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濤,現任颱灣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南山講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名譽研究員。
劉青峰,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前任主編。
二人在“文革”中期由北京大學畢業後,曾在鄭州大學任教;1978年到中國科學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社任編輯工作,同時從事科學哲學和科學史研究;1980年代創辦《走嚮未來》叢書,從事民間文化事業;1989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工作。2008年退休後到颱灣政治大學任教。
二人長期閤作學術研究,閤著的主要代錶作有: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捲),《觀念史研究: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等。
本書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位作者自《觀念史研究》後,在國內齣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書根據二位作者主講的中國思想史講座講義整理修改而成,分為上下兩捲,上捲包括前六講的內容,由先秦諸子到清代思想,下捲包括從晚清到當今中國思想大脈絡的展開,上下兩捲試圖展現齣一張從春鞦戰國到當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體圖畫。本書為上捲。
書中,作者以其獨有的大曆史觀,把思想史的演化與社會的曆史變遷結閤起來考察,並著重講解瞭思想與社會的生動互動,給人一種思想觸手可及、曆史通透可察的感覺。該書是當代關於中國思想史的一部厚重專著,適於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更適於關心人類文明和中國往何處去的讀者認真閱讀。
##先進去(同情地理解),再齣來(價值中立的反思),理解思想變化的內在邏輯,解釋其和社會的互動過程。
評分 評分##任何一個時代所産生的新思想體係,都是為瞭迴應時勢挑戰提齣的理論問題。在曆史展開中,新思想一方麵顯示齣它的有效性,另一方麵也有一個暴露其缺陷的過程。思想史的目的就是研究這個過程,其本質就是一個“退而瞻遠”的反思過程。
評分上捲書基本可以看成:對勞思光《新編哲學史》的通俗化轉述+金氏三本超穩定結構著作的主要思想 但最後那個參考書目長的也太嚇人瞭。不應該是起碼全書看過或大部分看過纔能作為參考書目列在最後嗎? 但作者真的通讀過如此多的古文原典?還是說勞思光先生在《新編哲學史》中引用...
評分##下捲從晚清到70年代部分,估計是看不到瞭。作者參考瞭勞思光的哲學史,對其他思想史的研究鮮有提及,多一傢之言。對思想和社會的雙嚮互動的認識,高屋建瓴,重「思想」而輕「史」的研究。 2019.7.23讀完下捲第七講到第十講,後四講的題目分彆為:中國文明現代轉型和革命、中國 「現代思想」:從新政到共和、新文化運動和第二次融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當代社會。講義中這樣三個問題值得思考,第一,金所說的第二次文明融閤(從甲午至今)有沒有完成;第二,中國有沒有實現現代轉型;第三,用“常識理性”的觀念分析中國思想現象和事件。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