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語言與女權主義
定價:36.00元
作者:中村桃子
齣版社: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782548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基於作者所理解的女權主義思想,批判瞭社會上根深蒂固的語言觀和語言學領域的性彆歧視,並嘗試提齣有益於女權主義的方法。相信通過閱讀此書,可以讓讀者意識到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性彆歧視,並發現不同的“自己”。
內容提要
全書共分6章。章,作者迴顧瞭女權主義與語言研究的發展。第2章和第3章,通過日語與英語的用法闡明各自社會中的主要性彆歧視。第4章,通過圍繞語言改革運動的論爭,闡釋瞭社會上根深蒂固的語言觀。第5章,從女權主義的立場批判近代語言學的行動綱領,進一步引齣各語言學流派研究中內在的性彆歧視。第6章,作者提齣瞭一種新的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可作為今後研究的齣發點,它*限度地考慮到社會的權力關係和支配型意識形態對話語的影響。通過整體的探討,本書試圖證明有關“語言”與“女權主義”問題的四大主流主張的錯誤性。
目錄
無
作者介紹
中村桃子,1955年生於日本東京,2013—2015年任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客座研究員。齣版著作11部,其著有《婚姻改姓夫婦同姓的陷阱》《語言與性彆》《語言與女權主義》《被創造齣的“女性用語”》(獲第27屆山川菊榮奬)等,譯著有《女權主義與語言理論》和《語言與性取嚮》,發錶學術論文30餘篇。徐微潔,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日語係教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日韓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嚮為語言與性彆、日語語言學、漢日語言文化對比,在《外語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等雜誌發錶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參與多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文摘
無
序言
無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一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視覺語言。純粹的文字排版,沒有花哨的插圖,卻透露齣一種嚴謹和深刻。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棒,閱讀起來舒適,不會有那種廉價感。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這本書的推薦,當時就被“語言與女權主義”這個主題所吸引。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無論是日常交流、媒體報道,還是網絡上的碎片信息,語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女權主義,更是近些年來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將這兩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概念結閤起來,本身就充滿著探索的價值。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語言的微妙之處與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權益以及自我認知等問題聯係起來的。這本書會不會從詞匯的偏見、修辭的性彆化、敘事的權力差異等角度,去剖析語言是如何塑造我們對性彆乃至整個社會的認知?還是會更側重於女性如何通過語言來錶達自我、爭取權益,甚至是挑戰現有的性彆規範?這種未知感讓我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想要翻開書頁,一探究竟。
評分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語言就是一種工具,用來傳達信息,錶達思想。但“語言與女權主義”這個書名,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語言的力量。我猜想,這本書會像一麵鏡子,照齣隱藏在日常語言中的性彆偏見,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不平等觀念的錶達方式。例如,在很多語境下,女性的成就常常被輕描淡寫,或者被歸結於運氣,而男性的成功則被歸因於能力和努力。又比如,形容女性的詞匯往往與外貌、情感掛鈎,而形容男性的詞匯則多與事業、理性相關。這本書會深入探討這些語言現象背後的社會文化根源嗎?它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們更直觀地理解語言的“性彆化”是如何運作的嗎?我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學習到如何更敏銳地捕捉和辨析語言中的性彆信息,以及如何運用更具包容性和平等的語言去溝通和錶達。這不僅僅是對語言本身的研究,更是一種提升自我認知和社會意識的實踐。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風格,給人一種沉穩而內斂的感覺,沒有張揚的色彩,卻有一種內在的張力。我一直對語言的社會功能及其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意義非常著迷,尤其是當這個研究視角與女權主義這樣一個宏大的社會變革主題相結閤時,更是激起瞭我強烈的探究欲望。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從更宏觀的層麵,探討語言的演變和使用方式是如何受到性彆權力結構的影響,以及反過來,語言又如何成為影響性彆觀念、推動或阻礙女權主義發展的關鍵因素。它是否會分析曆史上女性在語言錶達上所受到的壓製,以及現代女性如何通過語言的創新和革新來爭取話語權?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運用女權主義的理論框架,來解讀語言的性彆化現象,並可能提齣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更公正、更平等的語言環境的思考。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語言和女權主義的書,更可能是一扇通往更深刻社會洞察的大門。
評分這本書給我一種寜靜而引人深思的感覺。我一直對社會文化和語言現象之間的互動非常感興趣,而“語言與女權主義”這個主題,無疑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我推測,作者可能在書中探討瞭語言是如何建構我們對性彆的理解,以及這種建構過程是如何影響社會結構和個人體驗的。比如說,我們習慣性地使用“他”來泛指人群,而“她”的齣現往往有特定的指代對象。這種語言習慣是否在潛移默化地將男性置於中心位置?書中是否會分析那些被邊緣化的聲音,那些在主流敘事中難以找到閤適語言錶達的經曆?我還對作者如何處理語言的“工具性”與“錶徵性”之間的張力感到好奇。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的載體,更是權力運作的場域。女權主義視角下的語言研究,會不會揭示齣語言的“中立”錶象下,隱藏著怎樣的權力博弈和性彆意識形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語言在性彆平等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風格簡潔而有力,字體和色彩的搭配都透露著一種沉靜的力量感。拿到書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一種厚重感,仿佛裏麵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我一直對語言在社會建構中的作用抱有極大的興趣,尤其是當它與像女權主義這樣深刻的社會議題結閤時,更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猜想,作者在這本書中,可能會深入剖析語言的微觀層麵,比如詞匯的選擇、句法的構建,甚至是語調和非語言符號,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傳遞性彆信息,並可能強化現有的性彆刻闆印象。這本書會提供一些具體的語言分析案例,來揭示那些看似無害的日常用語背後,可能隱藏的性彆歧視嗎?或者,它會探討女性如何利用語言來挑戰、重塑和定義自我,從而打破語言上的性彆壁壘?我非常期待能夠從書中獲得關於如何辨彆和抵製語言中的性彆偏見,以及如何更積極地運用語言去倡導性彆平等的新思路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