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
定价:100.00元
作者: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5009446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是关于体例。要完成这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课题组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研究体例,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准确的切入点去进行总结归纳。1997年,政策法规司曾组织专家学者做过类似的总结研究。成果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两个部分。总报告从总体角度谈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分报告按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划分为若干小节分别进行论述。这次研究参考但没有沿袭上次的体例。主要考虑要体现和强化学术和理论研究为体育实践服务的宗旨,所以确定要侧重于实践视野,紧扣中国体育实践发展的脉络,从应用角度来进行回顾与总结。按照这个思路,本书在结构上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总论、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体育改革研究、群众体育研究、竞技体育研究、体育产业研究和体育法制研究。
二是关于内容定位。确定体例以后,课题组经过充分讨论对内容定位提出了几点总体性、原则性意见。其一,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归纳是完成这项研究的基础,必须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资料。其二,本书的着眼点要放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实践提出的理论挑战和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上,把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作为论述的重点。其三,作为一项回顾总结性研究,要有历史感和思想性,总结阶段特征,梳理发展脉络,同时还要有评价和展望。
三是关于阶段的划分。把30多年的时间跨度划分为几个阶段对这项总结性研究而言是必要的,但划分起来却很难尽善尽美。在这30多年里,经济社会发展波澜壮阔,体育实践丰富多彩。这既是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大的背景,同时其中几个重要节点,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道路,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也为本研究划分阶段提供了重要、可靠的依据。但体育发展、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和特有的、不能忽视的标志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研究各个部分在阶段划分上并不完全一致。总论和群众体育、体育改革、体育产业等部分大致以1978、1992、2002为三个时间节点划分阶段,但竞技体育部分增加了1984年奥运会“零”的突破、1995年《奥运争光计划》颁布、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三个节点,体育法制部分增加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2005年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成立两个节点。
目录
章 总论
前言
一、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演进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1991年)
1.研究的社会背景
2.研究的主要进展
3.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4.小结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92—2001年)
1.研究的社会背景
2.研究的主要进展
3.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4.小结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2—2010年)
1.研究的社会背景
2.研究的主要进展
3.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
4.小结
二、改革开放以来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总体评价
(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
1.学科体系初具形态
2.骨干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3.研究队伍初具规模,人才机制形成
4.学术研究支撑体系基本健全
5.学术交流和评估的平台初步确定
6.中外学术交流活动日益丰富
(二)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析因
1.中国体育实践的推动
第二章 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第三章 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第四章 体育改革研究
第五章 群众体育研究
第六章 竞技体育研究
第七章 体育产业研究
第八章 体育法制研究
重要成果目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就如同一个索引,指向了我一直以来对中国体育发展背后深层原因的探求。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体育事业经历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巨大转变,而这一切的背后,必定有着强大的思想支撑和理论驱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让我能够梳理出这一时期中国体育哲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例如,是如何看待体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是如何理解和构建“体育精神”的?又是在怎样的哲学框架下,推动了竞技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社会科学的研究视角,又能为我们揭示哪些关于体育与社会结构、群体行为、文化变迁、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联系?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收录对一些关键性事件或政策的出台,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比如,奥运会申办成功背后的社会文化动因,全民健身战略的社会学意义,以及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些社会经济学问题。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以哲学和社科的智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并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奥秘。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这本书时,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那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中国体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2010年,中国体育已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一席。这三十多年,绝不仅仅是竞技成绩的提升,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变革和理论探索。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以一种更加宏观、更加深刻的视角,去审视这段历史。我想了解,在体育哲学领域,我们是如何摆脱过去的束缚,吸收新的思想,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哲学体系的?在社会科学层面,体育是如何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互动的?书中是否会包含对“体育强国”战略背后的理论支撑的探讨?是否会分析不同时期,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政策导向是如何受到理论研究影响的?我非常期待看到一些经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运用,比如,如何用社会学理论来解释中国式体育明星的出现及其社会影响?如何从哲学角度来探讨体育精神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论文集,更是一份宝贵的思想史料,它记录了中国体育人在理论探索道路上的足迹和智慧,是理解中国体育现代化历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封面上“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的字样,立刻就能勾起我对那个转型时期体育发展脉络的好奇。翻开扉页,看到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名字,心里便多了几分踏实,毕竟是专业出版社出品,内容严谨性应该有所保证。我一直对体育不仅仅是竞技层面,更想了解它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社会意义,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社会是如何通过体育来构建一种价值体系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之前的“为国争光”的单一目标,逐渐走向更加多元、开放的局面。这本书聚焦的1978-2010年,正是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体育事业蓬勃兴起的关键三十余年。我特别想知道,在这段时期,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思潮涌现?体育哲学研究是如何回应时代需求的?它对当时体育政策的制定、全民健身的推广、竞技体育的改革,又起到了怎样的理论指导作用?书中会收录哪些经典的学术论文,或是对重要事件的深度分析?我期待能够从中找到关于中国体育发展逻辑的答案,理解这项事业是如何从一个封闭的体系,一步步融入世界,并最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预感到,内容一定相当丰富,希望它能为我揭开中国体育发展深层次的社会文化面纱。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1978-2010)”。这个时间跨度,正好是中国体育经历巨大变革和腾飞的关键时期。我一直认为,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缺乏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人文关怀,其根基就难以稳固,发展也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对体育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想深入了解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学者们是如何从哲学层面,探讨体育的本质、价值和意义的?他们是如何将体育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宏大议题联系起来的?书中是否会涉及对马克思主义体育观的中国化解读?是否会有对西方体育哲学思潮的引进、批判与融合?同时,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又会如何揭示体育在社会结构、群体关系、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聚焦于一些具体的体育改革案例,如奥运战略的实施、足球改革的探索、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等,并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剖析,找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本书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野,帮助读者理解中国体育在复杂社会转型期所经历的理论困境与突破,那就太有价值了。
评分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尤其是对中国体育发展历程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系统梳理1978-2010年间中国体育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这样的期待。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体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竞技体育的辉煌,到全民健身的普及,再到体育产业的兴起,这些背后都离不开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社会学分析。我想知道,在这三十多年里,我们是如何理解“体育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的?体育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国家层面的体育理念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书中是否会探讨诸如“体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市场化”、“体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等核心议题?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了解他们是如何运用哲学和社科的理论工具,剖析中国体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挑战与机遇。比如,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时,中国体育哲学是如何构建自身话语体系的?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体育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是如何被关注和探讨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里面一定珍藏着无数关于中国体育发展智慧的结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中汲取养分,更全面地理解中国体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