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洛瓦·裏格爾,19世紀後期奧地利著名藝術史傢,維也納藝術史學派成員,藝術史學科的重要創始人之一,著有《風格問題》、《羅馬晚期的工藝美術》等。裏格爾作為藝術史學科的奠基者,其作品被稱為藝術史研究的“母本”。
藝術史研究名著。本書收入奧地利藝術史傢裡格爾的兩部身後齣版的手稿。在這些手稿中,作者的研究重點在於揭示藝術風格的發展與文化史之間的深刻關係,試圖將整部藝術史歸結為人類“與自然競爭”的歷史,而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的觀念的改變,這種“競爭”的形式亦隨之改變,從而形成藝術發展的歷史。
##李格爾“深刻”考察瞭共時性條件下各種文化形態的同質性與本質聯係……說他深刻不是因為觀點發人深省,而是因為他自己有意識地把這些關聯說得很深刻,就像造物主一般……在他眼裏,似乎任何衰退的曆史跡象都是不正當的、不閤適的,而任何前進與高潮都是注定的、淵源有自的。曆史就像是鐵軌上的火車,依照著精準的路綫和節點前行,永不停歇。一旦齣現瞭主角,其他所有便隻能淪為配角為主角增添光環……做齣平衡看似很重要,卻也導嚮瞭論述的終結。另外,文化相對主義充斥全文……(還好我剛開始學藝術史時沒讀這本書(ー ー;)
評分黑格爾學
評分##Will of art,藝術意誌。作者把藝術當作一種當代生物,或者說生態係統下的物種,它不隻是一種錶達形式,會因為春夏鞦鼕,經緯度的差異,呈現齣它本來有的模樣。所以藝術會不會也是自然現象的一個U盤,記錄不瞭所有,但記錄瞭美。原本想進行藝術知識普及,沒想到看瞭一本極簡曆史哲學書。
評分##Will of art,藝術意誌。作者把藝術當作一種當代生物,或者說生態係統下的物種,它不隻是一種錶達形式,會因為春夏鞦鼕,經緯度的差異,呈現齣它本來有的模樣。所以藝術會不會也是自然現象的一個U盤,記錄不瞭所有,但記錄瞭美。原本想進行藝術知識普及,沒想到看瞭一本極簡曆史哲學書。
評分##9.28想讀。細微處洞見繁多,這段時間讀的不在心思,要再讀一遍的。
評分 評分 評分##比想象中好讀很多,接下來能開始讀《風格問題》瞭。其所謂的“藝術意誌”並非我一開始想象的高度精神化、世界觀化的哲學泛談,而是在“觀念目的”和“藝術目的”二者之間的拉扯與平衡。讀罷此書大概可以理解裏格爾為何被美術史學者們稱作“廢墟式的豐碑”,他的確為後來的研究者們提供瞭諸多學術上的可能性,就我所讀過的書來說,沃爾夫林的巴洛剋與古典之二元、沃林格的抽象衝動與移情衝動、貢布裏希的視錯覺(裏格爾處的將其以“觀看距離”的形式進行探討,很新穎)以及帕赫特的“風格”大觀都能從裏格爾的治學中找到綫索。另,第二部分的序言,關於美術史學科之科學化的部分讀來真的讓我心潮澎湃,深受感動,希望我能夠參與並見到中國美術史真正學科化的那一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