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校园赠言
定价:23.80元
售价:10.0元,便宜13.8元,折扣42
作者:徐井才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166035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在分别时刻,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网络时代,用文字留存同窗的情谊
当年华老去,让同学录上的感言,成为青春美好的注脚……
内容提要
《校园图书角藏书:校园赠言》精选了多条受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美言警句,分为生活篇、励志篇、学习篇。通过学习如何写出校园赠言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目录
教你轻松写赠言
一 运用修辞手法写赠言
二 运用关联词语写赠言
三 运用感叹句写赠言
受小学生欢迎的名家赠言
生活篇
人生哲理
尊师重教
朋友情谊
惜别伤怀
励志篇
勤奋惜时
坚强自信
理想信念
希望曙光
学习篇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成功之路
小学生常用赠言集粹
感恩父母
妈生日
母亲节祝福
母爱无边
爸爸的生日
父亲节祝福
父爱深深
师恩难忘
老师的生日
教师节祝福
辛勤的园丁
同窗好友
朋友的生日
依依惜别情
为朋友加油
与朋友共勉
……
作者介绍
徐井才,现任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至2008年加入北京科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发行工作。2009年至今独立成立了北京荣景苑图书有限公司,并参与图书策划编辑发行等具体工作。
文摘
序言
最终,一本关于“赠言”的书,其最终价值在于它能否激发读者进行自我对话。当我读完这些来自不同年代的祝福和期许后,我自然会被迫回溯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我可能会想:当年,我又是对谁说了什么样的话?我的毕业纪念册上,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是匆忙写下的客套话,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心灵告白?这种由书本引发的,针对自身经历的内省过程,才是阅读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这本书如果成功地充当了一面“时光之镜”,照出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侧影,那么它就超越了单纯的怀旧,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返乡”。我希望在合上书页时,能带着一种更清晰、更和解的眼光,去看待当年那个曾经的我,以及那些如今可能已经散落天涯的旧日伙伴们。这种连接感,是任何快餐式娱乐都无法替代的深度体验。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配合着某种手写体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没有太多电子干扰的年代。我特别好奇作者徐井才是如何搜集和整理这些“赠言”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因为真正的校园记忆往往是零散的、私密的。我猜想,这背后一定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联系老同学、翻阅旧档案,甚至可能要去探访一些已经拆迁的旧校区。我更关注的是,作者是否对这些文字进行了适当的分类和解读?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还是按情感主题划分?例如,是把所有关于“理想”的赠言归为一类,还是把所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放在一起?一个好的编纂者,不仅是记录者,更是引导者。他需要搭建一个框架,让这些看似孤立的片段,能够汇集成一条清晰的情感脉络,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感到混乱,反而能从中看出某种时代精神的流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哪怕一两篇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导读,阐释这些赠言背后的社会心理学意义,那就更具价值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那些过于煽情、矫揉造作的青春文学一直有些敬而远之。我更偏爱那种带着点“野性”和“粗粝感”的真实表达。我希望这本书里的“赠言”不是经过美化的、标准的模板化祝福,而是真正那些带着点莽撞、甚至有点“中二”的真情流露。比如,一些至今想来会脸红的承诺,一些夸张到令人发笑的期许,甚至是那些被误解的、笨拙的告白。我相信,越是未经雕琢的文字,越能体现出当时的纯粹。这种纯粹性,是成年后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表达情感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打上“理性滤镜”所失去的东西。如果这本书能捕捉到这种“不完美的美”,那它在文学价值上就远超一般的怀旧文集。我尤其想看到,一些针对特定事件(比如某次大型考试的失利,或者一次集体的荣誉)所发的赠言,它们往往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群体记忆的粘合力,读起来仿佛自己也成了当时在场的学生。
评分这本《校园赠言》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青春的怀旧气息,光是想象着那些青涩的笔迹和真挚的祝福,心里就泛起了一股暖流。我一直对那种承载着特定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的书籍情有独钟,它们往往比华丽的辞藻更能打动人心。我猜想,这本书里收录的,大概是从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学子们手中流传下来的,那些写在毕业纪念册、课桌一角,或者某本泛黄笔记本上的只言片语。它们或许简单直白,甚至有些稚嫩,但那份纯粹的友谊和对未来的憧憬,才是最动人的部分。我期待看到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比如对某个讨厌的老师的悄悄吐槽,对某个暗恋对象的含蓄表达,或者对共同度过的难忘瞬间的回忆。好的“赠言”不仅仅是道别,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能让读者在多年以后重温当年的心境,感受到那种集体共有的、关于成长的疼痛与喜悦。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部微型的、关于一代人青春的社会文化速写。我希望能从中捕捉到一些跨越时空的共鸣,发现原来我们那时的烦恼和梦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曾是无数人共同的心声。
评分阅读任何关于群体记忆的作品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选择性失忆”。我们的大脑在回顾过去时,倾向于美化那些愉快的经历,而淡化甚至删除那些痛苦或尴尬的瞬间。我很好奇,徐井才在选取这些赠言时,是否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这本书呈现的是一个“完美”的校园时代,还是一个包含了挣扎、迷茫和失败的真实图景?我期待看到,那些关于升学压力、关于师生矛盾、关于青春期自我认同困惑的片段。一个真正有深度的记录,不应该只歌颂友谊和进步,它还应该敢于触碰那些敏感的、令人不适的记忆碎片。因为正是那些不那么光鲜的时刻,才构成了完整的成长体验。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平衡地展示出校园生活的“高光时刻”与“至暗时刻”,那么它对当代读者,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青春期的年轻人,会提供更具警示和参考价值的对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