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9787557902179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RT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9787557902179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词汇
  • 参考书
  • 汉语大字典
  • 9787557902179
  • RT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2179
商品编码:2976438613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定价:68.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21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好语言的有力助手!

内容提要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收学生和其他读者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文言词语,尤其注意收入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及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40000条。

目录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为《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两省编写领导小组和大字典编委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汉语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

文摘


序言



书籍名称:《中华语文鉴赏辞典》 ISBN:978-7-80250-XXX-X 出版方:华文经典出版社 --- 卷首语:探寻汉字的千年风骨,领略语言的万千气象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汉字无疑是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更是承载民族记忆、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的独特载体。本书《中华语文鉴赏辞典》的编纂,旨在超越传统词典的释义范畴,专注于对经典、生僻、富有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进行深入的文学鉴赏与语用剖析。我们相信,理解一个词语的“前世今生”,才能真正把握其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魅力与力量。 本书收录的词汇,侧重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达,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份既有学术深度又富含阅读趣味的语言工具书。 --- 一、 编纂理念与特色定位 《中华语文鉴赏辞典》的定位并非一部面向日常交流的“多功能”工具书,而是一部专注于“精深鉴赏”的文学语料库。我们摒弃了收录常见基础词汇的冗余做法,将核心精力投入到以下三个维度: 1. 深度溯源与流变考证 对于每一个收录的词条,我们都进行了详尽的词源考证。这不仅包括其最早出现的文献记录(如甲骨文、金文、先秦典籍的雏形),更着重于考察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漂移与情感色彩变化。 例如: 对“风雅”一词的解析,将追溯其早期与“风”、“雅”两部《诗经》的直接关联,阐述其如何从单纯的音乐分类,演变为代表士大夫阶层高洁品格的文化符号。读者可以清晰看到,一个词汇如何跨越千年,成为衡量个体精神境界的标尺。 2. 文学语境的精选与辨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鉴赏”二字。我们精选了历史上文学大家(如唐宋八大家、元曲大家、明清小说家等)使用该词汇的经典例句,并进行细致的语境分析。 区别于一般词典的简单例证,本书的分析侧重于: 张力分析: 词语在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潜在矛盾或深层意蕴。 修辞手法解析: 论述作者如何通过对该词的运用,达到比喻、借代、双关等修辞效果。 意境重构: 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复原该词汇所描绘的场景与氛围。 3. 关联文化符号的拓展 许多汉语词汇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往往与特定的典故、器物、地理位置或哲学概念紧密相连。本书致力于构建词汇与文化符号之间的网络连接。 例如: 解释“莼鲈之思”时,我们不仅阐明其指代归隐之志,更会详细介绍张翰的典故背景,以及魏晋时期士人对田园生活的集体向往,帮助读者理解这种思绪背后的时代情绪。 --- 二、 核心收录板块概览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基础鉴赏、古典精选、哲学思辨、以及外来影响四大板块,共收录精选词汇近万条。 板块一:古典精粹(古籍专精) 此板块集中收录了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代典籍中频繁出现,且意义深远的关键语汇。主要参考《说文解字》、《玉篇》、《康熙字典》等古籍的权威释义,并辅以现代语境的转译。 收录方向示例: “逎”、“逡巡”、“彳亍”、“粲然”、“倏乎”、“繄”、“靡”、“隳”等。 鉴赏重点: 对其在不同文体(如赋、颂、赞、疏)中的具体功能进行区分。 板块二:文人笔墨(文学鉴赏) 聚焦于文学作品中,用于描绘情感、心境、环境的特定词语。这类词语往往极富画面感和音乐性。 情感词汇深析: 辨析“恓惶”、“怅惘”、“媵”、“踟蹰”等表达复杂情绪的词汇,区分其细微差别。 景物描摹词汇: 深度解析用于描绘自然风光的词汇,如“巉岩”、“霏微”、“澄澈”、“蓊郁”等,探讨它们如何构建出独特的东方美学空间。 板块三:哲思辨理(思想载体) 此部分侧重于古代哲学和学术语汇,这些词汇往往凝结了深刻的思辨。理解它们是阅读诸子百家著作的基础。 思辨词汇辨析: 详细考察“体用”、“气韵”、“格致”、“诚意”、“无常”、“太虚”等词汇在儒、释、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演变。 逻辑关联梳理: 解释这些词汇如何互相支撑,共同构筑起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骨架。 板块四:杂糅与演变(近现代语言现象) 鉴于语言的生命力,《中华语文鉴赏辞典》也收录了少量从古代汉语继承而来,但在近现代才固定为特定含义,或带有强烈文化印记的词语,展现语言的动态发展。 例: 对“江湖”一词的传统解释与武侠文化中“义气”、“门派”等概念的绑定过程进行对照分析。 --- 三、 读者对象与价值体现 《中华语文鉴赏辞典》并非面向初学者的入门读物,而是为以下群体精心准备的语言盛宴: 1. 文学研究者与师生: 提供精准、深入的词汇背景资料,助力学术研究和深度文本解读。 2. 古籍爱好者与文史工作者: 作为快速查阅和辨析生僻古语的权威参考。 3. 追求语言艺术的写作人: 学习如何运用富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张力的词汇,提升文本的感染力。 4. 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通过词语,窥见古代社会的风俗、礼仪与审美情趣。 我们相信,每一位翻开本书的读者,都将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不仅是为了“知其义”,更是为了“悟其神”,真正体会到汉字之美、语言之妙。本书的编纂过程,就是对中华文明深厚底蕴的一次庄严致敬。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普通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这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或许是它在处理多义词时的细致入微和层次感。很多汉语词汇,一个字放在不同的组合里,意思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是学习汉语最大的难点之一。我发现这本词典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出所有意思,而是非常巧妙地将这些义项进行了逻辑上的归类和排序。通常,它会把最常用、最核心的义项放在最前面,然后随着深入,才会出现那些生僻的、古典的或者仅限于特定领域(比如医学、法律)的用法。这种排列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级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他们可以快速抓住重点;而对于深入研究者,则可以通过浏览后续的义项,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体系。更赞的是,在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辨析部分,它常常会用一个对比性的段落来总结核心差异,这种总结性的文字比单纯的词条解释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总的来说,它在知识的组织和呈现上,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同理心,既照顾了小白的需求,也满足了专家的苛求,这在工具书领域是相当难得的平衡。

