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正版 《設計摺學2》 從完美展開圖到絕妙包裝盒,設計師不可不知的立體結構生成術

現貨正版 《設計摺學2》 從完美展開圖到絕妙包裝盒,設計師不可不知的立體結構生成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設計
  • 摺紙
  • 結構設計
  • 包裝設計
  • 展開圖
  • 立體結構
  • 設計師
  • 手工
  • 教程
  • 創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拓特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齣版社
ISBN:9789865865795
商品編碼:29695694447
頁數:128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設計摺學2--從完美展開圖到絕妙包裝盒,設計師不可不知的立體結構生成術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齣版社:  
  • 齣版日期:2014/11/13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550
  • ISBN:9789865865795
  • 叢書係列: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摺紙*強人保羅.傑剋森再度齣擊!
本書公開作者獨創的超強展開圖設計法則,隻要根據這套法則,就能設計齣效果驚人的各種立體包裝盒。

=大師全新力作,包裝設計師必備,值得所有設計人參考的工具書。
=從構想到畫齣完美展開圖,11個步驟一學就通。
=從基本的立方體,變化齣多麵體、歪斜、弧形結構,破解複雜形體的設計方法。
=為包裝設計者打通空間感的任督二脈,從此將展開圖放在心中。
=隨書附贈書內全作品紙型,還有許多有用參考資源,輕鬆練習就可以手。
=英美亞馬遜讀者再度肯定,五顆星一緻好評。

繼《設計摺學》之後,保羅.傑剋森再度為讀者帶來精妙絕倫的摺紙練習。秉持對「掌握原則就能創造無限可能」的一貫摺紙執著,本書將跳脫一般包裝設計「範例集」的框架,為讀者循序漸進的整理齣一係列包裝盒展開圖設計練習,針對包裝設計或任何需要用紙張做齣立體造型的設計人士,本書將教您如何將構想化作展開圖,並透過摺紙來探索更多形體的可能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保羅.傑剋森Paul Jackson


齣生於英格蘭的裏茲(Leeds)附近,1980年代早期以來就是專業的紙藝傢以及紙藝設計者。傑剋森先生的經歷豐富,紙藝相關著作超過30本,並在超過50所的藝術與設計大專院校傳授摺疊藝術。此外,他也接受平麵媒體、電視節目以及其他媒體的委任,負責模型製作的節目。他擔任耐吉(Nike)以及西門子(Siemens)等知名企業的顧問,紙藝作品在全球各大藝廊及博物館展示。西元2000年,他與「以色列紙藝中心」的創辦人兼負責人Miri Golan小姐結為連理,並從倫敦遷至臺拉維夫,繼續跨國性的藝術創作。

傑剋森先是蘭切斯特理工學院(Lanchester Polytechnic)優等文學士,並獲得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史雷藝術學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實驗媒體係(Experimental Media Department)藝術碩士。1990年代晚期,他得到休假研究,並取得剋蘭菲爾德大學(Cranfield University)包裝設計(Packaging Design)榮譽文學士。

相關著作
《設計摺學:一張紙激發無限造型創意,所有設計師都需要的幾何空間摺疊訓練》

譯者簡介

李弘善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係學士、國立颱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研究碩士,曾任齣版社編輯、國貿業務,目前任教於新北市偏遠山區小學,並就讀於國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目錄

0 前言…………………………………………03

1 開始動手之前…………………………………………04
1.1本書使用指南…………………………………………05
1.2切割與摺疊…………………………………………06
1.3善用軟體…………………………………………08
1.4選擇卡紙…………………………………………09
1.5名詞集…………………………………………10

2 設計理想的展開圖…………………………………………12
2.0前言…………………………………………13
2.1步驟1…………………………………………14
2.2步驟2…………………………………………15
2.3步驟3…………………………………………16
2.4步驟4…………………………………………17
2.5步驟5…………………………………………18
2.6步驟6…………………………………………19
2.7步驟7…………………………………………20
2.8步驟8…………………………………………21
2.9步驟9…………………………………………22
2.10步驟10…………………………………………23
2.11步驟11…………………………………………24
2.12除錯…………………………………………30

3 直角包裝盒…………………………………………36
3.0前言…………………………………………37
3.1安排展開圖…………………………………………38
3.2正立方體包裝盒…………………………………………39
3.3有正方形盒麵的長方體…………………………………………40
3.4長方體包裝盒…………………………………………43

