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
:90.00元
售價:61.2元,便宜28.8元,摺扣68
作者:董 琨 薑嵐 杜翔
齣版社:上海辭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326432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是配閤國傢語委《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具體實施的規範性文件,同時也是國際標準組織的規範性文件,由國傢語委、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魯東大學、商務印書館和上海辭書齣版社共同研發,是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係列中的一種,解決瞭漢語中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拼音的分詞連寫問題,對於漢語拼音教學、注音讀物、正字法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等,都有廣泛的使用價值。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是《漢語拼音詞匯》的專名部分,收錄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專有名詞約3萬條。其漢語拼音拼寫,遵循國傢技術監督局2012年6月29日批準、發布,2012年10月1日實施的《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逐一列齣各自的漢語拼音拼寫形式,特彆是分詞連寫,給齣所有詞目的漢語拼音標準拼寫,是語言文字的國傢標準之一,供文化教育、編輯齣版、信息處理工作者及廣大讀者參考使用。
《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收錄的專有名詞,主要取自《現代漢語常用詞錶》(《現代漢語常用詞錶》課題組編,商務印書館2008年)、《辭海》(辭海編輯委員會編,上海辭書齣版社)、《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漢語新詞語》編年本(周薦、侯敏、楊爾泓主編,商務印書館)、《新詞語》(魯東大學文學院收集,Word普通版本)、《中醫藥學名詞》(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編,科學齣版社)。《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收錄的專有名詞包括地名、人名、作品名、報刊名、機構組織名、事件名、建築名、曆史古物名、節名、族名、奬項稱號名、宗教教派名、工程名等。全書按漢語拼音音序編排,正文前有詞目首字《音節錶》,正文後有《詞目首字筆畫索引》。主編董琨,《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課題組組長,現任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博士生導師。治學領域較為廣泛,在古代漢語、漢字和漢字史、辭書和辭書史、書法史、漢語教學等方麵都有研究成果。主要論著有《古代漢語漫談》、《漢字發展史話》、《商周古文字讀本》(閤著)、《中國漢字源流》、《漢語講義》(主編)、《古代漢語》教材(閤編)等;發錶的學術論文很多,研究問題涉及各個方麵。在辭書編寫方麵,參與瞭《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和《多功能通用成語詞典》的編纂工作。
薑嵐,魯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工作者,山東省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組成員,省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培訓主講教師、視導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員,山東省語言學會會員,省級“十一五”強化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骨乾成員。主要從事漢語研究,漢語方言,詞典編纂,中文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研究。
杜翔,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緻力於漢語詞匯史、詞典學等的研究,參與瞭《現代漢語詞典》的修訂等。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簡潔,深藍色的背景上用醒目的白色字體印著書名,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專業性和嚴謹性。我原本以為這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會是一本枯燥的工具書,可能隻有密密麻麻的列錶和規則,但當我翻開目錄時,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似乎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地圖”,為學習和使用專有名詞的漢語拼音標注提供瞭一個權威的參考框架。作為一名長期在對外交流一綫工作的編輯,我深知專有名詞在跨文化溝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處理人名、地名、機構名稱時,一個不準確的拼音都可能引發誤解。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是將這些復雜、多樣化的專有名詞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歸類,雖然我沒有直接閱讀其內部的詞匯內容,但僅從其“專名部分”的命名就可以推斷,它必定深入探討瞭那些在普通詞匯錶中難以涵蓋的特殊命名規則,例如曆史地名、少數民族名稱的音譯標準,甚至可能包括一些約定俗成的“非標準”但已被廣泛接受的拼寫方式的處理原則。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對於任何追求精確性的專業人士來說,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怎麼拼”,更是“為什麼這樣拼”的深層邏輯支撐。
評分老實說,我對這類工具書的期待值通常不會太高,畢竟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如此便捷,但《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這個書名本身就透著一股“不妥協”的氣質。它暗示瞭這本書旨在解決的是那些互聯網搜索結果往往自相矛盾、缺乏統一標準的難題。想象一下,當你在翻譯一份官方文件或者校對一份國際會議材料時,需要確定一個特定的古代帝王或一個偏遠山區的地名時,你需要的不是十幾個不同的拼寫選項,而是一個具備權威性和唯一性的標準答案。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此——它似乎扮演瞭一個“仲裁者”的角色,將那些容易産生歧義的專有名詞進行標準化處理。雖然我沒有看到具體的詞條內容,但我可以想象到,其內文一定充滿瞭大量的注釋和引證,用以說明特定拼音選擇背後的曆史背景或語言學依據,而不是簡單地羅列音節。這種學術上的紮實度,是任何草率的在綫資源都無法比擬的,它為那些需要建立內部規範的企業或機構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最近一直在整理我們部門的內部知識庫,發現其中關於人名翻譯的部分混亂不堪,同一個曆史人物在不同的譯者手中齣現瞭好幾種不同的拼音寫法,這極大地影響瞭我們工作的專業形象。因此,我非常期待能有一本像《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這樣的權威參考書來統一標準。我猜測這本書的重點可能放在瞭那些具有挑戰性的專有名詞上。比如,處理多音字在專名中的特殊讀法,或者涉及大量外來語藉詞的音譯策略。如果這本書能係統性地涵蓋這些復雜情況,並給齣明確的采納建議,那麼它對我們日常工作的指導意義將是無可估量的。它不是一本供人消遣的書,而是一把“手術刀”,精確地切割掉工作中的不確定性。我尤其好奇,它在處理那些少數民族語言(如藏語、維吾爾語等)的專有名詞轉寫時,是否采用瞭最新的國傢標準,畢竟這些領域的拼寫變動性較大,需要高度專業化的處理。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語言學研究者和高階翻譯人員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它看起來不是麵嚮初學者的入門讀物,而是麵嚮需要深度和精確性的專業人士的“進階指南”。那些初級的拼音學習者可能隻需要掌握常用詞匯的讀法,但一旦涉及到專有名詞,尤其是在曆史文獻或地方誌的整理中,標準就變得異常重要。我敢斷定,這本書的編纂團隊一定是投入瞭巨大的心血,去核對和考證那些曆史悠久或地域性極強的專有名詞的準確讀音和規範寫法。這種工作的難度遠高於整理日常詞匯,因為它牽涉到曆史的變遷和不同方言區之間的語音差異。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在於建立瞭一種共識,讓不同背景的學者和從業者在討論同一專有名詞時,能夠使用統一的拼音錶述,從而避免因讀音不一而産生的溝通障礙和學術上的混淆。它象徵著對漢語拼音係統在專名領域應用規範性的莊重承諾。
評分從書本的裝幀和命名來看,這本書散發著一種沉穩、不可動搖的氣息,這正是我在尋找的——關於漢語拼音的“定海神針”。我的工作性質要求我必須對每一個細節負責,尤其是在涉及法律文書和學術研究的摘要部分。一本好的工具書,其價值不在於它收錄瞭多少內容,而在於它解決瞭多少“疑難雜癥”。我推測《漢語拼音詞匯(專名部分)》很可能集中火力攻剋瞭那些普通拼音方案覆蓋不足的領域,比如古代的官職、古代的紀年法中的特定名詞,或者一些隻有在特定領域纔被廣泛使用的縮寫或代號的規範化拼寫。如果它能提供一套連貫的、具有前瞻性的專名處理原則,那麼它就不再僅僅是一本詞匯書,而成為瞭一套操作手冊。我希望它能清晰地說明,在麵臨新的、尚未被官方收錄的專有名詞時,如何依據書中的邏輯推導齣最準確的拼音,而不是簡單地提供一個既成的列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