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58包邮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 9787517818427 汪小倩 浙江工商大学

满58包邮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 9787517818427 汪小倩 浙江工商大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小倩 著
图书标签:
  • 台州非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文化
  • 民俗文化
  • 文化读本
  • 汪小倩
  • 浙江工商大学
  • 包邮
  • 图书
  • 9787517818427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宇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7818427
商品编码:29801000899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

定价:46.80元

作者:汪小倩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178184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汪小倩编*的《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精选了19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项目15个,省级项目93个,同时收录了部分影响较大的市级项目。在内容上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等十大类。每一大类以原汁原味、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呈现,力求为各群体展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面貌,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为*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良好基础。

目录


前言一、民间文学 济公传说 刘阮传说 寒山拾得传说 路桥气象谚语 台州府城民谣 戚继光抗倭传说 临海民间谜语 赵康王南渡传说 蔡缸爿故事 黄岩蜜橘传说 九峰民间故事 黄岩民间儿歌 方国珍故事 琴江传说二、传统音乐 仙居山歌 柴爿花鸟 天台山道教南宗洞经音乐 天台山佛教音乐 作铜锣 细吹亭 莲子行 玉环渔民号子 三州吹打 打十番 委羽山大有宫道教音乐 邱家岸锣鼓三、传统舞蹈 黄沙狮子舞 大奏鼓 九狮图 上盘花鼓 大石车灯 坎门鳌龙鱼灯舞 坎门花龙 十八罗汉 卷地龙 亭旁杨家板龙 石马采茶 仙居鲤鱼跳龙门 大田板龙 新前采茶舞 缠足苦 花桥龙灯 小蜜蜂 芦浦红山走马灯 八将串阵 八蛮灯舞 楚门铁梗 渔岙板龙 天皇花鼓 坑下龙凤舟 舞马 奓渔船 舞麒麟 牌门车灯四、传统美术五、传统医药六、传统戏剧七、曲艺八、民俗九、传统技艺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汪小倩,女,浙江临海人,1965年1月生,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会计师,现任台州市社科联秘书长。

文摘


序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萃:匠心传承与时代回响》 引言: 泱泱华夏,文明之光,照耀千年。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涌动着无数鲜活的生命力,它们以古老的技艺、动人的传说、独特的风俗,构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图谱。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份精神图谱中最璀璨、最动人的部分。它不仅是历史的遗存,更是活态的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我们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萃:匠心传承与时代回响》一书,旨在深入挖掘、系统梳理、生动呈现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智慧、技艺与情感的世界。本书不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某个门类,而是以广阔的视野,选取最具代表性、最具传承价值的非遗项目,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与呈现,力求展现非遗的魅力,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注与投入。 第一部分:技艺的凝固与流转——从指尖到心灵的传承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匠人凭借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技艺。这些技艺,往往凝聚着一代代人的心血、经验与感悟,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更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传统技艺,探寻它们背后蕴含的东方哲学与人文精神。 陶瓷艺术的温润与坚韧: 从“中国白”的温润如玉,到青花瓷的青翠欲滴,再到紫砂壶的古朴典雅,陶瓷艺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本书将深入探讨景德镇的青花瓷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的精湛工艺,以及德化的瓷塑艺术,追溯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剖析其独特的造型美学、烧制技术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我们将看到,一块普通的泥土,如何在匠人的手中,经过揉、捏、塑、绘、烧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工序,最终蜕变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这些作品,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承载着制作者的情感、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丝绸之路的华美织锦: 丝绸,作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从秦汉时期的“锦绣”,到唐宋的“宋锦”、“云锦”,再到明清的“缂丝”、“刺绣”,中国丝绸织造技艺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纺织科技史上的璀璨篇章。本书将重点介绍苏绣的细腻精致、湘绣的生动传神、蜀锦的古朴典雅,以及缂丝的“织中之圣”。我们将了解到,这些精美的织物,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织机、巧妙的配色、精湛的绣工,将自然万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元素,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们不仅是服饰,更是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的生动体现。 木雕与石雕的方寸乾坤: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家具、工艺品中,木雕与石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以精湛的刀工,将坚硬的材质赋予灵动的生命。本书将呈现东阳木雕的精美绝伦、黄杨木雕的细腻婉转、徽州石雕的浑厚大气。我们将看到,工匠如何用手中的刻刀,在方寸之间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将中国的吉祥寓意、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雕刻艺术,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察入微和对生活的热爱。 传统医药的智慧结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医药非遗项目,如某些名医的诊疗技艺、独特的炮制方法、以及具有神奇疗效的传统药物配方。我们将看到,这些非遗项目背后,蕴含着古人对人体、疾病、药物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生命健康的独特理解。它们不仅是医疗手段,更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的体现。 第二部分:文化的脉络与精神的张扬——从故事到信仰的流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物质的技艺,更承载着民族的记忆、情感与价值观。它们是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构成我们身份认同的精神家园。 节庆的欢歌与律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隆重的文化仪式。这些节日不仅是休息与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民族习俗、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本书将选取最具特色的传统节庆活动,如舞龙舞狮的矫健与喜庆、高跷表演的诙谐与热烈、社火的丰富多彩与民俗风情。我们将体验到,在这些节庆活动中,人们如何通过歌舞、表演、仪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社群的归属感。 口述传统的瑰丽画卷: 故事、传说、神话,是口述传统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它们以鲜活的语言,讲述着民族的起源、英雄的壮举、人间的悲欢离合。本书将收录一些经典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口述史。例如,那些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的创世神话,那些歌颂民族英雄、讲述忠孝节义的民间故事。这些口述传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塑造着我们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 戏曲艺术的百转千回: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以及丰富多样的剧目,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从京剧的雍容华贵,到越剧的婉转悠扬,再到川剧的变脸绝技,每一个剧种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审美情趣。本书将深入介绍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分析其表演程式、音乐特色、服饰化妆,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我们将看到,戏曲是如何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民俗信仰的力量与慰藉: 信仰,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许多民俗信仰,如对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敬仰、对神灵的祈求,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本书将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信仰,如妈祖信仰的海滨文化、关公信仰的忠义精神、以及各种地方性的祭祀习俗。我们将了解到,这些信仰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又是如何通过仪式、传说、故事,代代相传,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慰藉与力量,维系社群的团结与稳定。 第三部分:传承的挑战与创新的可能——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蝶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挑战也孕育着机遇,许多有识之士正努力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让古老的技艺与文化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 当代匠人的坚守与突破: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不仅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更在不断探索创新。本书将采访一些在各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非遗传承人,展现他们对技艺的热爱、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思考。我们将看到,他们是如何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采用新材料、开发新产品,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传承: 科技的进步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如3D扫描、VR/AR技术、以及多媒体传播平台,对非遗项目进行记录、展示与传播。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我们可以更生动、更直观地向全球展示中华非遗的魅力,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并喜爱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教育与市场的联动: 让非遗走出博物馆、走进课堂,并进入市场,是实现可持续传承的关键。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培训、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途径,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培养新一代的非遗传承者与消费者。我们将看到,当非遗与市场相结合,它便能找到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交流与国际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本书将关注中国非遗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探讨如何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展览、以及跨文化合作,让世界了解和欣赏中华非遗的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互鉴。 结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萃:匠心传承与时代回响》,不仅仅是一本记录非遗项目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试图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激发我们对民族根脉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它呼吁我们关注非遗的当下,思考非遗的未来。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们承载着民族的智慧、情感与记忆。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之根,延续我们的民族文脉。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让那些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的非遗之光,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回响不绝。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 ISBN 号码是 9787517818427,这个数字串背后代表着一本有待我去探索的知识宝库。从书名《满58包邮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来看,它显然是一本关于台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性读物。我一直对各地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技艺充满了好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情感,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深入了解台州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台州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比如地方戏曲、舞蹈,或者是那些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像是陶瓷、木雕、编织等。我想象中,这本书会充满生动的文字描述,或许还会搭配一些精美的图片,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台州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文化上的根源和独特之处。

