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代北京书画史话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刘宝明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1706591
字数: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当代北京书画史话》用几个时期作刻度划分,描述北京书画一百年间的历史,后半个世纪将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改革开放的这二十多年将在后半个世纪中的描述中被着力涉及。
《当代北京书画史话》通过多方位、多层面、全视角的史实叙述,展现了自20世纪到当代的北京书画的总体状态。它大量采用这一时期与北京书画相关的回忆和记录,针对现存物象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在客观、完整地记录北京书画面貌的同时,从书画这一角度,完成对北京这个古老城市文化特征的反映。
刘宝明,196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从事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书法创作之余有许多涉及北京传统文化的著述问世,如《永定门回望》、《陈氏五杰与北京不解情缘》、《红螺山下红螺梦》、《北京酒文化博物馆碑文》等。
北京--发现甲骨文的地方
    王懿荣(1845-1900),1880年考取殿试二甲第十七名,曾任国子监祭酒。国子监,毗邻雍和宫,位于北京城北部,旧时也称太学,时下的解释是封建统治者培养科举人才和各级官僚的皇家大学;祭酒,当等同于今天的校长。这样说来王懿荣便是皇家大学的校长,他对于经文、陶文、金石都颇有研究,是一位于传统文化造诣极深的清廷高官。这些也许并不足以使其为我们今人熟知,但他晚年的一个偶然发现,将他与北京这座城市和中国古老的文字联系在了一起。
    1899年,居住在北安锡拉胡同11号的王懿荣身染疟疾,久治不愈。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为王懿荣开出一剂药方。待家人将药从宣南菜市口的鹤年堂药房抓回后,其中一味呈碎片状名日“龙骨”的中药,表面上镌有奇异的纹络,这引起了对中医颇有兴趣的王懿荣的注意,下意识问他抱病亲临药房叮嘱老板,如果再有商贩送“龙骨”来,请代为引见。不多时日,名扬京华的古董商人范维卿被引见到王家府邸,并带来了十几片“龙骨”。之前,他到河南安阳、汤阴一带去青铜器,没有如愿,但他听说当地有种“龙骨”是名贵药材时,抱着“不枉跑一趟”试试运气的想法,顺便收集了12片。
    王懿荣见到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分外高兴。他仔细端详着每一片甲骨上一个个单一成形的“符号”,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数日萦绕在心头的一个疑团霎时间有了答案。他兴奋地告诉在场的人:这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中国文字!范维卿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药材是真正的古董。于是,王懿荣以每字一两银子的高价买下了这12片甲骨,并当场给范维卿600两银子,指使他为自己继续大量。随即,又派家人到京城各大药店以重金把刻字的甲骨全部买下,以至于典当细软,倾其家财也在所不惜。
    然而,精于算计的商人范维卿唯恐财路被断,谎称“龙骨”产于河北、山西,拒不挑明其真正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小屯,以至于早年河北周边一带,农民纷纷在田边地头挥舞镬头寻找宝物“龙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河南安阳小屯是“甲骨”真正产地才被专家确定。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在他去世前共收集了甲骨1500片。于是,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好友、《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所有。当刘鹗的儿女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便多次派人去那里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
    这就是中国古老的文字被近代人后发现的故事。令北京人自豪的是,发现甲骨文这一中国20世纪初大的考古成就,其发端并不在其原出土地,而是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
    1921年,学者、曾任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农科监督的罗振玉在研究之余,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楹联,成为早以甲骨文进行书法创作的人。
    故宫的书画收藏
    故宫以及宫中文物随着清王朝命运的日薄西山,开始了它历史上大的劫难。溥仪住在紫禁城的后几年,小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出于为复辟及日后生计考虑,溥仪以赠予的名义,指示溥杰将大量名画带出故宫。同时许多太监开始伺机盗宝,使得当时地安门一带新开了不少古玩店,而且家家生意都很兴隆,而这些店铺的后台老板大多是宫中的宦官。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清理故宫时,仍在宫中多处隐秘之处发现了被太监们藏匿起来却没来得及带出宫去的珍贵字画,解放后还曾在重华宫的戏台底下发现过一件金代大画家赵霖的《昭陵六骏图卷》。它是根据陕西唐太宗昭陵墓的石刻所绘,是赵霖传世的作品。
    宫中文物的混乱与大量丢失,激怒了溥仪,他命内务府彻底查办。但这却招来了更大的祸患。1923年6月26日,即溥仪决定查办的前一天,太监放火烧毁了建福宫,灭掉了偷盗的罪证。当年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装箱封存在这里。究竟这把火烧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据说,建福宫内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事后,光一家金店在处理这些灰烬时就拣出了17000两金块和金片。于此多年之后,故宫外仍活跃着一批以宫中废物、淘拣其中宝物为生的人。
    ……
