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视音频工程师实用手册
定价:180.00元
售价:122.4元,便宜57.6元,折扣68
作者:(美)巴克斯特(Baxter,D.) ,陈晨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51855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081kg
现代大型体育比赛声音制作指南。
国际声音制作领域里程碑式著作。
1996年亚特兰大、2000悉尼、2002盐湖城、2004雅典、2006都灵。
2008 BOB声音总设计师,Dennis Baxter 著。
倾注30年亲身实践经验,真正大师级力作。
一本关注工作任务与责任的电视音频工程师指南
电视音频工程和很多技术职业一样,你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这个行业信赖于有熟练技能的自由职业者,很难得到适当的培训,且指导者容易落伍。《电视音频工程师实用手册》是一本交叉训练的参考指南,适用于各个水平层次的行业技师和工程师。此书囊括了示例图片、案例分析和艾美奖得主的个人经验,因而是该行业人士的一本工具书。
特点:囊括了示例图片和国际制作厂家的实例分析。
通过作者提供了成百上千有才华的录音师和工程师的经验。
及时!此书的出版恰逢整个广播领域发生巨大的技术变革。
本书全面而专业地介绍了国际大型运动会电视转播音频制作的国际制作标准及规范,辅以大量图片和图表,结合实际应用与操作,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音频制作的工艺流程,其中很多照片和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录,参考价值极高,并加之许多录音师的亲身感受和工作经验,鲜活、生动的介绍方式使人易于理解,印象深刻。
此书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工作者的培训教材,是现在广电音频行业内的、*的也是的不可多得的一本实用参考书籍。
Dennis Baxter先生拥有30多年的电视转播工作经验,并且曾经担任亚特兰大、悉尼、盐湖城、雅典、都灵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声音总设计师。 因为在体育声音转播方面的突出成就,Dennis先生曾3次获得美国国家电视艾美奖殊荣。 2007年,结合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培训项目,Den
说实话,我对技术手册的期望值通常不会太高,大多都是那种“能用就行”的水平。但这次接触到这本手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核心的信号处理和系统构建上。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功放匹配和扬声器调校的那几个章节。以往我总觉得这部分内容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厂家自己的宣传手册,缺乏客观性。然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且可复现的调校方法论,从驻波的识别到相位校正的步骤,都有详尽的步骤说明和测试信号的推荐。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探讨了在一些非标准环境下,比如临时搭建的异形空间中,如何运用声学套件和软件辅助工具进行优化。这种对“边界条件”的处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此外,书中对新兴技术的追踪也很到位,比如对网络音频传输协议(如Dante、AVB)的介绍,不是简单地罗列参数,而是分析了它们在低延迟、高通道数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这对于我们未来进行系统升级规划至关重要。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整个音频系统的理解从“组件堆砌”升级到了“系统工程”的层面,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我过去在购买技术书籍时,最大的顾虑就是更新速度。音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书籍出版后没多久就显得过时了。这本手册在内容的选择上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在保证核心原理不变的基础上,大量融入了现代化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比如,在讨论麦克风选择时,它不仅仅介绍了传统的动圈和电容话筒,还花了不少篇幅讲解了如今越来越流行的数字无线系统在抗干扰和多通道管理方面的最新进展。书中对“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强调,也特别触动我。作者反复论证了,一个优秀的音频工程师,不仅要有技术能力,更要有严谨的工作习惯。手册中提供的若干份标准检查清单(Checklist),涵盖了从前期设计到现场撤场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些模板我已经在我的项目中使用起来了,极大地减少了因遗漏步骤导致的返工和失误。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做”,更是如何“有条理地做”。这种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技术参数堆砌要宝贵得多。它让我意识到,稳定可靠的交付,来源于对细节的极致把控,而这本书恰恰就是提供了一个实现这种把控的框架。
评分这本手册的排版和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在如今很多书籍都追求轻薄化的时候,它坚持了厚重、耐用的风格,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使在强光下阅读,反光度也控制得很好,这对长时间盯住技术图表和文字的工程师来说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图表制作达到了专业水准。很多涉及到频率响应曲线、时域波形分析的插图,线条清晰、配色合理,即使用放大镜查看细节也毫无压力。我发现很多其他参考资料中,复杂的电路拓扑图往往模糊不清,但在这本书里,即便是涉及到模拟电路中的反馈回路解析,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极大地便利了我对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此外,书后附带的术语索引和常用公式速查表,简直是加班救急的法宝。我不再需要在不同的章节间来回翻找那些关键的转换系数或者国际标准代号。这种对细节体验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对目标读者的尊重。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身的精品,它不仅是技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行业工具。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作者的叙事方式充满了激情和一种近乎“匠人”的执着。在描述那些充满挑战性的现场调音经历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热血沸腾。他似乎很擅长用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声学现象,比如他把房间的混响时间比作“声音在空间中的记忆”,生动地阐释了时间常数的意义。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工程轶事”,这些故事往往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技术教训,但讲述起来却像听老前辈在茶余饭后传授经验。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大大降低了阅读的技术门槛。对于那些对音频工程充满好奇,但又被传统教材的严谨吓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敲门砖。它不是那种冰冷的说明书,它有温度,有故事,更能激发你对这个行业的探索欲望。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有种迫不及待想去实践一下的冲动,这种对实践的驱动力,是很多纯理论书籍无法给予的。这种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在难能可贵。
评分这本书,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那沉甸甸的质感和扎实的封面设计给吸引住了。我是一个刚刚入行不久的音频技术爱好者,对于专业书籍总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期待能学到真本事,又怕里面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公式。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这本手册的编排方式非常务实。它没有一上来就灌输复杂的声学原理,而是从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设备接口、线缆规范讲起,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实操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的痛点,把那些看似枯燥的基础知识讲得深入浅出,甚至还配上了不少清晰的流程图和实物照片,让你能立刻对照着手头的设备去理解。比如,关于不同数字音频接口的同步问题,书中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时钟域的概念,让我豁然开朗。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有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而不是在啃一本冷冰冰的教科书。那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比如如何快速诊断现场的信号丢失问题,或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优化监听环境,书里都有详细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看得我直做笔记。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区分,没有搞“一刀切”,而是针对广播、现场演出、后期制作等不同领域给出了定制化的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态度,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伴随我成长的宝典,每次遇到瓶颈,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