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大教育书系)
定价:25.0元
作者:孙云晓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35480101
字数:13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成就孩子一生的常备之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三十年教育实践精华之作
朱永新 周国平倾情推荐
内容提要
家教专家孙云晓几十年教育实践精华之作,作者不仅是多年研究教育的专家,而且是成功培养了一个好女儿的好父亲,是真正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自家孩子教育密切结合并产生了很好效果的专家。作者吸收了外教育研究的新理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根据当下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针对转型期孩子的特点,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案。本书完全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了大量鲜活案例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当下家教问题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解决方法,打开本书,开启孩子成功之路。
目录
作者介绍
孙云晓简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被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夏令营中的较量》、《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对话》、《孩子,别慌》、《好好做父亲》、《懂方法的父母成就孩子一生》、《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等。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图书奖、全国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文摘
章与孩子共同成长
网络时代的孩子掌握着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使得父母的地位受到了的挑战。父母不能再期望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姿态来教育孩子,而应该学会放低姿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节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是网络时代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关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网络时代的今天,父母等长辈的地位及面临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是全球父母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伯克曼互联网和社会中心的约翰帕尔弗教授所著的《网络原住民》一书中,这样形容在网络时代出生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这意味着无处不在的网络媒介,使得孩子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孩子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而父母言语所传播的信息性下降。
根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8日的报道:欧洲媒体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从历史知识到做菜食谱,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到互联网上寻找答案,而不是咨询家中的长者。这项研究在对1500名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有96%的人表示,他们年幼时会问自己的祖父母很多的问题,而有近2/3的老人表示,目前自己的地位已经被网络的搜索引擎取代,因为孩子连很简单的问题都没有问过他们,而是去诉诸网络渠道。
由于孩子有着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来对网络新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而父母往往忙于工作和生活,在网络新媒介的接触和学习方面很可能会落后于孩子,于是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当父母刚学会用与孩子聊天时,孩子已经用上了微博,当父母在微博上找到孩子时,孩子又用上了微信……
1997年,我曾经带一个团到巴黎开会,参加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论坛。几百个专家形成一个共识:“在计算机时代成年人心怀恐惧疑虑重重,而青少年无所畏惧满怀信心地往前走,信息化的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地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颠覆,是一个让人恐慌的颠覆。当一个小小的孩子知道得比你多的时候你不感到恐慌吗?
2000年,我开通了孙云晓网站(现为网的孙云晓教育网),每月与网友聊天讨论教育问题。2005年新浪请我开了,访问量近1000万人次。2009年底新浪又请我开了微博,如今粉丝超过460万。所以我就有很多网友,一个中学生(男孩子)跟我说,孙老师跟你说实话吧,现在的父母都是菜鸟,菜鸟就是在网络上笨手笨脚好多东西都不懂的人。我就问他那你们是什么鸟啊?他说我们是老鸟,我们对网络很精通所以我们是老鸟。我明白了,今天的时代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就是懂得少的人教育懂得多的人,这肯定是困难重重的。信息多的一方有可能轻视甚至欺信息少的一方,反正你不懂啊。
当然,年轻的父母可能不是菜鸟,祖辈带孩子就碰到难题了。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什么叫欺负或者说你或者嘲弄你呢。比方说有的爷爷奶奶说孩子,孩子现在学会圆滑和调侃,他不和你硬顶,而是说你对你对,你们大人多对啊,你们大人都是“蛋白质”。好多老人听了这个词听不懂,蛋白质不是好东西吗,我们人人需要蛋白质。但实际上,“蛋白质”是青少年的网上语言,蛋是“笨蛋”的“蛋”,白是“”的“白”,质是“神经质”的“质”,他骂你呢你都听不懂。
所以你会发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可能连孩子的话都听不懂。
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20多年,研究发现,现在70%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他们在网络方面比父母懂得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更是认为自己在网络上比父母懂得多。所以,现在孩子敢跟你嚷嚷“你懂什么”。这句话很猖狂的,我们小的时候哪敢对父母说这话呢,但事实上现在你确实就是不懂。现在孩子流行一种网络语言叫火星语,我们确实是看不懂听不明白。这样的一个时代必然就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
几年前,我们完成了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方面的研究,通过这次研究也发现一个问题,即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沉迷网络?父母不会上网的,父母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里,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很奇怪,倒是父母上网很有水平,能支持孩子上网引导孩子上网的,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却不容易沉迷网络,因为他的需求被满足,他可以被引导,因此他不容易沉迷网络。你不让他上他偏偏想上,你不会上网你跟他没法交流,这种孩子容易沉迷网络。
先抛开孩子这个问题不谈,我们作为一个信息化时代的人,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而学习如何使用网络工具就很有必要。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变菜鸟为老鸟。
许多父母很难转变自己的角色,总是认为向孩子学习,以孩子为师,自己的威信不是更低了,更难驯服孩子了?实际上,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本身也蕴含着教育孩子的过程,而且孩子感觉到了父母的认可和信任,会更加自信和更有有责任感和自律精神。
序言
这本书,就像是我育儿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当我第一次翻开《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时,就被它朴实而有力的语言所吸引。它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也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的口吻,分享了作者在育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逆反心理”的部分。我之前常常为此感到头疼,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而父母需要用智慧去化解,而不是简单地压制。作者提出的“换位思考”和“情感连接”的方法,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它让我学会了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情绪,从而建立起更深的亲子关系。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部分,我深受启发。我过去总觉得,只要把知识灌输给孩子就行了,却忽略了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如何鼓励他们寻找答案。它让我明白,育儿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信、有能力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真的可以如此轻松、如此有成效,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让父母少操心,也让孩子更快乐。
