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学生实用古汉语常用字词典-第7版 | 出版社: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
| 作者:冯蒸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9.80 | 页数: | 印次: 8 |
| ISBN号:9787811154474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7 |
本字词典共收古汉语常见单字5000余个,古汉语词条约1万条,是一部介于中型和小型之间的古汉语工具书,适合广大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研习古代汉语之用,也适合一般的古代汉语爱好者使用。本字词典字目按音序排列,并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和部首检字表。本字词典对每个字目均用现代汉语加以解释,不只一个义项的,分别用①、②……等序号加以区分。为了便于理解各义项的准确含义及该字、词条的用法,各义项均加注了词性,这也是本字词典的特色之一。为节省篇幅,标注的词性一律用简称,如:名词一(名),形容词一(形)等。部分字目和词条中设有→标志,对古汉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予以提示。疑难字,词加注拼音,并予以简明释义。
序凡例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一)部首目录(二)检字表正文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
坦白说,我购入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弥合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鸿沟的桥梁,尤其是在理解那些语境特殊、一词多义的古词上,我寄予厚望。这本书在对词义进行多重解释时,确实体现出了一定的深度和细致。例如,同一个“之”字,它能分门别类地梳理出其作代词、助词、动词时的细微差别,并辅以不同朝代的例证加以说明,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着实帮助我理清了过去一些模糊的概念。然而,在处理那些跨越时间较长、语境变化较大的词汇时,我发现它的解释力度略显保守。它倾向于提供一个“最安全”或“最常见”的解释,却鲜少深入探讨在特定历史时期,该词汇可能存在的引申义或地域性差异。对于一个想要深入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进阶学习者而言,这种保守可能就意味着错失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把握,期待在后续的修订中,能看到更多关于词义演变脉络的探讨,哪怕只是在附录中增加相关的篇幅,也会让这本工具书的价值再上一个台阶。
评分作为一本工具书,查找的便捷性是衡量其优劣的核心标准之一。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本词典的设计思路是清晰明了的,它的部首检字法和拼音索引做得都很规范,查找过程相对顺畅,基本不会出现找不到条目的窘境。我尤其喜欢它在词条下方添加的一些简短的辨析提示,这在区分形近字或者音近义别的词语时,显得尤为贴心。然而,我想指出的是,在排版细节上,似乎还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一些篇幅较长的解释后面,字体行距的设置略显拥挤,长时间阅读后,眼睛容易产生疲劳感。此外,对于那些在古代常用,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消失的词汇,虽然它做了收录,但往往只提供了字面的解释,缺少了对其在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下所承载的特定含义的勾勒。例如,一些与古代官制、礼仪相关的词语,单纯的词义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读者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功能,才能真正“用”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或者说是我个人认为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它在例句的选择上,似乎在努力平衡“经典性”与“可读性”。在很多词条后面,跟随着的例句确实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篇章片段,这无疑降低了读者的理解门槛,让人在查阅生僻字时,也能顺带巩固对基础文本的记忆。但是,这种对“经典”的过度依赖,也带来了一些小小的局限性。有时候,为了解释一个动词的用法,它引用的句子可能过于古奥,导致初学者在理解例句本身时,反而需要查阅更多的辅助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实用”的初衷。我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在例句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一些,比如适当引入一些古代的笔记、尺牍或者相对口语化的文献摘录,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感知到古汉语在不同文体中的实际运用面貌,而不仅仅局限于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正典”之中的表达方式。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据说是非常经典的古汉语词典,名字里带着“学生实用”和“常用”,让人对它的期望值自然会高一些。不过,实际翻阅下来,我发现这本书在某些方面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在另一些地方却又让人感到一丝丝的遗憾。首先,从装帧和纸质来看,这本词典的用料还算扎实,拿在手里有一定的分量,印刷的清晰度也令人满意,排版布局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者,也能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词条。我特别欣赏它在常用词汇解释上所下的功夫,那些在古代文献中反复出现的、却又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字词,它的解释往往直击要害,配例句也多是取自流传较广的篇章,这一点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无疑是极大的助益。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啃读《论语》或《道德经》的读者来说,这种精准和聚焦,比那种包罗万象却又泛泛而谈的词典要实用得多。它似乎深知“实用”二字的分量,没有把篇幅浪费在那些过于生僻或现代汉语中已彻底被淘汰的死字上,而是把笔墨集中在了那些真正能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经典的主干词汇上。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词典在市场上众多古汉语工具书中,无疑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精准地卡在了“入门”与“精通”之间的过渡地带,努力做到平衡而全面。它教会了我如何快速识别那些构成古代语篇骨架的核心词汇,为我的古文阅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我必须给予高度肯定。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面向那些希望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深耕的读者,这本书可能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导航员”,而非一本详尽的“百科全书”。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可靠的导航图,但深处的风景、隐藏的岔路口以及复杂的地理变迁,需要学习者借助更专业、更具拓展性的参考资料来进一步探索。它成功地实现了“实用”的目的,但如何在保持这份实用的同时,不牺牲学术的深度和广度,将是未来版本迭代中,最值得思考的关键命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