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辞书论集(2)
定价:38.00元
作者:上海市辞书学会秘书处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326377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辞书论集(2)》内容分汉语语文辞书、双语辞书、专科辞书的编纂和修订的理论及实践,辞书评论,辞书的数字出版和辞书学会大事记等不同专业板块,从多个视角深入剖析辞书编纂的理论和实践及辞书数字出版,指明了辞书编纂的发展方向。《辞书论集(2)》读者主要是高校、出版社及其他研究机构的辞书编纂、出版的专业人员。
目录
鲍克怡 制止辞书质量滑坡努力提高辞书质量
徐庆凯 辞书的文化价值
邓伟志 回忆年鉴的初创
徐时仪 略论汉语语文辞书的修订
徐文堪 关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典的编纂
夏军 试析《说文》表名词会意字的取象一表词模式
郎晶晶 评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词典》
——以释义为例
李丽静 关于敬谦辞辞典编纂的一些想法
——兼评《谦词敬词婉词词典》
宋浚瑞 小议《汉语大词典》修订中的例证选择问题
傅玉芳 成套词收词的完整性与释义的一致性
——写在《汉语大词典》修订之前
钱厚生 双语词典出版工作思考
王馥芳 认知语义学对词典经典意义观的挑战
万江波 双语词典文化负载词目翻译的补偿策略
闻人菁菁双解词典例句翻译等值的实现
孙东云 基于网络语料的在线双语词典初探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学术思辨的深度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人云亦云的论述集合,而是真正触及了核心问题,提出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某个理论框架时,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他们不仅梳理了该理论的历史渊源和主要观点,更重要的是,批判性地指出了其在现代语境下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延伸的可能性。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反复咀嚼那些精妙的论证结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方法论的探讨部分,作者的论述严谨而富有张力,充满了学术的激情。它不是教科书式的知识灌输,更像是一场与领域内顶尖思想家的深度对话,促使读者主动思考,去质疑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挑战性和启发性,是真正的好书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尤其体现在其跨学科的视野上。我本是研究A领域的,但书中穿插的几篇关于B和C学科理论的对话和借鉴,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似乎没有将学科边界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积极地探索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例如,在讨论XX问题时,书中引用了工程学中的反馈机制理论进行类比,这个看似不搭界的引用,却异常精准地阐释了理论模型中的动态平衡点,为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切入点。这种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作者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洞察力。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用更广阔的坐标系去审视和分析问题,无疑是一次知识的“跨界漫游”,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和研究的可能性。
评分我这次拿到这本书,主要就是冲着它对某个特定学术流派的梳理和批判性回顾来的。坦白说,市面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资料浩如烟海,但大多冗余、重复,或者观点偏颇。然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为平衡且全面的视角。它成功地将那些原本分散在各种期刊论文中的前沿研究,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整合与再提炼。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和交叉参照不同学者的观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文献驾驭能力,使得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理论交锋,变得清晰可辨。读完关于XX学派发展脉络的那几篇核心文章,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领域的核心争议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具结构性的认知。这对于正在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一座及时的知识灯塔,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筛选和甄别信息的时间成本。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性”来形容或许最为贴切。它没有一味地追求晦涩难懂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精准、富有节奏感的文字来构建论述。尽管主题严肃,但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乏味。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引入案例或进行类比说明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文字功力,既能精准地服务于理论阐释,又能巧妙地调动读者的好奇心。有时候,读到某一段描述,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案头伏案疾书时的那种状态,那种对准确表达的执着。这种高水准的文字驾驭能力,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概念的读者,也能凭借流畅的阅读体验,逐步跟上作者的思维步伐,而不至于在密集的术语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用心了,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知识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内页纸张选得也很好,米白色,不刺眼,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我记得我刚翻开它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引文和注释部分,也依然保持着清晰易读的风格。这说明编者在制作过程中,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去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逻辑衔接得非常自然,让你在深入探讨一个概念后,能顺畅地进入下一个相关主题。这本书的目录本身就是一份精妙的导览图,每一项标题都精准地概括了其后的内容,让人对全书的知识脉络一目了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阅读品质,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学术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