评分我必须说,《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育儿的看法。以前我总是觉得,育儿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充满了各种挑战。但这本书,就像一缕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阴霾。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她在育儿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她没有给我灌输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看到了育儿的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部分。我过去总是担心孩子不够优秀,会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自信心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而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作者提供的那些具体的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表扬他们的努力而非结果,都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省心”并非意味着不劳而获,而是通过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烦恼。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育儿也可以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险”,而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探险向导”。它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真的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有成效。
评分我承认,在拿到《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之前,我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感到有些疲惫。但这本书,确实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没有给我灌输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教育孩子的智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理解”的重要性。我过去常常觉得,孩子不听话就是不听话,或者就是故意和我作对。但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们的动机,他们的需求。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时,我总是会强硬地要求他完成,而这本书则建议我去了解孩子是否是因为题目太难,或者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提供的很多方法,都非常接地气,操作性很强。比如,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它不只是告诉你“要多读书”,而是会给出具体的绘本推荐,以及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阅读的氛围。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育儿的方法可以如此多样化,如此充满智慧。这本书让我明白,父母的“省心”,并非是孩子变得完美无瑕,而是父母掌握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它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也可以是一场轻松愉快的旅程,而不是一场充满焦虑的“战役”。
评分拿到《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我带着一种好奇又有些许怀疑的心态。市场上育儿书太多了,我怕又是一本“纸上谈兵”的作品。但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给我讲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给我灌输什么“必须这样做”的指令,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些俏皮的语言,分享了作者在育儿路上的各种“心得”和“招数”。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激励”的部分。我过去常常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本书则提供了很多非物质的激励方法,比如精神上的肯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或者创造一些有趣的挑战。这些方法,不仅让孩子更愿意去尝试,也让他们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并非来自他们的“坏”,而是我们没有真正观察到他们的需求和困境。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让我看到了育儿路上的更多阳光。它让我明白,所谓的“省心”,其实是父母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焦虑。
评分这本书,我真心推荐给每一位正处在育儿“困境”中的父母。当我拿到《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时,最吸引我的就是书名所传达的那种“希望”。我一直觉得,育儿是一场修行,而这本书,就像是我的“修行手册”。作者并没有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将复杂的育儿理念融入其中。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章节。我常常为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本书则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教我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如何帮助他们疏导,而不是简单地压抑或者指责。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积极倾听”和“非暴力沟通”,对我触动很大。我之前总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在和孩子沟通了,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很多时候只是在“说”而没有在“听”。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母的“省心”,其实来自于他们对孩子内在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把握。它教我如何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如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去犯错,同时又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支持。这本书就像是在我迷雾重重的育儿路上,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方向。它让我明白,育儿并不是一场和孩子的“战争”,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爱的“合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真的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有成效。
