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刺绣
定价:1480.00元
作者:王亚蓉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7046951
字数:
页码:54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亚蓉关于中国传统刺绣的学术专著已完成,值得祝贺。她嘱我作序。
我与王亚蓉在考古学术上共事,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逾4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先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从事考古绘图,继之协助王(予予)对田野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纺织遗物进行清理、保护、提取、修整、复原、研究工作。后来随王(予予)一起到历史研究所,协助沈从文从事中国古代服装史研究。王(予予)逝世后,王亚蓉继续将重点放在田野考古发掘中出土纺织遗物的保护、提取和修整、复原方面。这是需要极为仔细、耐心而精致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王亚蓉堪称具有“大国工匠”精神①。虽然她早已过退休年龄,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其精神值得敬佩。
对田野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有关服饰、织物的科学标本的研究工作,不断反映在有关中国古代服饰史和中国古代丝绸史等专著之中,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唯有其中有关刺绣遗物的科学标本,一直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和探研。
提起田野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关于中国古代刺绣的科学标本,就必须回溯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的成就。在20世纪初,人们了解中国古代的刺绣,只能从传世的文物去观察。但传世的都是很晚的标本,一般只是迟至明清时的刺绣品。至于先秦至汉魏的刺绣,只能依据文献的记录来想象其华美形貌。只是在气候条件适宜保持纺织品的新疆地区,一些外国探险家发现过一些残片。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田野考古发掘的发展,古代刺绣的标本才逐渐被发掘出土。在50年代,大量获得的考古标本还是晚期的制品,主要是在北京明定陵发掘中出土所得。随后在新疆、甘肃等省区对汉代墓葬的考古清理发掘中,不断获得汉绣的实物标本,特别是新疆民丰尼雅的出土品,使人们得以重见汉绣的真实风貌。到70年代至80年代,更不断有关于汉绣和更早的先秦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丰富了人们对先秦至西汉时期刺绣的认识。其中对汉绣标本重要的发现,是对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的发掘,此墓内埋葬的是西汉时轪侯的夫人,随葬的衣物保存完好,其中有许多刺绣品。
目录
代序
序
中国刺绣古今
上篇 中国刺绣概述
一 古朴瑰丽的先秦刺绣
文献以佐:文字中的先秦刺绣
考古以证:自地下而来的绝美华彩
二 风华绝代的两汉刺绣
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
地下辉煌:举国流行的刺绣纹样
三 以信仰为主导的魏晋南北朝刺绣
四 不拘一格的隋唐刺绣
贸易流通:“钱帛兼行”促进发展
从宫廷到民间:有度的刺绣艺术
五 文艺气息浓郁的宋代刺绣
精益求精:手工业中的绣艺发展
文人格调:精美的画绣结合
六 精致秀丽的辽金刺绣
融会贯通:技艺娴熟的辽代刺绣
开拓奠基:影响后世的女真人刺绣
七 华丽粗犷的元代刺绣
八 大繁荣的明代刺绣
遍地生花:民间刺绣的崛起
与先人共舞:文物复制中的研究收获
九蓬勃发展的清及近代刺绣
竞新斗奇:皇族贵胄的好尚潮流
妇无不巧:近代民间刺绣中的技艺比拼
中篇 中国刺绣技艺
一 传统刺绣针法及材料
(一)传统刺绣材料
(二)基本刺绣针法
二 在文物修复与鉴定中探寻中国刺绣技艺
(一)楚风悠扬:文物修复始知针尖下的震撼
(二)关心所致:一件应帝王要求完成的绣品
下篇 中国刺绣赏析
一 传统刺绣在衣饰、佩饰中的表现
(一)腰间杂佩
(二)绣衣
(三)衣饰佩件
(四)挽袖及装饰绣片
(五)肚兜
(六)其他
二 礼仪、日用及装饰性绣件的刺绣技艺展示
三 中国刺绣在宗教信仰中的表现
后记
前行者,盼后来人
作者介绍
杨泓,1935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满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其“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国汉唐考古学、美术考古学和古代兵器研究。著述有《中国古兵器论丛》(1980,文物出版社)、《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2015,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古兵与美术考古论集》(2007,文物出版社)、《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2015年,文物出版社)、《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合著,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
文摘
序言
代序
序
中国刺绣古今
上篇 中国刺绣概述
一 古朴瑰丽的先秦刺绣
文献以佐:文字中的先秦刺绣
考古以证:自地下而来的绝美华彩
二 风华绝代的两汉刺绣
对外交流:“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
地下辉煌:举国流行的刺绣纹样
三 以信仰为主导的魏晋南北朝刺绣
四 不拘一格的隋唐刺绣
贸易流通:“钱帛兼行”促进发展
从宫廷到民间:有度的刺绣艺术
五 文艺气息浓郁的宋代刺绣
精益求精:手工业中的绣艺发展
文人格调:精美的画绣结合
六 精致秀丽的辽金刺绣
融会贯通:技艺娴熟的辽代刺绣
开拓奠基:影响后世的女真人刺绣
七 华丽粗犷的元代刺绣
八 大繁荣的明代刺绣
遍地生花:民间刺绣的崛起
与先人共舞:文物复制中的研究收获
九蓬勃发展的清及近代刺绣
竞新斗奇:皇族贵胄的好尚潮流
妇无不巧:近代民间刺绣中的技艺比拼
中篇 中国刺绣技艺
一 传统刺绣针法及材料
(一)传统刺绣材料
(二)基本刺绣针法
二 在文物修复与鉴定中探寻中国刺绣技艺
(一)楚风悠扬:文物修复始知针尖下的震撼
(二)关心所致:一件应帝王要求完成的绣品
下篇 中国刺绣赏析
一 传统刺绣在衣饰、佩饰中的表现
(一)腰间杂佩
(二)绣衣
(三)衣饰佩件
(四)挽袖及装饰绣片
(五)肚兜
(六)其他
二 礼仪、日用及装饰性绣件的刺绣技艺展示
三 中国刺绣在宗教信仰中的表现
后记
前行者,盼后来人
