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通信技术概论
:37.00元
售价:25.2元,便宜11.8元,折扣68
作者:赵宏波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3-08-01
ISBN:9787563507849
字数:629
页码:4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按照通信技术的发展进程和通信网的逻辑分层,结合电信业务网的划分,通过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全景式描述,使读者对通信技术的体系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各种常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和技术发展趋势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本书介绍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与SDH、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图像通信、电话网、支撑网、智能网、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ATM、IP技术、接入网等技术及其新的发展。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以通信技术为专业基础课的各专业学生全面学习通信技术的教材或参考书,本、专科学生均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应内容学习。本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全面了解通信技术的参考书或培训教材。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令人称赞的水平。它不像某些入门读物那样浮光掠影,只停留在概念层面;它也没有沦为只堆砌公式和定义的“百科全书”。相反,它在关键技术点上,如编码理论、多址接入、信道容量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且给出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作为支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通信的经典理论,还对近些年新兴的技术方向,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趋势,都有所涉猎和前瞻性的讨论。这种兼顾历史脉络与未来展望的编写格局,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的路线图。它强迫读者去思考,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到今天的状态,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种宏观视野的培养,对于任何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专业感,那种深沉的蓝色调和精致的字体排版,立刻给人一种严谨治学的印象。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种专业氛围所吸引。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偏哑光的,翻页时没有刺耳的摩擦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本书的装帧相当扎实,一看就知道是经得起反复翻阅和长时间使用的。内页的排版也体现了编者的用心,图表和公式的布局疏密有致,关键概念的标注清晰明确,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过渡部分的留白处理,让人在信息密集的技术章节之间,能够有一个短暂的喘息和整理思路的空间,而不是被海量文字和符号直接“淹没”。这本教材在视觉传达上是成功的,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读者愿意沉下心来,一步步探索技术深处的奥秘。它的外观,可以说是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完全符合一本高质量技术专著应有的标准。
评分我对书中对数学工具的运用方式尤为欣赏,它处理得非常得体和克制。在技术学习中,数学往往是初学者最大的障碍,很多作者要么是数学描述过多而冲淡了技术本质,要么就是为了简化而过度忽略了严谨性。这本书显然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分割点。它使用的数学工具都是为了精确地阐释特定的物理或信息学概念服务的,绝无为了炫技而引入复杂的计算。讲解公式推导时,作者会清晰地标注每一步的物理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展示代数转换。例如,在推导某个信噪比公式时,作者花了相当篇幅来解释为什么引入高斯白噪声模型是合理的,以及这个模型对实际系统设计的指导意义。这种“重在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的处理哲学,使得读者能够真正掌握底层原理,而不是仅仅记住了一堆公式,这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在辅助学习资源的配置上,展现出极大的诚意和现代感。虽然我主要依靠纸质书进行阅读,但我注意到书内多次引用了配套的在线资源和实验代码库的链接。这在传统教材中并不常见,但也非常符合当前工程教育的趋势。特别是那些涉及信号处理和系统仿真的章节,如果能辅以实际运行的代码进行验证,无疑能极大地增强学习效果。此外,书后的习题设计也极为用心,它们并非简单的概念复述,而是设计成了小型的问题求解任务,需要读者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完成。这些习题不仅检验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在训练读者的系统性思维能力,引导我们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去权衡和设计通信系统,这比起纯理论的考核要更有价值得多。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让学习过程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一个主动的、交互式的知识建构过程。
评分初读之下,我立刻被作者叙述的逻辑性所折服。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在理论引入时过于跳跃,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让读者在理解“为什么”之前,就被“是什么”困住了。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极其巧妙,它像是为新手搭建了一条平缓的知识阶梯。它总是从最直观、最贴近生活应用的场景入手,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信号是如何实现的,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必要的数学工具和物理原理。这种“应用导向”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也让知识的迁移变得更加自然。我记得在讲解某个复杂的调制解调过程时,作者不仅给出了公式,还配上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信号变换具象化了,那一刻感觉豁然开朗。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教学艺术的深刻理解,让枯燥的原理学习过程,变成了一场有引导、有惊喜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