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傳習錄(國學經典叢書)
定價:32.00元
作者:王陽明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3482837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購買一輯、第二輯、第三輯請點擊:國學經典一輯(40種)國學經典第二輯(40種)國學經典(第三輯)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緻,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終明之世,文臣用兵製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 ——《明史·王守仁傳》讀此可知王學梗概。欲知其詳,宜讀《王文成公全書》。因陽明以知行閤一為教,要閤觀學問事功,方能看齣其人格,而其事功之經過,具見集中各文,故陽明集之重要,過於硃、陸諸集。 ——梁啓超《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內容提要
《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傳習錄》不但全麵闡述瞭王陽明的思想,同時還體現瞭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因此該書一經問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目錄
前言
上捲
徐愛錄
徐愛跋
陸澄錄
薛侃錄
中捲
錢德洪序
答顧東橋書
答周道通書
答陸原靜書(一)
答陸原靜書(二)
答歐陽崇一
答羅整庵少宰書
答聶文蔚(一)
答聶文蔚(二)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教約
下捲
陳九川錄
黃直錄
黃修易錄
黃省曾錄
錢德洪錄
錢德洪附記
黃以方錄
錢德洪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最初我對這套“國學經典叢書”抱有一定的疑慮,畢竟市麵上重印的古籍太多,真正能做齣新意的少之又少。然而,這本《傳習錄》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的權威性,更在於其對現代讀者的“可及性”。它巧妙地將那些古代語境下的哲理,用當代人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轉譯,這種翻譯不是簡單的詞匯替換,而是深層次的“情境重構”。比如,書中對“知行閤一”的某些闡釋,放在今天的商業競爭環境下進行類比,竟然能立刻閃現齣新的啓發。這說明優秀的思想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而好的版本,就是那個能有效連接古今的橋梁。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國學絕非是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可以指導我們日常實踐、解決現實睏境的活水源頭。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提齣問題的更高級視角。
評分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正值我對傳統思想進行係統梳理的階段,市麵上同類書籍良莠不齊,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生澀難懂,要麼就是過度解讀,失瞭原味。而這本,恰好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在保持原文的純粹性和思想深度的同時,所附帶的導讀和釋義部分,簡直就是一座燈塔。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於那些曆史背景的交代,總是能精準地切入要害,幫助我們理解古人在特定語境下的真實意圖,而不是用今天的價值觀去進行簡單套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單純地“看文字”,而是仿佛穿越瞭時空,與那些先賢進行著跨越韆年的對話。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體悟,就像麵對一座結構復雜但邏輯嚴謹的建築,初看是輪廓,再看是細節,三看則是整體的精神內核。它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智慧”二字的理解邊界,讓我明白瞭許多看似簡單的道理背後,蘊含著多麼深厚的哲學思辨。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精神愉悅感是那種慢火細燉的、持久的溫暖,而不是曇花一現的刺激。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極度分散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跟隨著書中的節奏,體會古人那種內斂而深沉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心靈修行。我常常在處理完繁雜的工作事務後,拿起它來翻閱幾頁,那種感覺就像是給疲憊的靈魂做瞭一次深度的SPA。文字的韻律感很強,讀起來自帶一種抑揚頓挫的節奏,讓人不自覺地放慢語速,用心去咀嚼每一個詞語背後的力量。它不教你如何快速成功,也不提供即時有效的技巧,它教導的是一種看待世界、安頓自我的根本態度。這種“慢”的力量,比任何“快”的口號都更具穿透力,它幫助我重新校準瞭自己人生的坐標軸,變得更加沉靜和有韌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齣版社在細節上的用心。封麵那種略帶歲月的質感,讓人聯想到那些塵封已久的曆史典籍,色彩搭配沉穩大氣,沒有絲毫浮誇之氣,非常符閤國學經典的莊重感。內頁的紙張選用也相當考究,觸感溫潤,墨色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排版布局堪稱教科書級彆,字體的選擇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度,行距和段落劃分都恰到好處,使得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內容,在視覺上就得到瞭極大的舒緩。我尤其欣賞他們對一些關鍵注釋和引文的處理方式,那些旁注的字體略微小巧但清晰可辨,既不喧賓奪主,又能及時為讀者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緻敬,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讓人在捧讀之前,心中就已經充滿瞭敬意與期待。這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在當今快餐式閱讀風潮中,顯得尤為珍貴,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
評分從學術嚴謹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處理方式無疑是業內典範。我特地對比瞭幾個不同的權威版本,發現它在引文的核對和版本的取捨上,都顯示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它沒有盲目追求“新穎”,而是紮紮實實地迴歸到最可靠的底本上去,這種對“真”的堅守,是國學研究者最應有的操守。尤其是在對一些爭議性觀點進行闡述時,作者采取瞭非常審慎和平衡的態度,既不迴避矛盾,也不偏激下論斷,而是將不同的學派觀點並陳,留給讀者自己判斷的空間。這種“存疑”的處理哲學,恰恰體現瞭對經典本身的尊重——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擁有多重闡釋的價值。對於想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參考係和注釋鏈條是極其寶貴的資源,它搭建瞭一個堅實的知識颱階,讓人可以由此齣發,去探索更廣闊的國學領域,而不是停留在錶麵淺嘗輒止的階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