翻开这本书,就被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的精致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刺绣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非常有品位,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图片色彩饱满,这一点就足以让爱书之人感到愉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刺绣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宫廷御绣,到民间的苏绣、湘绣、粤绣等等,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刺绣的风格演变、工艺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都非常想了解。比如,古代的刺绣在服饰、家居用品、宗教器物上的应用,承载了怎样的时代风貌和审美情趣?在工艺方面,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针法的运用,比如平绣、打籽绣、盘金绣、网绣等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针法表现出丝线的细腻光泽和色彩的过渡?我尤其对书中是否会讲解刺绣的图案纹样,例如龙凤、花鸟、山水、人物等,这些图案在古代的寓意和吉祥象征,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密结合,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内容娓娓道来,必将是一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期待,是它能够展现中国刺绣的“魂”。我一直觉得,刺绣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刺绣图案背后的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象征富贵,莲花象征纯洁,蝙蝠象征福气,这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拥有深厚的含义,而刺绣将这些寓意用针线的方式具象化。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时期刺绣的社会功能,例如,古代士大夫阶层对于带有文人雅趣的刺绣品的喜爱,以及民间百姓通过刺绣寄托的祈福和思念。此外,我还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刺绣的传承者,那些默默坚守在刺绣技艺一线的手艺人,他们的故事和坚持,我想一定能打动人心。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历史、文化、情感融为一体,让我感受到刺绣不仅仅是绣线缠绕,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表达,那将是极具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就被它的质感和印刷所打动,这无疑是一本用心的读物。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慢”艺术充满敬意,而刺绣正是其中的代表。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刺绣的微观世界,深入了解那些繁复而精巧的针法。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讲解诸如绗缝、垫绣、网绣等技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每一个针脚的落下,都凝聚着绣娘的心血和匠心,我希望能从中体会到这份专注与耐心。我也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刺绣的材料选择,丝线的光泽、粗细、颜色如何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图案和纹样选择最合适的丝线?这一点对于创作非常有启发。此外,我也想了解刺绣在不同器物上的应用,从精美的服饰,到实用的包袋,再到具有装饰性的画屏,不同的载体如何激发刺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工艺细节和应用场景细致呈现,定会让我收获满满。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中国刺绣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刺绣特色,例如,古代帝王后妃服饰上的龙凤纹样刺绣,所代表的皇权与尊贵;民间婚嫁、节庆所用的吉祥图案刺绣,所寄托的美好祝愿。我相信,这些图案纹样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我也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历史上是否有著名的刺绣大师,他们的作品风格如何?在现代社会,刺绣艺术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如果能够触及这些方面,我会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一部生动的刺绣史。我希望书中能够有详细的图例,展示不同针法的运用,以及丝线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变化,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刺绣的魅力。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被它的精美封面所吸引,有一种想要立刻沉浸其中的冲动。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情有独钟,而刺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将针线化为画笔,将丝线织就成绚丽的篇章。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深入挖掘不同流派刺绣的独特魅力,比如以细腻秀丽著称的苏绣,以色彩浓郁、构图饱满的湘绣,又或是以珠绣、金银线绣为特色的粤绣。每一个流派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地域文化特色,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一窥究竟。同时,我对刺绣的材料和工具也颇感兴趣,书中是否会介绍不同种类丝线的特性,以及各种绣针、绣绷的使用方法?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刺绣工艺至关重要。另外,我还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刺绣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从构图、色彩、针法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相信,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刺绣的博大精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