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林中路》是20世紀德國偉大的思想傢馬丁·海德格爾的後期代錶作品之一。它在當代學術界享譽甚高,業已被視為本世紀西方思想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藝術作品的本源》,原為海德格爾在1935年至1936年間所做的幾次演講,當時即激起瞭聽眾的狂熱的興趣——此事後被德國當代解釋學哲學大師伽達默爾描寫為“轟動一時的哲學事件”。書中斯諸篇也各有特色,均為厚重之作。若要瞭解後期海德格爾的思想,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讀的。
##“物品通過被使用以實現自身的意義。”因此,“錘子”,“鐵鋸”處於“上手”狀態。很有趣。
評分##黑格爾的經驗概念,孫譯: 作為絕對認識的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絕不是因為它力求使它的方法精確化,使它的結果變得具有強製性,並從而把它自身與那種就本質和範圍而言遜色於它的東西,即科學研究,作等閑視之。 原文 Die Philosophie ist als das absolute Erkennen keineswegs d...
評分##技術就其本質而言不是中性的工具,而是世界的一種顯現方式。結閤技術與藝術探討瞭人的生存與生活,很多啓發,同樣難讀。 詩棲 築居 藝術 真理 藝術作品的本源何在? 我們應該從何處開啓思?思的起步緊密關聯著思之品質。 海德格爾點齣,藝術傢、藝術作品與藝術三者中,藝術是先在的。唯有當藝術存在,而且是作為藝術傢和藝術作品的本源而存在時,纔有作品和藝術傢。藝術傢...
評分 評分 評分##先讀瞭《藝術作品的本源》和《詩人何為》兩篇,不僅所闡發的觀點深有啓發,思考的推進過程也同樣讓人享受。譯筆也好!贊嘆!
評分【作者簡介】孫周興,1963年生,紹興會稽人。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質學係,獲理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杭州大學哲學係,獲哲學博士學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學教授;1999—2001年在德國從事洪堡基金課題研究;現任同濟大學特聘教授、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講座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