的介绍环节。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说实话,读起来有点像在听一位热心但略显啰嗦的邻家长辈唠叨。它似乎想把所有能想到的“智能”应用都塞进来,导致结构松散,缺乏一个清晰的主线。举个例子,前一章还在讲如何用无人机航拍测绘农田,下一章就跳到了如何用手机直播卖自家的土鸡蛋,中间几乎没有平滑的过渡。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比如从基础操作到进阶应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它更像是一本“智能生活大杂烩”,里面塞满了各种零散的技巧。我记得有一段讲的是如何通过手机APP对牲畜进行健康监测,说什么通过分析叫声的频率变化来判断病情。我当时看完就忍不住笑了,想象着老王拿着手机对着他那头牛“听诊”,画面太美不敢看。这不是说技术不好,而是感觉这本书没有真正站在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去构建知识体系,更像是技术人员的一份内部培训材料,未经充分的“接地气”转化。对于那些连开关机都还需要别人帮忙的老乡来说,这本书里的内容可能更像是一本天书,充满了各种拗口的专业术语和不切实际的操作场景。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更新频率绝对是个隐忧。我注意到书里提到的好几个APP,比如那个“农机共享平台”,在我的手机上搜索时,已经找不到官方下载入口了,似乎已经被更迭或者下线了。这让原本就抱着学习态度的我,瞬间浇了一盆冷水。一本教人使用工具的书,如果它所介绍的工具本身生命周期都难以保证,那这本书的价值在哪里呢?更让我不解的是,书中对安全和隐私的警示几乎是只字不提。现在年轻人上网都小心翼翼,何况是那些对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比较薄弱的农民朋友。书中热情洋溢地鼓励大家注册各种服务,输入手机号、甚至绑定银行卡进行在线支付,但对于如何设置复杂的密码、如何识别钓鱼链接,却一带而过。这种“只教你用,不教你防”的态势,让我觉得作者在推广技术的同时,似乎忽略了对使用者风险的兜底责任。技术是把双刃剑,在推广其便利性的同时,必要的风险教育才是更重要的“智能”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