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控制系统原理与MATLAB仿真实现
: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王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121217746
字数:410000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大部分内容和实例在教学实践中做过实验和验证。
本书以先进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为编写宗旨,结合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编撰。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介绍MATLAB用于控制系统计算及仿真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内容涵盖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系统仿真。全书共分9章,包括: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MATLAB/Simulink的基本内容及使用方法、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转换、控制系统根轨迹、时域和频域的分析与校正、控制系统状态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和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每个章节先对与自动控制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介绍MATLAB相关函数,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典型样例,对MATLAB/Simulink的功能、操作及其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大部分内容和例子,已在本科生有关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教学实践中做过实验和验证。
王敏,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机电系专职老师,主讲MATLAB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和自动控制原理等几门课程,参与“基于Gabor小波的多尺度空间理论车牌号识别研究”并负责建立模型,对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对比了市面上好几本同类教材,发现这本书在案例的丰富性上做得尤为出色。它不仅仅是罗列公式,而是将每一个重要的控制策略都与一个具体的物理系统模型联系起来,比如机械臂、热力系统或者电路系统。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举例来说,在讲解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时,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抽象的证明,而是选择了一个二阶非线性系统的具体方程,通过构造特定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直观地展示了系统最终会收敛到一个稳定点。这种脚踏实地的讲解,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工具瞬间变得鲜活起来,让人有立刻动手尝试的冲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架设了一座从纯数学到工程应用的桥梁。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作者并未将重点仅仅放在理论推导上,而是大量篇幅用于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石,例如状态空间表示法。这种方法的引入,极大地拓宽了分析和设计的工具箱。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分析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这两个核心概念,并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演示了如何运用Gramian矩阵进行判断。这对我理解高维系统的行为大有裨益。更令人称赞的是,书中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各种标准,如极点配置、最优控制的基础思想,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梳理,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本书的深度足以满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需求,同时其清晰的叙述方式也让资深工程师在回顾基础时感到轻松。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令人印象深刻,这在很多技术书籍中并不常见。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内容上,我对其中关于鲁棒控制初步介绍的部分给予高度评价。在当前工程实践中,不确定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本书很早就引入了这一视角,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设计出在模型误差和外部扰动下依然表现稳定的控制器。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介绍,而是通过对比传统PID控制的局限性,有力地论证了先进控制方法(如H无穷控制的雏形)的优越性。这种教学上的引导性非常强,它教会的不仅仅是如何计算,更是如何“思考”控制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对于那些希望从“会调参数”跨越到“能设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黑色的主色调配上白色的标题,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初次翻开,被书中清晰的章节划分和逻辑严密的结构所吸引。作者显然在内容组织上下了很大功夫,从最基础的系统描述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反馈控制理论,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特别是对于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作者的阐述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点。书中穿插的图示和数学推导,既保证了理论的严谨性,又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我尤其欣赏它对经典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详尽解析,这对于我们后续设计和优化实际系统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没有过多晦涩的哲学思辨,全是干货,直击问题核心。
评分作为一名需要经常回顾经典理论的研究人员,我发现这本书在对各种控制器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分析上做得非常到位。很多教材在介绍完一个设计方法后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在哪些工况下该方法表现最佳,又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例如,在讨论根轨迹法时,作者详细分析了增益K变化对系统阻尼比的影响,并配有详细的图形说明,这对于系统参数整定时非常有参考价值。更难得的是,书中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这为过渡到现代控制提供了逻辑上的必然性。这本书的整体行文风格偏向于严谨的学术论述,但通过恰到乎所的工程案例的穿插,保持了足够的阅读黏性。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的身旁耐心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