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對話第三代移動通信(內附光盤)
定價:36.00元
作者:中國通信學會 組編,中興通訊學院著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52223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輕鬆的人物對話形式,深入淺齣地介紹瞭3G(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知識,包括演進過程、標準化、關鍵技術及路綫、業務模式及商用化等內容。全書知識係統、重點突齣、內容實用,以趣味性的寫法介紹晦澀、枯燥的專業技術,並配有多媒體光盤,為移動通信技術的初學者輕鬆學習3G提供方便。
本書以移動通信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可作為初涉移動通信領域人員的學習入門書,也可作為大院校移動通信、電子、無綫電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書。
目錄
章 利益製高點的爭奪——蜂窩移動通信標準的演進
1.1 故事都是後來添加的——移動通信的簡要曆史
1.2 在歐洲是有原因的——GSM的演進
1.3 和平演變的手法——WCDMA的演進
1.4 另闢蹊徑走不同的路——CDMA的演進
1.5 小結
1.6 習題
第2章 好一幅三國爭霸圖——3G標準化格局
2.1 無綫通信創世紀——移動通信的發展
2.2 繁花漸欲迷人眼——國際3G標準化格局
2.2.1 不同地區和國傢的標準化組織
2.2.2 國際電信聯盟(ITU)
2.2.3 國際移動通信2000(IMT2000)
2.3 芝麻開門啓寶藏——3G三大主流技術標準
2.3.1 多址方式
2.3.2 G的工作頻段
2.3.3 WCDMA標準
2.3.4 cdma2000標準
2.3.5 TD-SCDMA標準
2.3.6 G三大主流技術標準PK
2.3.7 中國3G通信大事記
2.4 更高更快拓未來——3G技術標準展望
2.4.1 WCDMA/TD-SCDMA演進路綫
2.4.2 cdma2000演進路綫
2.4.3 B3G/E3G/4G技術發展趨勢
2.5 七嘴八舌——中國3G標準化格局
2.6 小結
2.7 習題
第3章 源産地歐洲——WCDMA關鍵技術
3.1 齣身名門,背景顯赫——WCDMA的由來
3.2 W和CDMA——擴頻通信基本概念
3.2.1 擴頻通信定義
3.2.2 擴頻通信方式
3.2.3 WCDMA擴頻原理
3.2.4 擴頻通信優點
3.2.5 CDMA
3.3 軟硬兼施——軟切換與硬切換
3.3.1 越區切換
3.3.2 切換方式
3.4 中庸之道,過猶不及——WCDMA的功率控製
3.4.1 功率控製的原因
3.4.2 功率控製的分類
3.4.3 上行功率控製
3.4.4 下行功率控製
3.5 變害為利的耙子——WCDMA的分集接收
3.5.1 分集接收技術
3.5.2 RAKE接收機
3.6 歌劇魅影
3.7 小結
3.8 習題
第4章 源産地美國——cdma2000關鍵技術
第5章 國貨當自強——TD-SCDMA關鍵技術
第6章 融閤是方嚮——3G技術路綫
第7章 創新是靈魂——3G業務模式探討
第8章 咱百姓說瞭算——3G商用化探討
習題答案
縮略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和紙質確實沒得說,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齣品。封麵設計得簡潔大氣,一看就知道是技術類的專業書籍,符閤它在行業內的地位。我尤其欣賞它那種嚴謹的排版風格,大量的圖錶和流程圖穿插得恰到好處,對於理解復雜的技術概念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那種仿佛能觸摸到技術細節的質感,讓人對後續的閱讀充滿瞭期待。雖然內容本身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憑這種製作水準,我就覺得物超所值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行業資料匯編,看得齣編著者在整理和呈現這些復雜信息時所付齣的巨大努力,讓人對“中國通信學會”和“中興通訊學院”這兩個名字背後的專業背書有瞭更深的信賴感。
評分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的時代定位和前瞻性。第三代移動通信的技術體係是一個龐大且不斷演進的領域,如何平衡對曆史標準的梳理和對未來趨勢的預測,是對編著者智慧的考驗。我希望它在梳理3G技術體係的同時,能巧妙地勾勒齣嚮後續代際演進的路綫圖,至少在技術概念的繼承性上能提供清晰的指引。一本好的參考書,不應該隻停留在對既有標準的復述上,而應該能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宏觀的知識框架,預判技術發展的下一個拐點。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網絡架構優化、能效提升等前沿思考,哪怕隻是拋磚引玉的觀點,也會極大地提升其閱讀價值,讓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迴顧”,而是一份“未來指南”。
評分初翻目錄時,那種撲麵而來的技術深度感讓人既興奮又略感壓力。它不是那種淺嘗輒止的科普讀物,而是直指核心的專業論述,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最期待的是它對於核心協議棧的剖析,希望能夠找到比以往閱讀的資料更細緻、更貼近實際工程應用的解讀。很多教材在講解理論時總是高高在上,脫離瞭實際部署中的那些“坑”,但這本書似乎有潛力填補這個空白。那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是衡量一本優秀技術書籍的關鍵標準。如果它能在某一特定子係統,比如物理層或者核心網演進路徑上,提供獨到的見解或獨傢的數據支撐,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估量瞭。我打算花大量時間去啃那些看似枯燥但卻是基石的部分,相信它會成為我工具箱裏的一件利器。
評分說實話,對於這種技術密集型的書籍,光盤的附屬價值往往被低估瞭。我通常對光盤裏的內容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是些過時的演示文稿或者補充文檔的堆砌。然而,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將一些核心算法的仿真代碼片段,或者關鍵場景下的配置示例放在光盤裏,那可就太棒瞭。想象一下,當書本上的理論描述晦澀難懂時,可以直接運行代碼觀察實際效果,那種即時反饋的學習體驗是閱讀純文字材料無法比擬的。這不僅僅是信息的補充,更是學習方法論的革新。希望光盤內容不僅是“有”,更是“有用”,能夠真正加速我對復雜概念的掌握進程,真正體現齣“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演進的脈絡和落地細節。
評分從作者群來看,“中國通信學會”的背景保證瞭其宏觀視野和標準的權威性,而“中興通訊學院”的參與則注入瞭紮實的工程實踐經驗。這種“學院派”與“實戰派”的強強聯閤,理論上是最理想的組閤。我非常期待看到,在那些需要平衡理論嚴謹性和工程可實施性的章節中,這種閤作帶來的獨特視角。比如,在講解某個關鍵模塊的性能優化時,如果能看到既符閤學術規範,又兼顧大規模商用網絡部署實際限製的解決方案描述,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達到瞭頂峰。這種融閤瞭標準製定機構視野和一綫設備製造商經驗的文本,往往能提供最接近真相的、最值得信賴的知識體係,避免瞭純理論研究的空泛和純工程記錄的碎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