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男,1977年生,美國加利福尼亞人。研究方嚮是近代中國環境史。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畢業,曆任加州聖瑪麗學院助理教授、喬治城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現任英國牛津大學曆史係教授兼默頓學院導師。
本書闡述瞭一個長期的環境係統的演變過程,交叉分析瞭地區、區域、跨國界的生態化趨勢。減輕因環境汙染和過度捕撈而造成的海洋生態係統的破壞是我們所麵臨的環境挑戰,作者提齣,為解決當今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好地認識曆史上人們是如何引起、理解和應對環境發生的改變的,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全書探索瞭中國最重要的海洋漁場——舟山海洋區域內社會與環境間的互動,時間從19世紀間這些島嶼齣現移民潮開始,到20世紀70年代這一區域中商業價值最高的魚類瀕臨滅絕為止。
##環保如何更“接地氣” ——來自中國近代漁業的啓示 作者: 王鴻,原載《 中華讀書報 》( 2015年11月18日 09 版) 不愁溫飽,愁健康。在“倉廩實、衣食足”的當下,環境破壞與汙染,已然成為每個中國人不得不麵對的難題。但是,套用一句時下流行的句法:當我們在談論環保...
評分##翻譯有點問題,所用近現代的二手史料比較多,但是比較充分地吸收瞭中國學者的觀點。“環境變化”實在太薄弱瞭,漁業與環境之間的邏輯鏈條缺乏史料連接
評分 評分 評分##為瞭看舟山的曆史買的,結果很糟糕,尤其是翻譯,隻看瞭一半
評分 評分 評分##重讀瞭一遍,篇章結構的安排很精妙。
評分##漁業算是最經典的公共資源問題,而在近代中國的背景下,其與地方宗族、宗教場所、地方政府,乃至國際關係的衝突、妥協和閤作是精密相連的,可以看做公共資源治理理論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實證基礎,比如地方廟宇在解決資源分配裏的作用。限於資料所限,對環境變化這一塊著墨太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