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解惑3G业务:概念、实现和规划
:36.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1.5元,折扣68
作者:马华兴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635133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主要从业务概念、业务实现流程、关键技术、关键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个角度进行介绍。本书内容包括:通信业务发展整体分析、3G的移动视频业务、基于SIP的移动“邀请”业务、移动位务、个人信息管理(PIM)业务、基于移动内容的业务(游戏、音乐、文本……、手机凭证业务、多媒体通话业务,后,本书简要说明了整体的业务规划方法,包括业务分类、业务模型以及网络、内容、服务之于业务的三重约束关系。本书对当前通信行业所关注的3G业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笔者的看法。本书对业务所涉及的技术、协议、标准以及相关组织和涉及业务的各个环节、价值链都有比较全面的结合,对于业务开发、业务规划、业务管理以及学术研究、工程设计,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希望能成为有志于移动通信业务专业的人士所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可供那些在3G业务规划、建设、运营以及业务设计的进入者,以及对3G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参考。
1 导论
1.1 写本书的目的
1.2 如何编写本书
1.3 对3G业务的理解
1.4 本书的摘要
2 面向3G的通信业务演进
2.1 应用场景引出3G业务
2.2 隔离矩阵到融合矩阵
2.3 基本业务概念的阐述
2.4 总结
3 移动视频业务
3.1 移动视频业务的概念
3.2 移动视频业务的技术实现方式
3.3 移动视频业务推广所涉及的环节
3.4 3G中该业务的技术“门槛”
4 移动“邀请”业务
4.1 “邀请”业务的概念
4.2 SIP协议
4.3 IMS
4.4 业务引擎及其实现
4.5 IMS可提供的邀请业务
5 移动位务
5.1 移动位务
5.2 移动位务相关技术
5.3 移动位务产业链及存在问题
5.4 移动位务的技术门槛
6 PIM业务及其延伸
6.1 PIM的概念和关键服务
6.2 PIM的内核——同步
6.3 PIM业务的拓宽和延伸
7 手机内容频道
8 手机凭证业务
9 多媒体通话业务
10 3G业务整体规划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逻辑严密到让人惊叹。我通常阅读技术书籍都会伴随着大量的笔记和思维导图,但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点之间天然就存在一种递进关系,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章节间的衔接,使得信息流非常顺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规划”部分的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完全超越了纯粹的技术范畴,更多地触及了商业战略层面。比如,如何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成熟度来制定差异化的3G推广策略,如何评估投资回报周期,以及如何预见潜在的监管风险。这种将技术能力与商业智慧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行业咨询报告。我强烈推荐给那些不仅仅想了解3G技术本身,更想理解这项技术如何影响市场格局和企业决策的读者。这种全面的视角,是很多专注于单一技术领域的书籍所不具备的。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追踪移动通信领域的变迁,深感知识体系的碎片化问题严重。很多资料要么只谈理论,要么只谈最新的应用,缺乏一个连贯的、能够承上启下的脉络。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像某些快速入门指南那样浮于表面,给人一种“我好像懂了,但实际上什么都没记住”的错觉。相反,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底层基础,使得读者在理解了3G的核心原理后,再去接触后续的4G、5G技术时,能够迅速找到对应的概念锚点。特别是关于网络架构中软交换和硬交换的对比分析,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在其他地方弄明白其中的细微差别,而在这本书里,作者用一个精妙的比喻,几句话就让一切变得清晰透明。这种提炼复杂信息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极强的教学天赋。它不是在“教育”你,而是在“引导”你,让你自己去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信息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冷静和客观的行业洞察力。它没有过度渲染3G带来的“革命性”影响,而是用一种近乎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去剖析这项技术从概念萌芽到商业落地的全过程。在描述“实现”的挑战时,书中没有回避技术上的瓶颈和标准制定的博弈,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异常真实可信。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思考,如果我身处当时的情境,我会如何权衡这些利弊。这种代入感极强,它强迫读者从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包括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甚至终端用户。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让“规划”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现实约束条件的优化选择。对于任何希望在通信领域深耕,建立成熟技术观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的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思维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理论书籍,毕竟涉及到“实现”和“规划”这种字眼,通常意味着大量的图表和公式。令我惊喜的是,作者在技术细节的呈现上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证了专业性,又避免了陷入无休止的技术参数堆砌。尤其是在谈到网络部署和核心网的演进时,作者仿佛带我进行了一次虚拟的现场考察,清晰地勾勒出了从2G向3G平滑过渡的复杂步骤。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频谱分配和网络优化策略的章节,这些内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往往是含糊其辞或者一笔带过的,但在这本书里却得到了详尽的论述。他们不仅描述了“如何做”,还深入分析了“为什么这么做是最佳选择”,考虑到了成本效益和未来扩展性。这对于我们这些负责项目评估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框架的构建,让我能够用更宏观、更具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技术落地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新兴技术总是一头雾水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听说3G这个概念,感觉它离我很近,但又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不真切。市面上那些技术手册动辄就是一堆晦涩难懂的术语,看得我头疼。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教训初学者的架势,更像是那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前辈,耐心地为你拆解那些复杂的网络架构和商业模式。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概念”部分的处理,它没有直接跳入深奥的协议细节,而是先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阐述3G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这种由浅入深、注重“为什么”而不是仅仅“是什么”的讲解思路,让我这个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感到豁然开朗。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终于拿到了一个理解整个3G世界的“地图”,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摸索了。对于那些想在职场上跟上技术潮流,但又害怕被技术文档劝退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剂良药。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冰冷的通信技术,赋予了生动的应用场景和商业逻辑,让人读起来充满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