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
: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董 琨 姜岚 杜翔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配合国家语委《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具体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同时也是国际标准组织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语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鲁东大学、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研发,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系列中的一种,解决了汉语中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拼音的分词连写问题,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注音读物、正字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是《汉语拼音词汇》的专名部分,收录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专有名词约3万条。其汉语拼音拼写,遵循国家技术监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准、发布,2012年10月1日实施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逐一列出各自的汉语拼音拼写形式,特别是分词连写,给出所有词目的汉语拼音标准拼写,是语言文字的国家标准之一,供文化教育、编辑出版、信息处理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主要取自《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课题组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汉语新词语》编年本(周荐、侯敏、杨尔泓主编,商务印书馆)、《新词语》(鲁东大学文学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医药学名词》(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科学出版社)。《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收录的专有名词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报刊名、机构组织名、事件名、建筑名、历史古物名、节名、族名、奖项称号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书按汉语拼音音序编排,正文前有词目首字《音节表》,正文后有《词目首字笔画索引》。主编董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课题组组长,现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治学领域较为广泛,在古代汉语、汉字和汉字史、辞书和辞书史、书法史、汉语教学等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论著有《古代汉语漫谈》、《汉字发展史话》、《商周古文字读本》(合著)、《中国汉字源流》、《汉语讲义》(主编)、《古代汉语》教材(合编)等;发表的学术论文很多,研究问题涉及各个方面。在辞书编写方面,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和《多功能通用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
姜岚,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成员,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主讲教师、视导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山东省语言学会会员,省级“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汉语研究,汉语方言,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
杜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致力于汉语词汇史、词典学等的研究,参与了《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深蓝色的背景上用醒目的白色字体印着书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严谨性。我原本以为这本《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可能只有密密麻麻的列表和规则,但当我翻开目录时,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似乎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地图”,为学习和使用专有名词的汉语拼音标注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参考框架。作为一名长期在对外交流一线工作的编辑,我深知专有名词在跨文化沟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处理人名、地名、机构名称时,一个不准确的拼音都可能引发误解。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是将这些复杂、多样化的专有名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类,虽然我没有直接阅读其内部的词汇内容,但仅从其“专名部分”的命名就可以推断,它必定深入探讨了那些在普通词汇表中难以涵盖的特殊命名规则,例如历史地名、少数民族名称的音译标准,甚至可能包括一些约定俗成的“非标准”但已被广泛接受的拼写方式的处理原则。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于任何追求精确性的专业人士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拼”,更是“为什么这样拼”的深层逻辑支撑。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类工具书的期待值通常不会太高,毕竟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如此便捷,但《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这个书名本身就透着一股“不妥协”的气质。它暗示了这本书旨在解决的是那些互联网搜索结果往往自相矛盾、缺乏统一标准的难题。想象一下,当你在翻译一份官方文件或者校对一份国际会议材料时,需要确定一个特定的古代帝王或一个偏远山区的地名时,你需要的不是十几个不同的拼写选项,而是一个具备权威性和唯一性的标准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似乎扮演了一个“仲裁者”的角色,将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专有名词进行标准化处理。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的词条内容,但我可以想象到,其内文一定充满了大量的注释和引证,用以说明特定拼音选择背后的历史背景或语言学依据,而不是简单地罗列音节。这种学术上的扎实度,是任何草率的在线资源都无法比拟的,它为那些需要建立内部规范的企业或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最近一直在整理我们部门的内部知识库,发现其中关于人名翻译的部分混乱不堪,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译者手中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拼音写法,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工作的专业形象。因此,我非常期待能有一本像《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这样的权威参考书来统一标准。我猜测这本书的重点可能放在了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专有名词上。比如,处理多音字在专名中的特殊读法,或者涉及大量外来语借词的音译策略。如果这本书能系统性地涵盖这些复杂情况,并给出明确的采纳建议,那么它对我们日常工作的指导意义将是无可估量的。它不是一本供人消遣的书,而是一把“手术刀”,精确地切割掉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我尤其好奇,它在处理那些少数民族语言(如藏语、维吾尔语等)的专有名词转写时,是否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毕竟这些领域的拼写变动性较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处理。
评分从书本的装帧和命名来看,这本书散发着一种沉稳、不可动摇的气息,这正是我在寻找的——关于汉语拼音的“定海神针”。我的工作性质要求我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负责,尤其是在涉及法律文书和学术研究的摘要部分。一本好的工具书,其价值不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它解决了多少“疑难杂症”。我推测《汉语拼音词汇(专名部分)》很可能集中火力攻克了那些普通拼音方案覆盖不足的领域,比如古代的官职、古代的纪年法中的特定名词,或者一些只有在特定领域才被广泛使用的缩写或代号的规范化拼写。如果它能提供一套连贯的、具有前瞻性的专名处理原则,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词汇书,而成为了一套操作手册。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说明,在面临新的、尚未被官方收录的专有名词时,如何依据书中的逻辑推导出最准确的拼音,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既成的列表。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语言学研究者和高阶翻译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看起来不是面向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而是面向需要深度和精确性的专业人士的“进阶指南”。那些初级的拼音学习者可能只需要掌握常用词汇的读法,但一旦涉及到专有名词,尤其是在历史文献或地方志的整理中,标准就变得异常重要。我敢断定,这本书的编纂团队一定是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核对和考证那些历史悠久或地域性极强的专有名词的准确读音和规范写法。这种工作的难度远高于整理日常词汇,因为它牵涉到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方言区之间的语音差异。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在于建立了一种共识,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和从业者在讨论同一专有名词时,能够使用统一的拼音表述,从而避免因读音不一而产生的沟通障碍和学术上的混淆。它象征着对汉语拼音系统在专名领域应用规范性的庄重承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