4 正立方體形變…………………………………………50
4.0前言…………………………………………51
4.1截去盒麵…………………………………………52
4.2截去盒邊…………………………………………53
4.3截去盒角…………………………………………54
4.4邊對邊的傾斜…………………………………………55
4.5角對角的傾斜…………………………………………56
4.6相對麵的鏇轉…………………………………………57
4.7相對麵的鏇轉:盒麵增加…………………………………………58
4.8相對麵的擠壓…………………………………………59
4.9雙重麯線…………………………………………60
4.10單一麯線…………………………………………63

5 基礎嵌閤結構…………………………………………64
5.0前言…………………………………………65
5.1盒翼…………………………………………66
5.2卡鎖…………………………………………68
5.3舌鎖…………………………………………70
5.4插底鎖…………………………………………72

6 開始發揮創意…………………………………………74
6.0前言…………………………………………75
6.1主題與變異…………………………………………76
6.1.1單一變異…………………………………………76
6.1.2多重變異…………………………………………78
6.1.3組閤式變異…………………………………………79
6.2創意範例…………………………………………80

如何量產包裝盒?…………………………………………124
謝辭…………………………………………126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不同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吸引對設計、結構和創意應用感興趣的讀者。 --- 《結構的藝術:從基礎拓撲到創新應用的設計實踐指南》 前言:解鎖空間的無限可能 在當代設計領域,結構不僅是支撐實體的骨架,更是傳達概念、優化功能、提升美學體驗的核心語言。無論是建築、工業產品、用戶界麵(UI/UX),還是複雜的展覽裝置,對結構原理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是區分平庸設計與卓越創新的關鍵所在。 《結構的藝術:從基礎拓撲到創新應用的設計實踐指南》旨在為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傢以及所有對空間幾何和材料科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極具實用性的結構思維框架。本書不僅僅探討“如何建造”,更側重於“為何這樣建造”,引導讀者從最基礎的幾何拓撲學概念齣發,逐步過渡到複雜的工程挑戰與前沿的材料應用。 第一部:結構的基石——幾何與拓撲的對話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結構設計的理論基礎。我們將從最基本的幾何元素——點、線、麵——入手,剖析它們如何組閤成穩定和不穩定的形態。 歐拉公式與平麵網格: 講解如何利用歐拉公式分析和預測複雜網格結構的穩定性,這是理解任何二維展開到三維轉化的關鍵起點。 拓撲變換與形狀保持: 探討拓撲學在設計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通過連續變形(拉伸、扭麯,但不撕裂或黏閤)來探索不同結構的潛在關係,這對於尋找解決方案的“同類項”至關重要。 晶格結構與力學效率: 深入研究晶格(Lattice)的原理,分析其如何在最小化材料使用的同時,最大化抗壓和抗拉強度。將理論與增材製造(3D打印)的應用緊密結閤。 第二部:力學與形態的共生——張力、壓力與穩定性 結構設計的核心在於對力的精確控製與引導。本章節將結構分析轉化為直觀的設計工具。 薄殼結構的秘密: 詳細解析薄殼(Shell Structures)如何利用麯麵來分散應力,並通過案例研究(從古老的穹頂到現代的氣膜結構)來展示其高效性。探討麯率對結構強度的決定性影響。 懸索結構與預應力: 專注於張拉整體結構(Tensile Structures)的設計哲學。解釋預應力的引入如何將原本鬆弛的材料轉化為具備高穩定性的實體,並探討在景觀設計和臨時建築中的實際應用。 摺疊與展開的動態平衡: 與傳統的展開圖思維不同,本部分著重分析結構在“運動中”的力學行為。探討如何設計可以安全、可預測地進行摺疊與展開的係統,這對可移動裝置和空間適應性設計極為重要。 第三部:材料的潛能——從傳統到高新科技的選擇 結構的實現高度依賴於材料的特性。本部分將結構設計與材料科學的最新進展相結閤。 異質材料的界麵處理: 探討複閤材料(Composites)的層疊、粘閤和連接技術。重點分析不同材料(如木材、金屬、聚閤物)在受力時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精確設計界麵來避免結構失效。 自適應結構與響應式設計: 介紹新型智能材料(如形狀記憶閤金、壓電材料)在結構係統中的潛在應用。探討如何設計能夠根據環境變化(溫度、光照、壓力)自動調整自身形態或性能的結構體係。 永續性結構設計範式: 結構的可持續性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核心要求。本章節涵蓋循環經濟原則在結構設計中的實施,包括易於拆卸、材料可迴收性以及對生物基結構材料的探索。 第四部:複雜係統的集成與優化 現代設計往往涉及多個子係統的協同工作。本部分將讀者的視野擴展到整體係統層麵。 模塊化與參數化設計: 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參數化工具(如Grasshopper, Dynamo)來生成和測試海量的結構變體,從而快速收斂到性能最佳的設計方案。這要求設計師理解算法邏輯與幾何約束之間的關係。 人機工程學與結構體驗: 結構不僅要穩定,還必須與人體互動。分析結構形態如何影響用戶的感知、觸感和使用體驗,尤其在互動裝置和人體工學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原型製作與快速迭代: 從虛擬模擬到實體驗證的橋樑。詳細闡述不同尺度的原型製作方法(從紙模到CNC加工),以及如何從物理原型中反饋數據以修正結構模型,形成高效的設計迴路。 結語:結構作為設計語言 《結構的藝術》相信,結構設計不是一門純粹的工程學,而是一種強大的錶達媒介。當設計師能夠熟練運用結構語言時,他們便能創造齣不僅堅固耐用,更能引人深思、引發情感共鳴的作品。本書旨在激發讀者超越傳統的限製,將結構思維內化為一種創新的本能,從而設計齣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未來產品與空間。 適用對象: 產品設計師、工業設計師 建築師、景觀設計師 機械設計工程師 藝術裝置創作者 對幾何學、拓撲學和材料科學感興趣的學生與專業人士。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就是對書中所講理論的絕佳實踐案例。每一頁的布局都經過深思熟慮,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同時重要的圖示和文字說明配閤得天衣無縫。那些分解圖的繪製得極其精細,即便是那些復雜的透視關係,也能通過不同粗細的綫條和陰影處理得非常清晰,完全避免瞭傳統技術圖紙的晦澀難懂。閱讀過程中,我甚至會不自覺地拿起一張便簽紙,模仿書中的步驟進行快速的草圖驗證,這種即時的反饋機製,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轉化效率。它成功地將一本技術性很強的書籍,變成瞭一本“可以動手”的指導手冊。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那種精心的觸感所吸引。硬殼的質地,搭配著燙金的字體,透露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十分考究,光滑細膩,色彩還原度極高,讓那些復雜的結構圖看起來清晰銳利,每一個摺痕、每一個虛綫都仿佛觸手可及。尤其是書脊的裝訂處理,非常平整,即便是頻繁翻閱,也不會有鬆散的感覺。這種對實體書本身品質的極緻追求,讓閱讀體驗本身就成為瞭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研究一下這種裝幀工藝是怎麼實現的,它讓我想起那些精心製作的藝術畫冊,充滿瞭對細節的敬畏。

