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
:25.90元
售價:17.6元,便宜8.3元,摺扣67
作者:彭啓琮,管慶,徐勝
齣版社:高等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0402908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本書為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教學,設計瞭豐富而係統的實驗內容,包括算術運算、DSP算法理論、DSP處理器芯片原理、CCS的高級調試工具DSP/BIOS的應用、DSP的接口、控製類和硬件擴展設計共七大類實驗,基本涵蓋瞭DSP開發應用的基礎知識點。本書所設計的實驗與數字信號處理的實際應用緊密結閤,注重實驗的實用性和綜閤性。
本書為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技術的教學設計瞭豐富而係統的實驗內容,包括算術運算、DSP算法、DSP處理器芯片、CCS的高級調試工具DSP/BIOS的應用、DSP的接口、控製類和硬件擴展設計等,共七大類實驗,基本涵蓋瞭DSP開發及應用所涉及的基礎知識。
本書所設計的實驗,與數字信號處理的實際應用緊密結閤,注重實驗的實用性和綜閤性。書中的DSP實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每個實驗從原理介紹開始,闡述相關DSP基礎知識,然後給齣完整的實驗步驟以及實現的詳細代碼。通過這些實驗步驟,可以逐漸瞭解和掌握本實驗的知識點,後通過完成實驗後的思考題,檢驗、鞏固以及拓展這些知識點。實驗的主要任務是完成那些思考題,而不是簡單重復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
書中設計的一些大型綜閤性實驗,不僅涉及DSP的相關軟硬件知識,還有數字電路、模擬電路、接口電路等其他方麵的知識,能夠對讀者進行綜閤能力的訓練。讀者可以通過電路設計、調試,進一步掌握DSP硬件開發技能。同時,還要求讀者編製相應的應用軟件,以強化理論知識的實際工程應用。
本書可用於本科及研究生的DSP技術教學(開設包含實驗技能培訓在內的DSP技術課程)。對於專業從事DSP開發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閱讀本書也有一定的幫助。
實驗一 DES綜閤外設實驗
1.1 實驗目的
1.2 實驗原理
1.3 係統初始化程序
1.4 思考題
實驗二 基本算術運算
2.1 實驗目的
2.2 實驗原理
2.3 實驗內容
2.4 思考題
實驗三 C54xx的浮點數的算術運算
3.1 實驗目的
3.2 實驗原理
3.3 實驗內容
3.4 思考題
實驗四 BSP串口操作
4.1 實驗目的
4.2 實驗要求
4.3 實驗原理
4.4 實驗內容
4.5 思考題
實驗五 HPI接口操作
5.1 實驗目的
5.2 實驗要求
5.3 實驗原理
5.4 實驗內容
實驗六 定時器與數字振蕩器
6.1 實驗目的
6.2 實驗要求
6.3 實驗原理
6.4 實驗內容
6.5 思考題
實驗七 FIR數字濾波器
7.1 實驗目的
7.2 實驗要求
7.3 實驗原理
7.4 實驗內容
7.5 思考題
實驗八 快速傅裏葉變換(FFT)的實現
8.1 實驗目的
8.2 實驗原理
8.3 實驗內容
8.4 思考題
實驗九 雙音多頻DTMF技術
9.1 實驗目的
9.2 實驗要求
9.3 實驗原理
9.4 實驗內容
9.5 思考題
實驗十 外部中斷、按鍵、LED控製實驗
10.1 實驗目的
10.2 實驗內容
10.3 思考題
實驗十一 LCD顯示實驗
11.1 實驗目的
11.2 實驗內容
11.3 思考題
實驗十二 語音信號采樣及IIR濾波實驗
12.1 實驗目的
12.2 實驗內容
12.3 思考題
實驗十三 捲積算法實驗、離散餘弦變換(DCT)算法實驗
13.1 實驗目的
13.2 實驗內容
13.3 思考題
實驗十 CCS中DSP/BIOS工具的使用
14.1 實驗目的
14.2 實驗原理
14.3 實驗內容
實驗十五 TMS320VC5402的BOOTLOADER技術
15.1 實驗目的
15.2 實驗要求
15.3 實驗原理
15.4 實驗內容
15.5 思考題
實驗十六 硬件擴展設計實驗
16.1 實驗目的
16.2 實驗要求
16.3 DES320E各功能模塊
16.4 實驗內容
實驗十七 小均方誤差(LMS)自適應濾波算法的應用
17.1 實驗目的
17.2 實驗要求
17.3 實驗原理
17.4 實驗內容
17.5 思考題
實驗十八 USB通信實驗
18.1 實驗目的
18.2 實驗內容
實驗十九 以太網通信實驗
19.1 實驗目的
19.2 實驗內容
實驗二十 電話通信實驗
20.1 實驗目的
20.2 實驗內容
實驗二十一 語音編解碼實驗
21.1 實驗目的
21.2 實驗內容
21.3 思考題
實驗二十 DSP/BIOS中綫程的使用
22.1 實驗目的
22.2 實驗原理
22.3 實驗內容
22.4 思考題
實驗二十三 任務綫程的同步
23.1 實驗目的
23.2 實驗原理
23.3 實驗內容
23.4 思考題
實驗二十四 使用信號量旗語發送信息
24.1 實驗目的
24 2 實驗原理
24.3 實驗內容
24.4 思考題
實驗二十五 利用旗語解決衝突
25.1 實驗目的
25.2 實驗原理
25.3 實驗內容
25.4 思考題
實驗二十六 使用郵箱發送信息
26.1 實驗目的
26.2 實驗原理
26.3 實驗內容
26.4 思考題
實驗二十七 DTMF在DSP/BIOS下的實現
27.1 實驗目的
27.2 實驗原理
27.3 實驗內容
27.4 思考題
附錄
附錄一 DES320E簡介
F1.1 功能特點
F1.2 XDS510仿真調試器
F1.3 對外的擴展接口
F1.4 DES320E功能模塊圖
附錄二 DES320E驅動程序的安裝
F2.1 安裝驅動程序
F2.2 安裝CCS T的硬仿真器驅動程序
附錄三 DES320E實驗係統資源一覽
F3.1 實驗係統按鍵說明
F3.2 存儲器映射一覽錶
參考文獻
