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
定价:16.00元
作者:刘瑜,朱秀昌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5635175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与朱秀昌、刘峰、胡栋编著的《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修订版)相配套的实验教材,也可单独使用。所提供的实验是根据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利用Visual C 基本实验平台和MATLAB工具软件,对图像处理和图像通信(编码)的基本算法进行编程和实现。
本实验教材分两部分:部分(共4章)是图像实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系统、Visual C 数字图像编程基础和MATLAB数字图像编程基础;第2部分是数字图像实验编程设计部分,包含16个实验单元,基本涵盖了图像处理和图像编码的基本内容。本书可作为从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应用和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完成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的指导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收到您的请求。以下是模仿读者口吻对一本名为《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的书籍进行的五段独立、风格各异的评价,每段约300字,且互不相似,避免了AI写作痕迹。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懵圈。封面设计是那种很朴实的蓝白配色,标题印得很大,一看就知道是硬核技术类的教材。我本来是想找点入门级的科普读物,随便翻了下目录,嚯,满满的都是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编码调制这些词汇,顿时感觉呼吸有点困难。我这种半路出家搞点图像处理皮毛的人,看到这些理论公式就头皮发麻。但是,架不住同行推荐得厉害,说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那一本”,我还是硬着头皮啃了下去。读着读着,我发现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纯理论堆砌,而是真的把这些复杂的数学工具“掰开揉碎了”讲,尤其是那些实验部分的讲解,步骤写得异常详细,连不同算法在特定噪声环境下的表现差异都分析得头头是道。我用书里提到的那个Python实现的小例子跑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比我自己瞎琢磨出来的代码效率高了好几个数量级。所以,如果你是那种对“为什么”比对“是什么”更感兴趣的深度学习者,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对底层原理的好奇心,但你要做好投入大量时间啃理论的准备。
评分这本书的实验指导部分,简直是为动手能力较弱的同学准备的“救命稻草”。我注意到很多高校的教材,实验部分往往只是列出一堆需求,具体怎么实现全靠学生自己去摸索。但《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的每一章后面,都有非常详细的、近乎手把手的代码框架和关键函数调用说明。虽然它可能没有采用当下最热门的深度学习框架,而是侧重于经典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但这恰恰是其经典所在。我用MATLAB跟着书上的步骤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实时视频流传输模型,从输入图像到加入AWGN噪声,再到BPSK调制,最后进行解调和滤波恢复,整个链路是完整跑通的。这不仅仅是学会了几个函数,而是真正理解了数字信号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时会遭受哪些“折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你如何将抽象的数学公式转化为可运行、可观察的物理过程,那种“我的代码真的把信号送出去了”的成就感,是看再多理论书也无法体会的。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通信”这块的侧重点似乎比“处理”要重那么一丁点。当然,两者密不可分,但如果你是一个纯粹的图像算法工程师,可能需要对信号与系统、概率论有扎实的基础,否则在理解那些信道编码、调制解调的部分时会感到吃力。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QAM的星座图设计和最大似然判决,这块内容在很多专门的通信教材里都需要一整本书来讲解,但在这里,作者用浓缩的篇幅把它塞进了图像传输的章节里。这固然体现了作者的功力,但也意味着它对读者的预备知识要求比较高。不过反过来看,这也赋予了这本书独特的价值:它强迫你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数字图像的“生命周期”——从采集、压缩、编码、传输,直到最终的解码和重建。这对于系统集成和端到端优化设计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那些从事实时视频会议或遥感图像回传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系统化知识结构是极具竞争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具有“工程实践”的导向性,这点是我最欣赏的。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籍,要么是纯算法推导,要么就是软件操作手册,两头不靠岸。但《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实验》完美地架起了这座桥梁。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能直接去面试炫技的书,它更像是一个严谨的项目经理的手册。比如在图像压缩那一章,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JPEG标准,而是先讲了DCT变换的物理意义,然后才引申到如何利用人眼视觉特性进行量化和熵编码。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让人在学习通信原理时也能顺带把图像传输的瓶颈给摸透。对我个人而言,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对“错误控制”的强调。书中反复提到,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丢包和噪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那些关于信道编码和纠错的章节,虽然看起来和图像处理本身有点远,但却是保证最终图像质量的生命线。看完通信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传输过来的图片会有一块区域完全花掉,那不是算法不行,是信道质量太差。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尤其是针对初学者来说,实在是不够“友好”。我拿到的是影印版,很多公式的字体看起来总有点糊在一起的感觉,再加上它大量使用了希腊字母和复杂的上下标,阅读体验不算顶级。如果作者能在图示方面多下点功夫,比如用更现代的视觉语言来解释卷积核的滑动过程,或者用动态流程图展示编码器的状态机,那效果肯定会更好。我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对照网上的视频教程,来理解书中某些关键的公式推导。不过,一旦你克服了视觉上的障碍,深入到内容核心,就会发现其内容的深度是无可替代的。它里面的那些案例,比如基于形态学操作的边缘检测在医学影像分析中的应用,或者盲解调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的性能评估,都非常贴近工业界真实面临的问题。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希望扎根于底层、不满足于调用库函数的人准备的“内功心法”,而不是快餐式的“招式秘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