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往何处去
: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日)石原享一,梁憬君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12439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日本反战学者全面论述人类和平幸福之路的警醒之作:世界往何处去》作者以一位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理性、严谨的研究视角,饱含悲悯的情怀,以全人类的幸福为目的,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困境,如战争的疯狂与实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市场经济的优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的局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人类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迷失……从中试图找到一条通向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幸福之路。
目录
章 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和思想主义
第二章 恐怖袭击和战争——能否切断仇恨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南北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结构关距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
第五章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局限
第六章 战后的日美中关系和超级大国的霸权
第七章 国际政治经济的结构和权力
第八章 和平的制度化——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九章 地域实践型的和平构筑——地域研究的视角
第十章 反战非战的团结
后记
译者说明
作者介绍
石原享一,现任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文化学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任职于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在发展经济学上有诸多建树,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界所认可,1990年荣获发展中国家研究奖励奖。
自1990年起,在由日本外务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太平洋人才交流中心等机构举办的针对中国的行政干部、教师、企业家等为对象的培训中,担任培训教师,培训专题为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负经验”。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的多重结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中国》,《从大陆、香港、台湾看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与东亚》,《文化摩擦与日本人——何谓和平的礼法》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仿佛作者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悬崖边上,俯瞰着人类文明的走向。那种笔触的细腻与宏大叙事的交织,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它不是那种直接给你答案的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身处这个时代的困惑与迷茫。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社会现象所进行的深入剖析,这些细节往往是预示未来走向的关键线索。比如,书中对于信息传播速度与个体认知速度之间失衡状态的描述,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没有过多地渲染末世的恐怖,而是用一种近乎冷静的、科学的笔调,探讨了技术进步对人类心智结构的潜移默化影响。读完第一部分,我合上书本,久久不能平静,感觉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有了一种微妙但深刻的错位感。这本书迫使你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思考那些真正关乎“我们是谁,我们将去向何方”的终极问题,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稀有且宝贵的。它挑战了太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假设,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既有的知识体系。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有时会觉得作者的笔锋过于尖锐,甚至带有一丝对当下人类群体的失望情绪,但细想之下,这种“失望”恰恰是源于对人类潜能的更高期许。书中对于技术伦理边界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停留在表层的讨论,而是深入挖掘了权力结构、资本逻辑与前沿科技结合时可能产生的异化效应。我记得有一章专门分析了“算法的专制”,用非常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数据黑箱如何逐渐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理性。这种洞察力令人不寒而栗。对我来说,阅读此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去魅”之旅,它剥去了许多光鲜亮丽的社会表象,露出了底层的运作机制。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能带来安慰和简单结论的书,那可能要失望了;但如果你渴望的是一次彻底的思想洗礼,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与心力去啃食。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时间感”的颠覆性处理。作者似乎拥有穿梭于不同历史时空的能力,能在同一段落里,将古老的哲学思想与最新的科学发现并置讨论,从而揭示出人类困境的某种永恒性。它的行文节奏变化多端,有时如急流般迅猛,信息量极大,要求你全神贯注;有时则放缓,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探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之间微妙的界限。这种节奏的张弛有度,使得厚重的议题读起来反而不觉疲惫。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收获,是对“进步”这一概念的重新定义。作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进步,是否仅仅是加速奔向某个我们尚未理解的终点?这本书没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地图,但它无疑为迷航者提供了一盏强有力的、需要自己去解读的灯塔。它迫使你走出舒适区,去直面那些关于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并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安排极具匠心,它如同一个不断收紧的螺旋,从广袤的宇宙尺度迅速聚焦到个体生存的微观层面,最后又猛然将二者重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令人震撼的整体感。作者对未来图景的描绘,并非是科幻小说式的天马行空,而是建立在对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气候变化数据以及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扎实基础之上。我特别欣赏它在叙事中偶尔穿插的那些充满画面感的场景描写,它们像是为冰冷的理论提供了温暖的“人味”。比如,书中描绘的某个特定区域的居民,在面对环境剧变时所展现出的集体韧性或崩溃瞬间,那种文字的力量感,直击人心深处。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拓展了我们对“可能性”的想象边界,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现实并非唯一的路径。它不是在预言,而是在提供一系列可能性的模型,供我们审视和选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日常新闻报道的方式都变得更加立体和审慎了。
评分这绝对是一部需要慢品细读的著作,绝非可以一目十行速览之流。它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古典的凝重感,句子结构复杂而富有层次,如同精密的巴洛克式建筑,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跟上作者思绪的蜿蜒曲折。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全球化议题时的那种辩证性,他既没有全然的乐观,也未陷入彻底的悲观泥潭,而是提供了一种在矛盾中寻求平衡的视角。书中对地缘政治变迁的论述,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辨,使得原本枯燥的分析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张力。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避免了陷入任何单一意识形态的窠臼,真正做到了“多维观察”。每读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为作者的观点构建一个虚拟的辩论场,试图去反驳,去补充,但最终往往发现,作者的逻辑闭环是如此严密,让人难以找到明显的破绽。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场与一位博学智者的深度对话,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