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字典收字多,涵盖了古代汉语常见之字。内容规范准确、简洁清晰,体例科学严谨。功能齐全,将词性标注、注音释义、古籍书证以及字源探微、字形演变等融为一体,搜罗宏富,新颖完备。版面图文并茂、清新疏朗,装帧精美典雅。
l;">l;"> 《古代汉语字典(*修订版·彩色本)》收字18000多个,涵盖古汉语中的所有常用字和部分难字。提供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形体,揭示字的演变过程二分析汉字的形体,说明字形跟字义、字音的关系,提示古今字传承和用法的重要变化.阐释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阐明字义的发展脉络。标注词性,便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各义项的含义和用法.列有书证,以先秦、两汉经典和唐宋名篇为主,内容准确而QW。选配精美图片500多幅,形象、直观地体现字义、词义。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该会成员为古代汉语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专业辞书编辑。
使用说明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天干地支和干支次序表
中国历代纪元表
中国历代度量衡简表
节气表
修 订 说 明
《古代汉语字典》自2004年出版以来,以其功能丰富、特色鲜明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为吸收语言文字研究新成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在第1版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对字典进行了全面修订。
这次修订全面贯彻执行了国家语言文字法令、法规以及有关标准。在加强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我们对字头、注音、古文字、字源、释义、书证等内容做了较为全面的修改和调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梳理了字头的简繁、正异关系,增补了部分单字,共收各类单字18 000多个。
(2)梳理了字的读音,按照本义——引申义的顺序调整了多音字的读音。归整了多音字的个别读音。
(3)调整了多音字字头后的古文字和字源,一般将其置于本义所在的读音下。
(4)核查了古文字形,修改了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根据文字研究的新成果增补了部分古文字形。
(5)梳理了字源的阐释文字,修正了部分错误。完善了字源的行文模式,使其具有系统性。
(6)增补了部分字头的义项,使释义更为全面。
(7)对相关联的字做了封闭处理,增补了字头的相关义项(如表示五音、八音、五行、八卦、二十八宿等字的义项)。
(8)统一了相关字的释义模式,体例上更加完善。
(9)统一修订了释义提示词(如“比喻”“形容”“指”等),并修改了释义中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使其更完善。
(10)复查了词类标注,将象形词统一改为拟声词,并在保持原有标注体系的基础上,对少数不够准确的地方做了修订。
(11)复查并统一了引书体例,增补了部分遗漏,修正了部分错误。
(12)增删和修改了部分书证,使其更好地配合释义、体现用法。
(13)配合释义重新绘制了插图,共500余幅。
(14)重新制作了《使用说明》,更为清晰和实用。
(15)根据有关标准重新编制了检字表,改“单开门”为“多开门”,检索更为方便。
(16)根据新的研究成果修订了附录,增加了《中国历代度量衡简表》。
不同于以往阅读那些厚重但色彩略显单调的旧版词典,这次的“彩色本”设计,无疑是时代进步与学术严谨的一次完美结合。起初我有些疑虑,担心色彩的加入会冲淡严肃性,但实际体验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恰到好处的颜色区分,像是给复杂的语言结构做了一张清晰的索引图,有效地帮助我们区分了不同的义项、引文的出处或是特殊的注释标记。这对于长时间的案头工作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视觉友好度提升。学习古汉语本就耗费心神,清晰的视觉引导能有效减轻眼部疲劳,保持专注度。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体现了编纂者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服务现代读者的良苦用心,使得原本高冷的学术工具书,平添了几分亲近感和易用性。
评分我记得有一次深夜研究一篇魏晋时期的碑文,遇到一个非常生僻的复合词,我尝试了手头几本旧辞典都无果,心中不免有些气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这本新修订版,结果在深入的词条解析中,我找到了这个词的拆解溯源,清晰地解释了其在那个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那一刻的豁然开朗,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部优秀工具书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收录已知的知识,更是在面对未知和模糊地带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探索路径。这种深度和包容性,是衡量一部辞书是否达到“权威”标准的关键。它让我意识到,学习古代汉语,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持续提供新洞察、并能引导我们超越现有认知的向导。
评分这部典籍的问世,在我看来,是当代汉语言学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重要贡献。从商务印书馆这个百年老店的出版声誉上,我们本能地就给予了它极高的信任背书,而实际内容更是超出了预期。它的编纂团队显然拥有深厚的学养和极高的协作水平,能够将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并以一种全新的、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对我个人而言,它更像是一座知识的灯塔,指引着我在浩瀚的古籍海洋中航行。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背后强大的学术支撑和严谨的考据精神。它带来的不仅仅是词汇的解释,更是一种治学态度的熏陶,让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去尊重和探究历史的脉络,这份收获,是任何单一的阅读材料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古籍文献打交道的业余爱好者,我对于工具书的实用性要求是极其苛刻的,它必须是能真正解决实际阅读障碍的利器,而非徒有虚名的摆设。这本新修订版,在词条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树立了新的标杆。我曾被一些看似简单的古词困扰良久,查阅多方资料仍觉模糊不清,但在这本厚重的典籍中,往往能找到令人茅塞顿开的详尽考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于词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做了细致入微的梳理,这对于准确把握文意至关重要。翻开它,能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但这种气息是内敛且服务的,所有的知识点都搭建在清晰的逻辑框架之上,绝不卖弄学问。可以说,它不是那种只能束之高阁的“大部头”,而是真正能伴随阅读旅程,随时提供坚实后盾的伙伴。
评分初次捧读这本辞典,便被其装帧的考究所吸引。那细腻的纸张触感,配合着清晰的印刷字体,即便只是翻阅,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初创的年代。我深知,工具书的价值,不在于华丽辞藻的堆砌,而在于其内在的坚实根基与编纂的匠心独运。这部作品,显然是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结晶。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着一种严谨的美学,布局合理,疏密有致,使得查找起原本就艰深的古文词汇时,效率大为提升。我特别留意了它的释义部分,那种力求精准、不妄加揣测的学人风范,着实令人敬佩。它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简单的解释,更像是引领读者走入语境深处,去体察古人造字的初衷和情感的流转。对于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的学习者而言,这样的细节处理,是其专业性的最佳佐证,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字一句地去研读和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