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鬼才 仿生学电子电路设计与应用25例(图例版)
定价:59.00元
作者:Newton C. Braga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154469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推荐者于欣龙是奥松机器人的创始人,被称为“机器人爸爸”,录制过CCTV创客精英汇等大量电视节目,拥有机器人天空网站、奥松机器人微信公众账号等宣传渠道。※作者推荐图书的视频可放在网店的营销页面。※本书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循序渐进、叙述简明,并配有大量的电路图、实物图及程序供读者参考以掌握书中的知识。※本书可供智能电子产品的研发技术人员及机器人制好者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广大电子爱好者的电子制作读物,以及高中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辅导书。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25个有趣、超酷、应用广泛、造价低廉的仿生学项目,包括电鱼、蝙蝠耳、测谎仪、电子神经激励器、恐慌发生器、电子驱虫器、音频和视觉生物反馈等,生动详尽地解释了生物学、电子学与机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手把手教会你设计和制作仿生学电子电路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包括如何焊接、电子元器件选择、读懂电路原理图和电路设计等知识。本书不仅带给你无限乐趣,还能使你从一个电子学菜鸟迅速成长为科学鬼才!该书可作为仿生电子学爱好者和高中、大学电子线路课程的指导教材。
目录
部分 引言 1
第二部分 生物学和电子技术 5
第三部分 25个仿生学实用项目 13
14 项目1——电鱼实验
26 项目2——视觉生物反馈
35 项目3——音频生物反馈
41 项目4——神经刺激器
47 项目5——频闪灯
53 项目6——生物信号放大器
59 项目7——恐慌发生器
68 项目8——磁场发生器
75 项目9——催眠发光二极管
80 项目10——驱虫器
85 项目11——仿生陷阱
90 项目12——动物训练器
96 项目13——白噪声发生器
101 项目14——仿生耳
105 项目15——灭虫器
109 项目16——仿生触器
113 项目17——测谎仪
118 项目18——仿生气味发生器
122 项目19——使用振荡器进行仿生学实验
125 项目20——离子发生器
130 项目21——触觉助听器
134 项目22——万用表在仿生学中的应用
138 项目23——仿生视觉
144 项目24——生态监视器
148 项目25——蝙蝠耳
第四部分 附加说明 153
作者介绍
作者,Newton C. Braga,《电子学习杂志》的技术总监。他出版过100多部涉及电子工程学、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著作,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的图书,在全世界超过三百万本。 译者,万皓,获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就职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英语八级,熟练地翻译短波发射机、短波天线、电子通讯专业文章、针灸、生物科技、法规、公司宣传、一般文学类文章。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电子工程图纸的艺术展现,每一个元器件的标注都清晰得令人发指,即便是像我这样初入这个领域的新手,也能大致看出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像有些技术书籍上来就是一堆拗口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仿佛有一个耐心的老师,它会先用最简单的类比,把抽象的原理“翻译”成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理解的场景,然后再慢慢地带入到实际的电路构建中。举个例子,它解释电容和电阻的工作原理时,用的比喻非常巧妙,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它们在电流流动中的“角色扮演”。这种教学设计体现了作者对初学者心理的深刻洞察,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对电子科学的“语感”。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面对一堆冰冷的符号和线路,而是参与到了一场有趣的、充满逻辑性的拼图游戏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点复古未来感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对那些精密的机械和电路图有着莫名的喜爱,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它时,几乎是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书脊上的字体排版也挺讲究,虽然是技术类书籍,但整体感觉并不死板,反而有种知识的厚重感和艺术感并存的韵味。 想象一下,当我带着这本书回到家,把它郑重地放在我的书架上,它立刻就成了我那一堆普通教科书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件稀世珍宝,虽然内容我还没完全深入,但光是外在的质感和设计,就足以让人心情愉悦。书的装帧很扎实,纸张的触感也很好,厚实的封面和清晰的印刷,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入门读物,光是摆在那里,就能激发人去探索那些深奥的科学世界的欲望。我常常会忍不住翻开它,即使只是看看那些结构图和流程图,也会觉得心旷神怡。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要求的人,尤其是在处理技术文档时,任何一个微小的标注错误或者图示模糊,都会让我感到非常抓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几乎无可挑剔。我特意对比了几个关键电路图,发现所有的元器件型号、引脚定义,甚至是焊接点的标识,都标注得极其准确和规范。这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以前买过一些资料,光是跟着图纸找元件都费了半天劲,结果发现图上的标记和实物完全对不上,简直是浪费时间。但这本则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你可以放心地把图纸当作一份可靠的施工蓝图来对待。这种对精确性的坚持,无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深信不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它不像传统的学术著作那样严肃刻板,反而带有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性。作者似乎总能抓住读者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感到困惑的那个“临界点”,然后恰到好处地给出点拨。我发现自己阅读的时候,很少出现“卡壳”的情况,即便是涉及到一些比较底层的物理概念时,作者也会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背景或者应用案例来软化讲解的难度。这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分享他的心得体会,而不是在啃一本冷冰冰的教材。这种亲切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持久的兴趣,让我愿意一页一页地往下翻,去探索下一个未知的电路奥秘。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教会了你“做什么”,更在于它启发了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就在于它对设计思路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给出了一个可行的电路方案,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设计者在面临不同约束条件(比如成本、功耗、响应速度等)时,是如何做出权衡和选择的。这种对“设计哲学”的探讨,远超出了单纯的“照猫画虎”式的应用指南。它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既有的方案,并尝试找到更优化的路径。我从中领悟到,电子电路设计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和决策学的结合。这种思维上的提升,比单纯掌握几个电路技巧要宝贵得多,它为我未来的独立项目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