说实话,我一直对书画艺术有些敬而远之,总觉得它离普通人太遥远,晦涩难懂。《当代北京书画史话》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作者在写作时,似乎时刻想着如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他会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艺术理论,比如用“一股清泉”来形容某种绘画风格的淡雅,或者用“力透纸背”来形容某种书法笔力的雄浑。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get到其中的精髓。书中的许多例子,都选取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平日里只能“看个热闹”的作品。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书画收藏、鉴赏的小贴士,以及当代书画市场的一些观察,这些内容都非常有实用价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本实用的艺术指南。它拉近了艺术与我的距离,让我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当代北京书画史话》虽然书名就点明了它聚焦的是北京近现代的书画艺术,但读完后,我却在其中看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梳理艺术脉络的史书,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宏大的时代背景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书中对于某位在解放前后经历剧烈社会变迁的书画家,其创作风格从早期写实到后期写意的转变,描述得细致入微,不仅分析了艺术上的技术层面,更深入探讨了社会思潮、政策导向乃至画家个人命运对其创作的深远影响。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艺术家和作品,而是通过大量史料和二手文献,还原了当时艺术界激烈的争论,新旧观念的碰撞,以及艺术家们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我表达的艰难与执着。这种深入骨髓的时代印记,让书中的每一幅画作、每一位艺术家都仿佛活了过来,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静止符号,而是带着时代温度和个人情感的鲜活生命。它让我意识到,艺术史的背后,是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是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
评分拿到《当代北京书画史话》后,我并没有立刻着手阅读,而是先随意翻阅了一下目录和章节标题。但即便只是 cursory的一瞥,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这里的章节设置非常巧妙,不像一般的史书那样按时间顺序,而是选取了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切入点,比如“京派山水的新气象”、“文人画的坚守与创新”或者“书法艺术的时代变奏”等等。每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北京书画史的整体图景。作者在内容组织上,也力求从多个维度进行阐述,比如在谈到某位艺术家时,他会同时分析其绘画技法、用墨用色,也会深入探讨其师承渊源、创作思想,甚至还会涉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认识每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宝库,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翻开《当代北京书画史话》,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作品介绍,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仿佛是在听一位资深收藏家或者艺术评论家,在老北京的一间茶馆里,一边喝着老茶,一边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很少有枯燥的学术术语。他会穿插很多有趣的故事和轶闻,比如某位名家是如何因为一次偶然的际遇而走上书画之路,或者某幅名作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情感纠葛。这些细节的处理,让原本有些遥远的艺术史变得亲切可感。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书画风格的阐释,也并非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并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艺术概念。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这些艺术大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能够感受到他们创作时的心境,理解他们笔墨的深意。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艺术史,原来可以如此轻松有趣,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评分我一直觉得,艺术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当代北京书画史话》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书中对于20世纪前半叶北京书画界的描述,简直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社会风俗画。作者通过梳理那个时期活跃在北京的书画大家们的艺术生涯,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起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艺术社团、展览活动以及画廊经营情况的详细描述,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当时艺术生态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书里提到的一些关于如何评价一幅作品优劣的标准,以及不同评论家之间尖锐的观点碰撞,都让我对艺术的价值判断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谁”,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他们是”。这种对艺术背后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深刻洞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它将书画艺术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展现了艺术与时代、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