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林中路》是20世紀德國偉大的思想傢馬丁·海德格爾的後期代錶作品之一。它在當代學術界享譽甚高,業已被視為本世紀西方思想的一部經典著作。如其中的第一篇《藝術作品的本源》,原為海德格爾在1935年至1936年間所做的幾次演講,當時即激起瞭聽眾的狂熱的興趣——此事後被德國當代解釋學哲學大師伽達默爾描寫為“轟動一時的哲學事件”。書中斯諸篇也各有特色,均為厚重之作。若要瞭解後期海德格爾的思想,這本《林中路》是不可不讀的。
##林中多歧路,而同歸於對"是之真"(Wahrheit des Seins)的思索.在本書六篇文章(下以㈠~㈥標之)中,相比於㈠㈤對藝術本源與是者整體之牽引的神秘論述,或並行的㈡㈣對是之曆史及其導緻的技術之不妙後果的控訴,私以為最重要的恰是常被忽視的㈢㈥兩篇:前者既展示瞭海氏極高的文本細讀能力,又顯明他乃是德國古典哲學正統的繼承人,黑格爾所謂"絕對之是在我們近旁"正是對某種終極的"在場"(Parusie)的錶述;後者則作為唯一一篇非講稿的論文,將海氏前後期思想在前蘇格拉底哲學下完美串聯:人仍然於此是的展開狀態中成為是的牧人與無的看守,不過"此之是"(Da-sein)的"此"(Da)已悄然變為當前的在場,以及無蔽狀態使其同時關聯著的非在場. 總是一再地,"是隱匿自身,因其自行解蔽而入於是者之中."
評分 評分##“時代久遠矣,而真實自行發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一、藝術作為一種觀看方式? 現藏於中國國傢博物館的“利簋”是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鑄有銘文三十三字,其辭曰:“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這件青銅器因其曆史價值與藝術價值,一方麵被視作記載“武王剋商”這...
評分##【案語:《詩人何為?》絕不僅僅是在講詩學,雖然海德格爾確實在文中對荷爾德林和裏爾剋的詩歌做瞭一些文本分析,但是他更是走在一條“通往語言之途”中的。其中,尤其是藉助於裏爾剋的幾首詩歌(以及書信),他分析瞭具有存在本體性的冒險、敞開性、技術對象化、集置、“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