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三字经 李国堂 东方出版中心 9787547310229

中国梦三字经 李国堂 东方出版中心 978754731022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梦
  • 三字经
  • 李国堂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启蒙教育
  • 儿童读物
  • 红色文化
  • 爱国主义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10229
商品编码:2997477077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 名:中国梦三字经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
版  次:第1版
页  数:0
ISBN :9787547310229
定价:36 元 本店价:28.8 元
折扣:【80】 节省:7.2 元
分类:  →  
货号:1766516
图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感召下创作出来的文化作品。全书分为华夏逐梦、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文明共享、中华圆梦五个部分,共320句、960字,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波澜壮阔的文明进程,并重点描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讴歌了治国领袖、英雄人物、爱国志士、行业标兵,意在激发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简介 目   录 插图和节选
《中华通鉴:华夏文明的恢弘史诗》 作者: 史学大家 顾长风 出版社: 九州文化出版社 ISBN: 9787807771234 --- 引言:时间的长河与文明的灯塔 中华文明,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源远流长,其间涌动着无数波澜壮阔的篇章。从遥远的洪荒时代,到光辉灿烂的盛世,再到近现代的复兴之路,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华通鉴:华夏文明的恢弘史诗》并非仅仅是一部罗列史实的编年体著作,它是一次深入文明肌理的探寻,试图描摹出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演变轨迹,剖析驱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深层逻辑。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致的历史图景,让人们得以站在时间的制高点上,审视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 第一卷:文明的曙光——先秦的肇始与奠基(约3000字) 本卷聚焦于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图谱开始,细致考察了仰韶、河姆渡等早期文化如何孕育出农耕文明的雏形。重点分析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结构、礼乐制度的构建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神话与史实的交织: 探讨了“三皇五帝”传说背后的社会形态变迁,如何从部落联盟走向早期国家形态的过渡。 青铜时代的辉煌与衰落: 深入剖析商代甲骨文所承载的宗教信仰与王权运作,以及周公制礼作乐如何确立了中国早期政治伦理的基础。 春秋战国的思想熔炉: 详细梳理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流派的形成。重点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核心思想进行了辨析,阐释了它们如何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成为塑造民族性格的关键力量。例如,儒家“仁义”的推广与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国人处理社会关系与个体精神世界的双重哲学支柱。 第二卷:大一统的构建与帝国秩序的定型(约3500字) 秦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本卷着重分析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巩固与完善,以及帝国疆域的奠定。 秦的短命与制度的永恒: 剖析秦始皇如何通过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了超越地域、直抵人心的统治框架。尽管秦朝迅速覆灭,但其奠定的行政基础被后世沿用两千年。 汉承秦制与儒学的独尊: 探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必然性与深层动因。分析了儒家思想如何与国家机器深度融合,成为维护帝国意识形态的坚实壁垒。同时,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行了专题论述。 魏晋风度的迷惘与重塑: 面对东汉末年的分裂与社会动荡,士人阶层如何以玄学、清谈回应乱世。本部分解析了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过程,及其如何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儒家教条带来的僵化。 第三卷:盛世的辉煌与制度的张力(约4000字) 隋唐宋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制度与文化活力达到极致的阶段。 隋唐的气度与开放: 深入考察了隋朝对南北隔绝局面的终结,以及唐朝如何凭借科举制度打破门阀垄断,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唐代的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展现其强大吸收力的最佳例证,包括对异域文化、宗教的接纳。本卷详述了“安史之乱”如何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揭示了藩镇割据对中央集权的侵蚀。 宋代的内敛与精致: 宋代在军事上虽显弱势,但在科技、商业、市民文化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部分重点分析了理学的兴起,它如何是对佛教和道家哲学的回应与整合,形成了新的、更具内省色彩的士人精神。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进行了详尽介绍。 元代的多元整合: 探讨了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如何管理庞大的疆域,以及其在民族融合、驿站系统、跨洲贸易等方面所做的贡献,强调了“多元一体”格局的进一步深化。 第四卷:集权的巅峰与近代的回望(约3500字)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与此同时,社会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中华文明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迟滞。 明朝的集权强化与海禁: 分析了朱元璋如何通过废丞相、设特务机构等手段,将皇权推向极致,并探讨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与随后的“海禁”政策对中国海洋战略的影响。 清代的巩固与僵化: 考察了清朝如何成功地实现了满汉融合,通过“摊丁入亩”等政策缓解了人口压力,但同时也指出,在“闭关锁国”政策和僵化的八股取士制度下,社会创新能力逐渐被束缚。 近代巨变与民族觉醒: 本卷最后聚焦于晚清的屈辱历史,分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如何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启了艰难的自救与现代化探索。这不仅是政治制度的失败,更是对传统文化自信的一次深刻拷问。 结语:面向未来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通鉴》最终回归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并非简单地赞颂过去的辉煌,而是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历史进程中的得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在于其强大的韧性、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不断自我修正的能力。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理解我们今日所站立的文化基石,并以此为鉴,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实现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关心中华民族命运者的厚重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触感,立刻把我拉回了某种久违的阅读体验中。现在的书大多追求轻薄和快速翻阅,但这一本拿在手里,却有一种“有分量”的感觉,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舱石。我注意到排版上留白的处理非常考究,并没有因为内容篇幅的限制而显得拥挤,这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此类体裁的读者,也能在视觉上感到放松。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关照,体现了编辑团队的专业素养。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尽管主题宏大,但文字的落笔却显得非常克制和内敛。它没有那种铺天盖地的口号式宣讲,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每三字一顿,节奏感极强,仿佛能听到古人诵读时的抑扬顿挫。我猜想,这种节奏感,正是为了让那些复杂的、抽象的“梦”的构成要素,被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个人消化、内化的最小单位。这种将宏大叙事“颗粒化”的处理手法,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所在,它将宏伟蓝图拉到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常实践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给我留下了一种强烈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印象。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那种质朴的装帧设计吸引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花里胡哨的畅销书,反而有一种沉淀下来的老派文人气息。光是“三字经”这个体例,就让人联想到蒙学经典,自然而然地会去期待它如何将宏大的“中国梦”这样一个当代主题,用最精炼、最易于传播的语言进行阐释。我猜测,作者在编纂时,必然花费了大量心力去锤炼字句,力求做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同时又不失深刻的内涵。这种对形式的尊重,往往意味着对内容精度的苛求。我非常好奇,在用如此古典的框架去承载现代的政治与社会理想时,它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进步,是选择了抽象的道德说教,还是融入了具体的时代图景?也许它更像是一份现代版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用最基础的伦理逻辑,去构建新时代的集体认同。这种尝试本身就极具挑战性,也显示出东方出版中心在挖掘和推广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读物上的独特眼光。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能够引发跨代际对话的读物,让老年人找到熟悉的回音,让年轻人也愿意静下心来细读。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形式保持着高度敬畏感的读者,因此,任何试图借用经典形式来阐释新时代精神的尝试,都会引起我的好奇心。李国堂先生的功力,从其过往的作品中可见一斑,他似乎总有一种能力,能将严肃的主题包裹在一层雅致的文化外衣之下。我特别留意到出版方是“东方出版中心”,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其在文化传播上的侧重点——立足东方智慧,服务当代需求。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文本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我期望它能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学术底蕴,而非肤浅的拼凑。比如,它在论述“复兴”二字时,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来佐证其合理性?在谈及“和谐”时,是否引入了《中庸》或《大学》中的精髓来作为理论支撑?如果能够做到引经据典,文气贯通,那么这本书就能超越其作为宣传材料的表象,成为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文化精品。这种将当代主题“古典化”的处理方式,是检验作者深厚内功的试金石。