評分

對於我這種剛接觸結構設計不久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結構係統性簡直是救星。它沒有跳躍性地講解,而是構建瞭一個非常嚴謹的知識體係,從基本的模數、彎麯方式,到復雜的異形切割和裝配技巧,層層遞進,邏輯清晰得像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機械結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結構美學”的探討,作者反復強調結構不僅僅是為瞭功能服務,更要體現設計者的意圖和美感。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過去隻是為瞭“能立起來”而設計的那些作品,學會瞭如何在實用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那個完美的平衡點,它拓寬瞭我對“設計”二字的理解邊界。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像那種枯燥的教科書,上來就拋齣一堆理論公式。作者更像是帶著你進行一場結構探索之旅,從最基礎的二維平麵展開,如何巧妙地“變魔術”般地立成立體的模型,這個過程被描述得生動有趣。我特彆欣賞其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它們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某個經典包裝背後的設計邏輯和結構巧思。讀起來,我總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在工作室裏,看著他親手示範如何用一張紙創造齣無限的可能性。這種沉浸式的講解,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立體結構這類抽象概念的難度,讓人豁然開朗。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齣瞭包裝設計範疇。雖然書名聚焦於“包裝盒”,但其中涉及的摺疊、卡扣、連接件的原理,完全可以遷移到産品原型製作、空間裝置藝術,甚至復雜的信息圖錶設計中去。書中那些對不同“摺痕類型”的分類和應用場景的描述,簡直就是一本立體製圖的詞典。我嘗試用書中學到的一個復雜聯鎖結構,去解決我正在進行的傢具原型設計中的一個連接難題,效果齣乎意料地穩固且美觀。這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設計原理是共通的,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可以普適於三維創作的底層邏輯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