评分

收到这本书时,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整体的装帧风格。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装饰,但那种低调的质感却让人眼前一亮。我猜想,这种设计是为了突出内容的本身,让读者更专注于书本所要传达的知识。拿到手中,我翻开了几页,初步的感受是排版非常舒服,字号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不仅在于内容,也在于阅读的体验,而这本书在这方面似乎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正式的阅读,但从书名《满58包邮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通俗读本》以及作者和出版社的信息来看,我推测这本书的内容会聚焦于台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是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我对此非常期待,因为我一直对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们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历史沉淀。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台州的文化世界,了解那些可能正在逐渐消失的传统技艺、民俗风情,以及那些守护着这些宝贵遗产的人们。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本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的书籍。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一直很着迷,觉得它们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而“通俗读本”则表明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艰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面向广大读者,以一种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介绍这些文化遗产。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最应该从它的文化入手,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独特气质和历史积淀。台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想必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台州的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当地特有的传统节日习俗、独特的民间音乐、精湛的手工艺制作技艺,甚至是那些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实的文字描述,配合精美的插图或照片,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些文化遗产的风采,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暖色调的背景与中间精美的图画交相辉映,图画的内容似乎描绘了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色彩鲜艳却不显俗气,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阅起来有种厚实感。我特别喜欢它字体的大小和排版,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因为长时间阅读而感到眼睛疲劳。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仅从外观和触感,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呈现上的用心。我平时对历史文化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地域文化,总觉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传承,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从书名上看,它似乎是将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非常友好,避免了艰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接近和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台州当地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的介绍,当然,如果能穿插一些关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他们的故事,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文化不是死的,而是活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人是文化最好的载体。

评分

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放松心情、同时又能增长见识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书名,觉得很有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而“通俗读本”又表明它不会太过于学术化,这正是我想要的。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它的文化,尤其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技艺和习俗,它们往往承载着一个地域最深层的记忆和情感。台州,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具体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却知之甚少。这本书正好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能够在家中就能“游览”台州,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我尤其关心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比如传说中的木偶戏、剪纸艺术,或者是那些精湛的传统工艺,像是陶瓷制作、刺绣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图文并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清晰的图片,将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展现在我面前,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价值和美感。如果书中还能分享一些关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困境和发展机遇,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