评分

这本厚重的家伙,拿到手上真是一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抱了一块砖头。我买它主要是冲着“40000词”这个数字去的,毕竟对于一个钻研汉语言文学的人来说,词汇量就是硬通货。初翻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还算可以,不是那种一翻就容易掉渣的廉价纸,这让我对它的耐用性有了一点信心。不过,它的排版嘛,说实话,一开始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是那种很现代、很清晰的布局,更像是老一辈词典的风格,字号偏小,行距也比较紧凑,如果不是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长时间阅读眼睛确实会比较吃力。但我花了几天时间适应之后,发现它在收录的深度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很多我以为已经不再使用的生僻词,或者一些专业领域的术语,竟然都能在里面找到解释,而且解释的详实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给出了基本的释义,还常常会附带一些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都很考究,大多能体现出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对于我这种需要精准把握词义的人来说,这本词典的价值就在于这种细致入微的辨析能力。虽然它在设计美学上稍显保守,但其内容的扎实和广博,绝对是让它在我书架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根本原因。

评分

我是一个对工具书的“用户体验”要求非常苛刻的人,毕竟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好用,再好的内容也只能束之高阁。坦白说,初次使用《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的时候,我的内心是经历了一番挣扎的。首先是关于查询效率的问题,它的索引系统做得相对传统,不像现在一些电子词典那样可以实现模糊搜索或者快速跳转,手动翻找的时候,那种耗费的时间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不是急着查一个特定、明确的词语,光是定位到目标词汇就能消耗掉我不少耐心。不过,一旦查到了,它的释义呈现方式又给了我一些惊喜。它似乎非常强调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很多词条后面会有一个小小的“溯源”部分,这对于想深究词语来历的学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记得有一次查一个古代诗词里的用词,原以为它只会给出一个现代化的解释,结果它竟然列举了宋代和明代两种不同的用法侧重点,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瞬间立体了起来。所以,它的“使用门槛”虽然高了一点,但一旦跨过去,它提供的知识深度又是同类词典难以企及的,这是一种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慢慢解锁的宝藏。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对“现代汉语”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我期望它能涵盖一些近十年来网络和新兴媒体中产生的流行词汇。在这方面,《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甚至略显保守。它对那些已经进入主流语言体系的固定新词汇收录得比较到位,比如一些社会学或科技领域的前沿词汇,编纂者似乎下了苦功去跟进。然而,对于那些生命周期很短、传播速度极快的网络俚语或者表情包文化衍生的词语,它的收录就显得有些滞后了。我试着查了几个我日常高频使用的网络热词,结果大多是“未收录”或者只找到了一个非常古老的、意思相近但语境完全不同的词条。这让我意识到,它更像是一部沉稳、厚重的学术参考书,而不是一个紧跟时代脉搏的语言速查手册。对于希望了解当代语言鲜活面貌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资料。但反过来看,或许正是这种审慎的态度,保证了词典内容不会被大量转瞬即逝的“潮流词”稀释,保证了核心词汇的权威性和持久性,它更倾向于记录“确定”的语言,而非“暂时流行”的语言。

评分

这本词典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是另一个让我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在这个电子产品主导的时代,拥有一本实体工具书,其带来的踏实感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这本词典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黑底白字,透露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感,这与它作为工具书的定位是高度一致的。装订方面,我特别留意了它是否容易散页,因为经常需要大开本地摊开来比对词条。到目前为止,无论我如何用力翻阅,书脊都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表明在装订工艺上是下足了成本的。纸张的抗反光性也做得不错,即使在室内强光灯下阅读,也不会出现刺眼的眩光,这对需要长时间进行案头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相较于那些追求轻薄便携的词典,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反而成了它质量可靠的物理证明。它不是那种你可以随意塞进背包的“伴侣”,而是需要一个专属的书架位置,默默地在那里提供稳定支撑的“基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