评分《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真的像它的名字一样,为我带来了“省心”的希望。作者以一种极其真诚和坦率的姿态,分享了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生活化的场景出发,讲述了如何用智慧和方法,化解育儿中的各种难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规则的建立”的章节所吸引。过去我常常因为孩子的“不守规矩”而头疼,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规则的建立并非是为了约束孩子,而是为了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尊重他人。作者提供的建立规则的方法,非常具体,比如如何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如何确保规则的执行,以及如何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恰当的引导。这些方法,让我从一个“执法者”变成了“引导者”。它让我看到了,原来育儿真的可以变得更轻松,更有成效。这本书就像是在我育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方向,也给了我信心。它让我明白,父母的“省心”,并非是孩子变成一个“完美”的个体,而是父母掌握了与孩子有效沟通、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评分这本书,我必须坦诚地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这本书,其书名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但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内容所展现出的智慧和深度。作者并没有给我灌输一套生搬硬套的育儿法则,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个充满爱与挑战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沟通艺术”的探讨。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孩子沟通得还算顺畅,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很多时候只是在“说”,而忽略了“听”。作者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有效地提问,如何理解孩子非语言的表达,如何避免无效的争论。这些方法,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引导他们。书中还强调了“耐心”的重要性,但这并非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培养和运用耐心,如何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保持冷静和理解。它让我明白,父母的“省心”,并非来自孩子的完美无缺,而是来自于父母自身教育理念的成熟和方法的得当。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育儿过程中的不足,也让我看到了更多更好的可能性。
评分读完《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育儿书籍的认知。以往我读过的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强调理论,要么就是一些看似有效但难以复制的“秘方”。但这本书,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它没有给我灌输什么“高深的育儿理论”,而是从家长们最关心的、最头疼的问题入手,比如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或者青春期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作者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甚至有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她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和实践。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读得格外认真。过去我总觉得,孩子不独立就是懒惰,或者缺乏责任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是父母过度包办,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让孩子参与家务,如何让他们自己做一些决定,即使这些决定不完美。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鼓励孩子“自己来”,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给予他们试错的机会,并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同理心”,我以前也知道这个词,但在这本书里,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如何去实践。它不是让你去猜孩子在想什么,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点迷津,让我看到了育儿路上的另一条可能。它让我明白,所谓的“省心”,并非不劳而获,而是通过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最终达到亲子和谐、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评分初读《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我便被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所折服。不同于以往我接触到的那些枯燥乏味的育儿指南,这本书宛如一位慈祥的长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着她多年来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讲述的每一个案例,都那么真实,那么细腻,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例如,当她描述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失控时,我能清晰地看到自家孩子闹脾气的影子;当她讲述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完成一项看似枯燥的任务时,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家中曾经的场景。书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应该怎么做”的规则,而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这样做”的原理。它不只是告诉父母要“有耐心”,更会解释耐心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和运用耐心。这一点,对于像我这样,有时会因为孩子反复犯错而感到沮丧的父母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心理慰藉和方法指导。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父母的“省心”并非来自于孩子变成了“听话的机器人”,而是源于父母掌握了理解孩子、引导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核心方法。她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既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又不失对他们品格塑造的重视。读到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与同伴之间冲突的部分,我学到了很多处理方式,不再是简单地制止或者偏袒,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父母自我成长、重塑教育观的哲学读物。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犹豫的心情的。期待是因为书名《方法对了,父母就省心了》简直是直击痛点,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自己也能少操点心呢?但犹豫也确实存在,市面上的育儿书太多了,很多内容读起来都感觉似曾相识,或者过于理论化,离实际操作太远。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很快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它没有一开始就给你灌输一套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贴近父母日常生活的场景入手,比如孩子吃饭挑食的问题,或者早上赖床不想上学的纠结。作者用非常生动、甚至有些幽默的笔调,描绘出这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小烦恼”,让我感觉仿佛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过来人”聊天。书里提出的方法,不是那种“高屋建瓴”式的指导,而是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比如,针对孩子挑食,它不只是告诉你“要有耐心,多尝试”,而是会给出具体的食谱建议,甚至是如何将不喜欢的食物“伪装”起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觉得特别实用。而且,作者非常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孩子的不配合,根源在于父母没有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书中会引导父母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叛逆”、“不听话”的标签。这种视角转换,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平常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是不是总是在说教,而忽略了倾听?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育儿路上的很多迷茫,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信心,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真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更轻松、更愉快地成长。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而是一段可以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