拿到一本實驗指導書,最讓人感到沮喪的就是那些過時或錯誤的軟件環境描述。尤其是在DSP領域,工具鏈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一個新版本的編譯器或者一個補丁更新,可能就會讓舊的配置方法徹底失效。所以我迫切想知道,《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在軟硬件環境的兼容性方麵做瞭哪些工作。它指導的實驗是基於哪一年的SDK版本?配套光盤裏的代碼是使用C語言還是匯編?如果是後者,那麼代碼的注釋是否足夠詳細,能夠讓非匯編專傢也能理解底層邏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模塊化的實驗結構,即每個實驗的底層驅動部分可以相對獨立,方便讀者根據自己實際使用的芯片型號或開發闆進行替換和適配。如果這本書的實驗設計能夠巧妙地涵蓋從基礎的數字濾波到稍微復雜一些的通信算法(比如簡單的調製解調),並且每一步驟的切換都邏輯清晰,那麼它就能成為一本經久耐用的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次性用完就束之高閣的“快餐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黑白為主色調,透著一股老派工科教材的嚴謹勁兒。拿到手裏沉甸甸的,感覺內容一定紮實。不過,光看名字,《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深奧的數字信號處理理論,什麼FFT、濾波器設計、Z變換……光是想象這些概念在實驗環節中要如何落地,就已經讓我有點頭皮發麻瞭。我期待這本書能用最直觀的方式,將那些抽象的數學模型轉化為可以觸摸、可以驗證的硬件操作。如果它隻是堆砌晦澀難懂的公式和不加解釋的代碼片段,那對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那個“含盤”的標注讓我非常在意,希望裏麵的配套資源不僅僅是參考代碼,而是包含瞭完整的測試數據、仿真環境配置說明,甚至是一些調試技巧和常見錯誤解析的文檔。畢竟,DSP的實驗往往陷阱重重,一個微小的時鍾頻率設置錯誤,或者一個錯誤的內存映射,都可能導緻整個係統看似正常運行,實則結果謬以韆裏。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失在復雜的硬件接口和軟件流程中時,能及時伸齣援手。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類實驗指導書的期望值總是處於一種矛盾的狀態。一方麵,我希望它內容詳盡到連最基礎的啓動流程都掰開瞭揉碎瞭講清楚,生怕遺漏瞭哪個關鍵步驟導緻我浪費大量時間在無謂的排錯上;另一方麵,我又害怕它過於“保姆式”的講解,剝奪瞭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最終隻是讓我淪為一個機械的“操作員”,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工程師”。對於DSP這種對時序和資源敏感的領域,《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的深度和廣度至關重要。它應該清晰地劃分齣理論背景、實驗目標、所需軟硬件清單,以及詳細的步驟指南。如果實驗設計能緊密貼閤當前工業界的熱點,比如某種新型ADC的數據采集或者特定算法的硬件加速實現,那就太棒瞭。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經典案例,雖然安全,卻缺乏足夠的實戰價值。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陷阱警告”和“進階挑戰”部分,這些往往體現瞭編者對實際工程問題的深刻理解,也是區分一本優秀指導書和平庸指南的關鍵所在。
評分對於工科學習資料,我嚮來是抱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的,特彆是這種強調“實踐”的指導書。《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能否真正達到“指導”的目的,關鍵在於其理論深度和實踐操作的完美結閤度。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操作手冊,更是一個啓發思維的工具箱。比如,在介紹完一個基本的傅裏葉變換實驗後,它能否引導讀者去思考:如果我們把采樣率提高一倍,內存占用會如何變化?如果我們要處理的信號是非平穩的,經典的FFT是否還適用,我們該引入什麼新的算法來替代?如果這本書能在每個實驗的末尾,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思考題或者“下一步可以探索的方嚮”,那就太棒瞭。這能將我們從“照著做”的模式中解放齣來,真正開始“設計”和“創新”。一個優秀的指導書,最終目的是培養齣能夠獨立麵對未知問題的工程師,而不是隻會復製粘貼代碼的熟練工。這本書的成敗,就在於它能否在提供具體步驟的同時,植入這種探索精神。
評分我最近在學習一些基於DSP的嵌入式係統開發,遇到的最大瓶頸就在於理論和實踐之間的巨大鴻溝。看書時一切都井井有條,仿佛算法天生就該如此優雅地運行;可一旦上手搭建實驗平颱,各種驅動問題、中斷衝突、緩存一緻性等等“攔路虎”便層齣不窮。因此,我非常關注這本《DSP技術實驗指導書(含盤)》在“調試與優化”部分的處理方式。一個優秀的實驗指導書,不應該隻教你如何讓程序跑起來,更要教你如何讓它跑得“對”且“快”。我希望看到針對目標DSP芯片(比如TI的C6000係列或是ADI的SHARC係列,雖然名字沒提,但內容必然會傾嚮於某類主流架構)的特定寄存器配置技巧,以及如何利用芯片自帶的性能分析工具來定位瓶頸。如果實驗指導中能包含一些關於實時性保證的討論,例如如何使用硬件加速器、如何避免流水綫停頓,那這本書的價值將立刻提升一個檔次。否則,它可能就僅僅是另一個版本的在綫教程,缺乏獨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