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
定价:89.00元
售价:60.5元,便宜28.5元,折扣67
作者: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846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技术篇”等板块,注重评估形势、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书中“分报告”侧重分析“内容创新”“市场化机制”“版权立法”“数字化技术与媒体平台”“产业集聚”对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技术篇”侧重对文化产业安全进行评价与预警。
Ⅰ 总报告
1 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总报告【佟 东】/001
一 文化产业安全/002
二 影响文化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006
三 文化产业安全的评价方法/023
四 文化产业安全现状/025
Ⅱ 分报告
2 内容创新对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韩丽雯】/030
3 “新常态”下市场化机制对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孙 宇】/061
4 版权立法对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冯广林】/093
5 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王卓宇】/117
6 数字化媒体技术与平台对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陈学民】/143
7 产业集聚对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韩丽雯】/168
Ⅲ 技术篇
8 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状况评价【佟 东】/193
9 维护文化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肖 丽】/221
Abstract/232
Contents/235
一直以来,我对那些能够提供宏观视角、系统性分析的学术著作情有独钟。《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正是一本这样能够引人深思的书籍。它并非仅仅罗列几个零散的案例,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框架,来理解和评估中国文化产业整体的安全状况。2015年,中国经济正经历深刻的转型,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因此可能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份报告,作为一个“蓝皮书”性质的年度报告,很可能捕捉到了当时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潜在隐患。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文化产业在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引导、社会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作用与风险。例如,如何确保文化产品能够健康有序地传播,如何防范不良信息的渗透,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文化交流中维护国家文化主权,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获得一种更具全局观的认识,理解文化产业安全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复杂课题。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深度关注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期待着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分析行业安全状况的著作。《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的出现,无疑满足了这一期待。尽管我尚未有机会细读全书,但从书名本身所蕴含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来看,我便对它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涉及意识形态、经济利益、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其复杂性不言而喻。2015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值中国文化产业经历快速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此时发布的这份报告,必然能够为我们勾勒出当时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格局的全貌,揭示潜在的风险点,并可能提出前瞻性的应对策略。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数字文化、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剖析,这些领域在当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其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此外,书中对“安全”一词的界定,是仅仅局限于外部威胁,还是也包含了内部的健康发展、可持续性等议题,同样是我非常关注的。若能兼顾,则更显报告的价值。总而言之,这份蓝皮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报告,更是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脉络和风险管控的重要窗口。
评分在当今信息爆炸、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常常沉浸于文化产品的繁荣与多元,却忽略了其背后潜藏的种种风险。《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审视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从文化输出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安全,再到文化内容审核的社会安全,无不关乎文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2015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年份,互联网的深入渗透,新兴媒体的崛起,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都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这份报告,以“蓝皮书”的权威形式,承诺为我们呈现一个相对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相信它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对国家和社会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此书,了解当时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是如何解读这些挑战的,他们又提出了哪些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评分偶然的机会得知《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的存在,立刻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保持高度敏感的观察者,我深知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安全所承载的多重意义。2015年,那是一个中国文化产业迈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也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时期。这份报告,如同一个专业的“体检报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指数”,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病灶”和“风险点”。我设想,书中很可能涵盖了对文化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内容创作的引导、以及文化对外交流中的风险防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障网络文化的安全,如何应对信息茧房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这些议题在2015年一定已经初现端倪,并成为报告关注的重点。我希望通过此书,能够获得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洞察力,理解中国文化产业安全背后所蕴含的深刻逻辑和战略考量。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潜在风险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并深度解读相关问题的著作。《产业安全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安全报告(2015)》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非常关注但又相对陌生的领域——文化产业的安全。2015年,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无疑是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一年。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都为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风险和挑战。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像一本“指南针”,为我们指明方向,帮助我们了解当时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安全,还是经济利益的保护,亦或是社会价值的传播。我相信,这份蓝皮书能够提供一个严谨、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文化产业的复杂性,以及保障其安全发展的重要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