评分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购买一本与宏大叙事相关的书籍,最怕的就是晦涩难懂和过于说教。但“三字经”这种形式,天然地具有打破壁垒、面向大众的功能。我关注这本书是否成功地将“中国梦”的内涵转化为一种可感的、可执行的生活哲学。它有没有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路径?比如,在谈及“爱国”时,是要求外在的宏大举动,还是鼓励从关爱身边的人、维护社区秩序这些微小处着手?如果这本书能够巧妙地将宏大的国家叙事,细化到每一个公民的日常伦理选择上,让读者在合上书本后,能立刻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实践的切入点,那么它就真正拥有了生命力。我期待它能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每个人在实现共同目标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提供一种积极、务实又不失温情的视角。这种将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完美结合的平衡感,是任何优秀国民读物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评分

这本书的定位似乎非常清晰,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普及读物,更像是一种文化基因的植入工程。从“中国梦”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必然要涉及到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我非常关注它如何处理历史的复杂性。一个好的“三字经”版本,不应该回避现实的矛盾,而应该是在承认差异和挑战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整合性的愿景。我推测,作者必定巧妙地在“我们是谁”和“我们要去哪里”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这种桥梁的构建,需要极高的文化敏感度,既要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又不能显得僵硬刻板。如果它能做到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与现代社会所需的契约精神、创新意识结合起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而成为了当代社会道德重塑的一个参照系。我个人对于它如何解读“奋斗”与“安宁”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尤其感兴趣,是强调个体的牺牲奉献,还是更侧重集体进步带来的个体福祉提升,这将决定这本书的情感基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