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本書輯錄瞭這位德國著名思想傢在20世紀50年代所做、集中地呈現齣其後期語言思想的演講報告,收有《語言的本質》、《詞語》等。
##海德格爾五十年代的演講與談話,語言與言語並不是從科學、心理、人類等來進行分析,而是說把作為語言的語言帶嚮語言,語言是我們切近關係的呈現方式,與我們存在的經驗息息相關,而不是客體對象物的結果。通過作為道說的語言我們切近本有或者說大道,47年海德格爾說語言是存在之傢,並不是說語言是第一性也不是最終性,而是說語言作為語言乃是本有的道說方式,通過作為語言的語言來呈現本有,語言有時候也會被集置成為工具中介,但海德格爾認為那應該是思與詩的切近存在的呈現方式。海德格爾在道說詩歌語言的時候不斷反復重復可能是為瞭道說,卻顯得混亂瞭,可能他覺得這纔是道說方式,似乎也有強製闡釋的成分,因為道說乃是本有的呈現,詞語破碎處,無物(可)存在。
評分##好喜歡。把作為語言的語言帶嚮語言。
評分##道路與Ereignis ——兼論中文翻譯對於《通往語言之途》的意義 在作於五十年代的《通往語言之途》諸篇中,海德格爾曾以道路為引綫解說瞭三十年代以來以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 一書為隱秘基地而提齣的Ereignis思想[1];或者毋寜說,在海德格爾思想走嚮晚...
評分##《語言的本質》。
評分 評分##語言破碎處,無物存在。啓發推動瞭後麵一眾法國大師的語言本體論、語言中心論。海德格爾在反技術-現代化和數理學科的泛化方麵一直是旗幟鮮明的。然而我還是要說,雖然海的新構思在思想河流上很有意義,但技術化和數學化已經是不可遏製的趨勢和人類文明的走嚮。難不成我們全部人都要恢復希臘式的沉思生活?那是不現實的
評分##為瞭成為我們人之所是,我們人始終被嵌入語言本質中瞭,從而絕不能齣離於語言本質而從彆處來尋視語言本質。因此,我們始終隻是就我們為語言本質所注視、歸本於語言本質這樣一種意義上來洞察語言本質。作為道說,說從自身而來就是一種聽。說乃是順從我們所說的語言的聽。大道居有人,使人進入大道本身的用之中。如此這般居有著作為成其本身的顯示之際,大道乃是使道說達乎語言的開闢道路。這種開闢道路把作為語言(即道說)的語言(即語言本質)帶嚮語言(即有聲錶達的詞語)。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