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大学中庸
定价:26.00元
作者:曾参, 子思;蔡晓峰 注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08648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大学·中庸》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精彩、具代表性、*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普及文库:大学·中庸》特点:
一、选目精当。入选这套文库的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历经时间的积淀和考验。如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旨在培养优良家风、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称的《颜氏家训》,等等。
二、注重实用。这套文库收录的经典图书,参照了教育部颁发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并强化了全民阅读需求。
三、这套文库所有收录图书,均依据版本进行了仔细校勘和认真编订,确保原文准确。同时,在校勘过程中,还对原编著者的笔误、录入错误予以订正。
四、节选适宜。这套文库定位于普及读本,对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阅微草堂笔记》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特邀专家团队作了精当节选,辑录了*精彩、具代表性、*为历代读者传诵的篇章,努力通过有限的篇幅传达不朽经典的精髓。
五、注释精准。在这套文库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注意精选古文中读者容易产生阅读障碍的文字进行了认真注释,并由学者进行审定,保证了学术严谨性和文字准确性,从而力求为读者排除阅读障碍,降低阅读难度。
六、译文畅达。这套文库还邀请了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专家,按照“信、达、雅”的标准,对译文进行了认真梳理,确保意思准确,行文畅达,文字优美,力求使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汉语之美。
七、阅读方便。传统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在这套文库的译注过程中,我们还特意穿插了许多对文化典故、文化常识的解读,如古代制度、职官、服饰、器具、习俗等,力求帮助广大读者在欣赏传统文化经典的同时,增加古典常识,提升文化修养。
八、插图精美。我们专门为这套文库选配了精美插图,以增加阅读之雅趣,提高本文库品位。这套文库插图笔法精细、图像生动、印制精美,较好地再现了书中描绘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没想到读起来却充满了意想不到的吸引力。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活泼,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进行一场轻松而深刻的对话。他没有刻意去拔高那些古老的思想,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大学》和《中庸》中的道理一一拆解,让我感觉那些遥不可及的经典,瞬间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讲解“诚意”时,书中举了一个关于考试作弊的生动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意”的诚挚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纯粹性。又比如,在讨论“中庸”时,书中没有简单地说“不走极端”,而是深入分析了“过犹不及”的道理,并结合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焦虑,阐释了为何“中庸”是通往真正幸福的钥匙。这种叙事方式,既保留了经典的学术严谨性,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讲座,在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着那些宝贵的思想精华。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大学》和《中庸》这两部经典。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章句解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当下社会的种种挑战,并试图从中寻找《大学》和《中庸》思想的现实意义。作者在书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案例,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在探讨“明德”时,书中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结合了现代人如何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在论述“道”时,则深入分析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找到一种稳定而积极的相处模式。这种“古为今用”的解读方式,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适性,它并非只属于过去,而是能够为我们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养分。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根植于我们民族基因中的瑰宝,而《大学》与《中庸》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书写方式,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它没有回避当下社会的一些新问题,而是巧妙地将《大学》和《中庸》的智慧融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之中。例如,在谈论个人成长时,书中引用了《大学》中“从善如流”的原则,并结合现代人如何面对信息茧房,如何建立独立思考能力,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讨论人际关系时,则借用了《中庸》的“和而不同”,阐述了在多元社会中,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和谐共赢的局面。书中对传统典籍的解读,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充满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转化为能够指导当下生活的行动指南。这种融会贯通的处理方式,让我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可以与时俱进,成为我们解决现代社会困境的强大思想武器。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接触不多的人,之前对《大学》和《中庸》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高深莫测”、“离生活很远”的刻板印象中。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极为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夹杂着一些幽默的口吻,将这些古老的典籍“翻译”成了现代人能够接受的语言。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我走进《大学》和《中庸》的世界。书中对于“大学之道”的阐释,让我理解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我。而对“中庸之道”的剖析,更是让我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过于执着于某个极端,无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客观。书中不乏对社会现象的犀利点评,以及对个人成长的独到见解,这些都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启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宝库的门,虽然只是窥见一角,但已足够让我心潮澎湃。
评分初读《大学》和《中庸》,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精炼的语言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它不像许多现代学说那样洋洋洒洒、铺陈叙事,而是以极其凝练的文字,勾勒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图景。刚开始翻阅时,难免会觉得有些晦涩,需要反复琢磨,甚至借助一些解读才能窥其门径。但一旦领会其中精髓,便会惊叹于古人思想的系统性与前瞻性。《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层层递进的逻辑,仿佛一条清晰的路径,指引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方向。而《中庸》则强调“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强调适度、和谐、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这在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它并非教人随波逐流,而是在纷繁复杂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平衡与稳定,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这种智慧,跨越千年,依然能够启迪现代人如何安顿身心,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