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语言与女权主义
定价:36.00元
作者:中村桃子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78254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基于作者所理解的女权主义思想,批判了社会上根深蒂固的语言观和语言学领域的性别歧视,并尝试提出有益于女权主义的方法。相信通过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并发现不同的“自己”。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6章。章,作者回顾了女权主义与语言研究的发展。第2章和第3章,通过日语与英语的用法阐明各自社会中的主要性别歧视。第4章,通过围绕语言改革运动的论争,阐释了社会上根深蒂固的语言观。第5章,从女权主义的立场批判近代语言学的行动纲领,进一步引出各语言学流派研究中内在的性别歧视。第6章,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作为今后研究的出发点,它*限度地考虑到社会的权力关系和支配型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通过整体的探讨,本书试图证明有关“语言”与“女权主义”问题的四大主流主张的错误性。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中村桃子,1955年生于日本东京,2013—2015年任美国夏威夷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出版著作11部,其著有《婚姻改姓夫妇同姓的陷阱》《语言与性别》《语言与女权主义》《被创造出的“女性用语”》(获第27届山川菊荣奖)等,译著有《女权主义与语言理论》和《语言与性取向》,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徐微洁,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日语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韩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性别、日语语言学、汉日语言文化对比,在《外语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参与多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简洁而有力,字体和色彩的搭配都透露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感。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一种厚重感,仿佛里面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我一直对语言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抱有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当它与像女权主义这样深刻的社会议题结合时,更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猜想,作者在这本书中,可能会深入剖析语言的微观层面,比如词汇的选择、句法的构建,甚至是语调和非语言符号,是如何在不经意间传递性别信息,并可能强化现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语言分析案例,来揭示那些看似无害的日常用语背后,可能隐藏的性别歧视吗?或者,它会探讨女性如何利用语言来挑战、重塑和定义自我,从而打破语言上的性别壁垒?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书中获得关于如何辨别和抵制语言中的性别偏见,以及如何更积极地运用语言去倡导性别平等的新思路和方法。
评分这本书给我一种宁静而引人深思的感觉。我一直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现象之间的互动非常感兴趣,而“语言与女权主义”这个主题,无疑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我推测,作者可能在书中探讨了语言是如何建构我们对性别的理解,以及这种建构过程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个人体验的。比如说,我们习惯性地使用“他”来泛指人群,而“她”的出现往往有特定的指代对象。这种语言习惯是否在潜移默化地将男性置于中心位置?书中是否会分析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那些在主流叙事中难以找到合适语言表达的经历?我还对作者如何处理语言的“工具性”与“表征性”之间的张力感到好奇。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权力运作的场域。女权主义视角下的语言研究,会不会揭示出语言的“中立”表象下,隐藏着怎样的权力博弈和性别意识形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在性别平等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语言就是一种工具,用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但“语言与女权主义”这个书名,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语言的力量。我猜想,这本书会像一面镜子,照出隐藏在日常语言中的性别偏见,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不平等观念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很多语境下,女性的成就常常被轻描淡写,或者被归结于运气,而男性的成功则被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又比如,形容女性的词汇往往与外貌、情感挂钩,而形容男性的词汇则多与事业、理性相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吗?它会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语言的“性别化”是如何运作的吗?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更敏锐地捕捉和辨析语言中的性别信息,以及如何运用更具包容性和平等的语言去沟通和表达。这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研究,更是一种提升自我认知和社会意识的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风格,给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感觉,没有张扬的色彩,却有一种内在的张力。我一直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非常着迷,尤其是当这个研究视角与女权主义这样一个宏大的社会变革主题相结合时,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探究欲望。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语言的演变和使用方式是如何受到性别权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反过来,语言又如何成为影响性别观念、推动或阻碍女权主义发展的关键因素。它是否会分析历史上女性在语言表达上所受到的压制,以及现代女性如何通过语言的创新和革新来争取话语权?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运用女权主义的理论框架,来解读语言的性别化现象,并可能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公正、更平等的语言环境的思考。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和女权主义的书,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更深刻社会洞察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视觉语言。纯粹的文字排版,没有花哨的插图,却透露出一种严谨和深刻。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棒,阅读起来舒适,不会有那种廉价感。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本书的推荐,当时就被“语言与女权主义”这个主题所吸引。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无论是日常交流、媒体报道,还是网络上的碎片信息,语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女权主义,更是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将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概念结合起来,本身就充满着探索的价值。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语言的微妙之处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权益以及自我认知等问题联系起来的。这本书会不会从词汇的偏见、修辞的性别化、叙事的权力差异等角度,去剖析语言是如何塑造我们对性别乃至整个社会的认知?还是会更侧重于女性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我、争取权益,甚至是挑战现有的性别规范?这种未知感让我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想要翻开书页,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