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講堂”錄:與軍內專傢學者關於國學的對話
定價:48.00元
作者:李衛星
齣版社:解放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566728
字數:
頁碼:25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國學講堂”錄:與軍內專傢學者關於國學的對話》是解放軍報理論部“生活與修養”《國學講堂》欄目自2010年5月初創辦至今所刊發的一係列高端訪談的匯編。作者先後采訪瞭數十位軍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隊機關的專傢學者和高中級領導乾部,內容涉及與《道德經》、孔子與《論語》、孫子與《孫子兵法》、《易經》、吳起與《吳子》等百傢學說,薈萃國學精華,主要內容有:思想與領導乾部的修身處事和理政(軍事科學院原軍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庭華);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有價值的參考藉鑒(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聯斌);孔子倫理思想與當代人生道德修養(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長安);先秦軍事思想對當代軍人的啓示(西安政治學院教授程遠博士);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從政智慧(總參某部部隊長易建設);《易經》精神與軍旅人生修養;中國古代聖賢是怎麼學習的?《吳子》安國之道的時代啓示,等等。對當今社會與軍隊發展、領導乾部修養有諸多教益。
目錄
思想與領導乾部的修身處事和理政
中華傳統武德文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有價值的參考藉鑒
孔子倫理思想與當代人生道德修養
新春佳節話年俗
《孫子兵法》軍事倫理思想及啓示
先秦軍事思想對當代軍人的啓示
《易經》精神與軍旅人生修養
中國古代聖賢是怎麼學習的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從政智慧
《吳子》安國之道的時代啓示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特質及其啓示
清明時節話
報效國傢:孔子尚武愛國精神與當代軍人價值擔當
墨子精神與當代軍人人格修養
在交匯點上尋求創新與突破
後 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安排得頗具匠心,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采用僵硬的綫性推進模式,反而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知識漫遊。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仿佛作者在引導我們從一個山頭轉嚮另一個山頭時,總能提供一個視野開闊的歇腳點,讓我們消化前一段所得,並對下一段的風景有所預期。這種結構上的靈活性,使得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理解深度,靈活地選擇閱讀的切入點,不必拘泥於嚴格的順序。我尤其欣賞它對於“對話”元素的運用,通過設置不同的切入視角,避免瞭單口講述的枯燥感,使得原本可能顯得高冷的學問,變得充滿活力和思辨的張力。這種非傳統的結構安排,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鼓勵讀者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灌輸,閱讀體驗因此變得更為主動和愉悅。
評分我特彆關注到這本書在引用資料和注釋體係上的嚴謹性,這無疑是衡量一本學術或知識普及類書籍是否可靠的重要標尺。從我初步翻閱的感受來看,其引證的文獻來源非常廣泛且具有權威性,無論是古代經典的齣處,還是現代研究學者的觀點,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為讀者提供瞭深入探究的路徑。這種紮實的基礎工作,極大地增強瞭書中論述的可信度。此外,對於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作者並未草率帶過,而是進行瞭細緻的辨析,試圖勾勒齣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圖,這對初學者來說是莫大的福音,也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能夠發現新的理解角度。可以說,這本書在構建知識體係時,沒有偷懶走捷徑,而是秉持著一種近乎偏執的求真精神,每一個論點背後似乎都有著大量的案頭工作作為支撐。這種對學術誠信的堅守,使得這本書在眾多同類題材中脫穎而齣,成為一本可以信賴的參考讀物。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蘊含的深厚人文關懷,這遠超齣瞭單純的知識傳授範疇。它不僅僅是在講解“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在探討“為什麼要有這種思考”以及“它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意味著什麼”。作者在探討古人智慧時,始終保持著一顆謙遜而開放的心態,他試圖將那些流淌瞭韆年的思想精髓,與當代社會高速運轉帶來的精神睏惑進行一次深層次的對話與連接。這種連接不是生硬的附會,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激活,讓人在閱讀中産生強烈的共鳴——原來古人也曾麵對過類似的迷茫與抉擇。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極大地撫慰瞭現代人焦慮的內心,讓人體會到一種曆史的厚重與自身的渺小,從而迴歸到更本質、更長遠的人生價值的思考上去。這無疑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提升格局的佳作。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厚重的質感,光是拿在手裏就能感受到一股書捲氣。封麵采用的字體選擇和配色方案,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現代審美的結閤,沒有流於俗套的浮誇,而是選擇瞭一種內斂而大氣的風格。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考究,墨色清晰,排版疏朗有緻,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勞。這種對細節的把控,無疑是提升閱讀體驗的重要一環。翻開書頁,那種油墨特有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的縴維氣息,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書齋之中,很容易就沉浸到閱讀的氛圍裏。特彆是章節標題的處理,既有古籍的韻味,又不失現代閱讀習慣的便利性,這種平衡拿捏得恰到好處,體現瞭齣版方在圖書製作上的匠心獨運。整體而言,這本書在物理形態上就成功地搭建起瞭一座通往知識殿堂的橋梁,讓人在未開始品讀內容之前,就已經對即將展開的閱讀旅程充滿瞭期待與敬意。這種實體書的閱讀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難以完全替代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就是一場酣暢淋灕的思維盛宴,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似乎擁有將深奧理論轉化為清晰、引人入勝敘述的魔力。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故作高深或者晦澀難懂的學究氣,反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循循善誘,將復雜的概念層層剝開,直至核心。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闡述觀點時,總能巧妙地引用各種曆史典故或現代生活實例作為佐證,使得那些看似遙遠的古老智慧瞬間變得鮮活起來,具有瞭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行文間那種流暢自如的節奏感,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常常在不經意間,一兩個小時便已悄然流逝。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論述邏輯嚴密,步步為營,即便涉及多方觀點辯駁,也能保持立場的中立與客觀,引導讀者獨立思考,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定結論。這種既有深度又極具可讀性的文字功底,在當前的齣版物中實屬難得,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智識也得到瞭極大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