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現代醫療數字電子技術 |
| 作者 | 林敏,王莉 |
| 定價 | 48.00元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425348 |
| 齣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數 | 427000 |
| 頁碼 | 215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教材擬分為兩大部分,共十章。部分主要是描述基本的數字電子技術知識,包括邏輯代數基礎知識、邏輯門電路、組閤邏輯電路、觸發器和時序邏輯電路、脈衝發生器等。第二部分偏重於分析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包括半導體存儲器中的數字電路知識、微型計算機的數字電路接口、可編程邏輯器件知識、數模與模數轉換電路等。在具體內容安排時,盡可能以目前技術市場上流行的典型集成電路芯片為例來描寫相應內容。同時,對某一理論知識點的介紹之後,必舉實例說明,以增強理論與實踐的結閤。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在電子技術領域耕耘已久,行文風格非常沉穩、老派,充滿瞭對基礎原理的尊重和深度挖掘的耐心。它的優點在於構建瞭一個極其堅固的知識框架,讓你對數字電路的工作原理感到無比踏實。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瞭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從最基本的邏輯運算到復雜的組閤/時序電路分析,邏輯鏈條是完整的。不過,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種“穩健”也帶來瞭一種局限性——缺乏與時代脈搏的同步。現在的醫療電子領域,安全性和互操作性被提升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對於數據加密、符閤IEC 62304標準的軟件生命周期管理,或者最新的醫療物聯網(IoMT)中的低功耗無綫通信協議(如BLE in Medical Profile)等話題,這本書幾乎沒有涉獵。這些雖然不完全是“數字電子技術”的核心範疇,但它們卻是構成“現代醫療數字電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如何製造一個可靠的電子設備”的經典教材,而非“如何在一個受監管的、高度聯網的現代醫療環境中設計並部署一個符閤規範的係統”的實戰指南。它提供瞭“是什麼”,但對於“如何做,以及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現代應用側的解釋略顯單薄。
評分我嚮來對科學齣版社的齣品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尤其是在涉及交叉學科和前沿技術領域。這次選擇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對如何將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特彆是數字信號處理和嵌入式係統,應用到生物醫學工程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套能夠清晰勾勒齣“醫療”與“數字電子”結閤點的脈絡圖譜。讀完前幾章,我發現作者在闡述基本邏輯門、半導體器件特性以及數模/模數轉換原理時,使用瞭非常詳盡的數學推導,這對於理解底層機製是極其有益的。然而,這種深度有時也成為瞭一個門檻。它要求讀者必須具備紮實的微積分和電路分析基礎,否則很容易在密集的公式和符號中迷失方嚮。更讓我感到有些遺憾的是,盡管書名強調瞭“現代醫療”,但書中對諸如高精度傳感器的噪聲抑製技術、低功耗設計在便攜式監護設備中的應用,或者實時操作係統(RTOS)在生命支持係統中的調度策略等關鍵現代議題的討論,篇幅相對較短,深度也略顯不足。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為電氣工程專業學生準備的優秀教材,而非專門為醫療器械工程師量身定製的“現代”應用指南。它打下瞭堅實的地基,但上層的“現代醫療應用”大廈似乎還需要讀者自己去添磚加瓦。
評分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想為我們科室的年輕技術人員尋找一本規範的入門讀物。我們日常維護和升級的設備涉及大量的數字控製和數據采集,理解背後的電子原理至關重要。這本書的排版非常清晰,圖錶繪製得十分專業,尤其是那些關於時序邏輯和狀態機的插圖,邏輯流程一目瞭然,很少齣現歧義。這點對於教學輔助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微控製器(MCU)基礎架構時的詳盡程度,從寄存器配置到中斷處理的流程,都有詳細的流程圖輔助說明。然而,當我們嘗試將這些理論知識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那些高度集成的SoC(係統級芯片)進行對接時,就遇到瞭挑戰。這本書的案例似乎停留在通用型MCU的層麵,對於醫療影像設備中常見的FPGA加速、專用DSP芯片的優化算法,或者更前沿的邊緣計算在診斷中的集成方式,幾乎沒有涉及。換句話說,這本書完美地教會瞭我們如何建造一輛可靠的傳統燃油車,但對於如何理解和維護一輛混閤動力汽車的復雜電子係統,信息量就顯得捉襟見肘瞭。它更偏嚮於“這是如何工作的”的靜態描述,而非“在特定限製下如何優化它”的動態指導。
評分作為一個對技術書籍有著近乎偏執的收藏習慣的人,我必須說,這本書在裝幀和印刷質量上絕對是頂級的,拿在手上就是一種享受。紙張的白色度適中,既不會反光刺眼,又能很好地還原彩色電路圖和波形圖的細節。我花瞭很大力氣去研究其中關於數字濾波器設計的部分,因為這是處理生理信號(比如心電圖、腦電圖)降噪和特徵提取的核心技術。書中對IIR和FIR濾波器的理論推導非常嚴謹,數學基礎無可指摘。但是,這種純粹的理論推導,在實際應用中常常會遇到一個繞不開的障礙:資源的限製。在便攜式或植入式醫療設備中,我們對功耗、芯片麵積和計算速度都有極其苛刻的要求。這本書在討論濾波器設計時,很少提及如何進行定點數的量化誤差分析、如何選擇最優的結構以適應低功耗架構,或者如何利用硬件加速單元來提高運算效率。它更像是在一個“理想的無限資源環境”下進行教學,這使得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翻譯”這些理論,將其轉化為符閤實際工程約束的解決方案。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嵌入式係統資源受限環境下數字信號處理的優化案例,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大大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略帶復古的藍灰色調,配上清晰有力的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嚴謹和專業的氣息。我原本是衝著封麵的質感去的,希望能找到一本能鎮得住場麵的工具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也確實讓人安心,紙張的厚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無可挑剔,這在現在很多齣版物中已經算得上是難得瞭。不過,我得承認,這本書的實際內容似乎和我的預期有些齣入。我原以為會是那種深入淺齣,對復雜概念進行抽絲剝繭闡述的專業著作,畢竟“數字電子技術”這個主題本身就要求很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然而,翻開目錄,我發現它似乎更側重於理論框架的構建,對於實際操作層麵的指導略顯不足。比如,在介紹特定集成電路的應用時,例子的選擇偏嚮於一些比較陳舊的係統架構,這對於當下追求前沿技術和小型化、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工程師來說,可能稍顯滯後。當然,作為基礎知識的鞏固,它無疑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但如果期待能從中直接找到解決當前醫療設備設計中遇到的具體難題的“秘籍”,可能還需要再搭配其他更具實操性的參考資料。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製作精良、理論紮實的教材,但對於渴望快速應用到實際項目中的讀者,或許需要調整一下閱讀的側重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