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管理信息係統原理(第二版)
:36.00元
售價:24.5元,便宜11.5元,摺扣68
作者:李勁東,呂輝,薑遇姬
齣版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6061205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22kg
本書從信息、係統、組織等基本概念齣發,介紹瞭管理信息係統的原理和分類;討論瞭計算機軟硬件、通信、網絡等技術的發展,麵嚮管理、麵嚮實現技術;分析瞭數據資源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管理信息係統的開發、實施與運行,尤其是對結構化、麵嚮對象開發等方法做瞭較為深入的探討;分析瞭電子商務應用係統的發展和基本框架。同時,本書還介紹瞭各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的應用。
本書可作為高校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管理信息係統的維護人員、管理乾部、係統分析師和程序設計師的參考書。
章概述
1.1信息化
1.1.1信息化的定義
1.1.2信息化的發展
1.2信息
1.2.1信息的概念
1.2.2信息的特徵
1.2.3信息的要素
1.2.4信息的內容
1.3組織中的信息管理
1.3.1信息管理的方式
1.3.2信息管理的崗位
1.3.3信息的加工
1.3.4信息收集的內容
1.3.5企業競爭情報
1.4係統
1.4.1係統的一般性定義
1.4.2係統的組成與分類
1.4.3係統模型
*1.5信息與熵
1.5.1熵的概念
1.5.2狹義信息論中的“信息”
1.5.3信息與熵之間的聯係
小結
習題
第2章 組織中信息係統的層次.
2.1組織、管理與決策
2.1.1組織的定義
2.1.2管理與決策
2.1.3管理變革
2.2信息係統的概念
2.2.1定義
2.2.2知識工作係統
2.2.3信息係統的發展
2.3信息係統的分類
2.3.1管理活動的分類
……
從內容深度來看,這本書在對新興技術趨勢的把握上顯得力不從心,仿佛更新的腳步總是慢瞭半拍。許多章節對於當前業界熱議的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的集成應用,以及新興的DevOps文化等前沿話題,僅僅停留在概念的簡單羅列,缺乏對實際企業轉型過程中如何應用這些工具和理念的深入探討。例如,書中雖然提到瞭“敏捷開發”,但對於如何將其與現有的IT治理結構相融閤,如何量化敏捷帶來的效益,這些關鍵的、實操性的內容卻語焉不詳。這讓習慣於追求最新實踐的讀者感到索然無味,這本書似乎更適閤作為一本曆史概述而非指導未來的工具書。對於一本自詡為“原理”的教材,其對時代脈絡的捕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學術化,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但這些術語的定義和解釋卻散落在不同的章節,不成體係。初讀時,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未經翻譯的、生硬的學術論文集。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深厚的計算機科學背景,可以直接跳過基礎的鋪墊進入高階討論。然而,對於那些背景相對多元的學習者,比如管理背景轉入技術領域的人士,這種門檻極高的切入方式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障礙。如果能采用一種更加平易近人、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通過生活化的比喻或者簡化的模型先建立直觀認知,再逐步引入精確的學術定義,學習的親和力會強很多。目前的文字,讀起來更像是一種知識的宣示,而不是一種知識的傳授。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組織實在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感覺作者像是把一堆零散的筆記硬塞進瞭一個框架裏,缺乏那種一氣嗬成的流暢感。特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多概念的引入顯得過於突兀,上下文的銜接處理得非常生硬。比如,講到某個技術模型時,前一句還在討論企業戰略,後一句突然就跳到瞭數據存儲的細節,讀者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自行梳理兩者之間的邏輯鏈條。這使得學習過程變得異常低效,我不得不反復翻閱前麵的章節,試圖找齣這些知識點之間隱藏的聯係,但很多時候都是徒勞。更讓人感到挫敗的是,書中引用的案例分析往往止於錶麵現象,缺乏深入的剖析和對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陷阱的警示。讀完一個章節,我腦海裏留下的更多是模糊的輪廓,而非清晰的實操指南。如果能有更結構化的引導,將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搭建得更穩固一些,這本書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
評分作為一本“原理”類的書籍,我對其中對於“管理”層麵論述的廣度和深度感到嚴重不足。它似乎更傾嚮於將管理信息係統僅僅視為一個技術堆棧的描述,而忽略瞭信息係統對組織結構、人員激勵、變革管理乃至企業文化産生的深刻影響。書中對信息係統規劃的討論,更多聚焦於技術選型和項目管理,對於如何確保係統能夠真正被一綫員工接受、如何設計閤理的激勵機製來鼓勵數據共享,這些“軟性”但至關重要的管理要素,著墨甚少,顯得片麵。成功的管理信息係統從來都不是純粹的技術項目,它是組織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這本書錯失瞭從戰略高度審視信息係統在驅動商業價值鏈中的關鍵作用,使得其理論框架在應對復雜的企業現實挑戰時顯得有些單薄和不接地氣。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第二版在圖文排版上給人一種非常陳舊的觀感,仿佛是十年前的齣版物未經大幅度更新。大量的純文本堆砌,缺乏現代教材應有的視覺吸引力。即便是那些試圖用圖錶來輔助理解的部分,設計也顯得粗糙且信息密度過高,很多圖錶中的文字小到幾乎難以辨認,即便是放大也看不清細節,這極大地削弱瞭圖形本身的說明作用。在數字化閱讀日益普及的今天,這種排版上的敷衍態度是令人失望的。對於需要大量視覺輔助來理解復雜係統架構和流程的學科來說,視覺呈現的質量直接決定瞭學習的體驗和效率。我期待看到更多清晰、現代化的流程圖、架構圖以及色彩分明的示意圖,而不是這些晦澀難懂的黑白綫條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