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柏格森,1859年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柏格森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创造进化论》是作者柏格森的代表作品,书中作者提出并论证了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反对用物质的机械组合和外部力量的选择来解释生命的进化。该书于1906年在法国首次出版,是人类史上重新建构哲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所有最能长存且最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伯格森独特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因此这本书也在解放人类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柏格森说,我们误入歧途了,因为我们试图以概念来表述富有生机和脉动的自我,但是概念最终会把外来的僵化强加于自我。自我内部的变化并不是不变的板块时隐时现地交替存在的过程。相反,它是自我内部出现的一个连续过程,这一过程中的状态不是以清晰的线条划分的单位,它充其量也只是在完整的经验结构中无限延伸的强度中心。由于自我内部的变化在发展,自我便朝着不可逆的方向变化,犹如雪在滚动的雪球上堆积起来一样,过去的现在的周围累加起来。这种变化之中的物体就是自我,经历这种不可逆转的变化就是拥有历史。柏格森把这种动态的滚雪球时间、这种可计算的时间称为实际的时间或阶段,以便把它同数学家那种概念化的、静止的和根本上可以逆转的时间区分开来。记忆并不是对久远经历的回忆,它是至今犹存并影响着我们目前行为的过去。
评分 评分 评分##很好,成功绕晕了
评分##柏格森对机械论与目的论的哲学批评富有洞见,终于让自己往这方面思考又前进一小步。
评分 评分##科学和哲学的融合,配合爱因斯坦服用效果最佳。
评分##别问 问就难读 如果你是一位《星际迷航》迷,在连续追看了它现有的11部系列电影之后,一定会对剧中关键性人物Spock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人类和瓦岗人的混血后裔,Spock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选择做瓦岗人还是人类,选择理智还是感性?这个问题在《星际迷航6》中,给出了确切答案:Logic ...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