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达谢维奇(1886一1939),诗人、文学评论家、回忆录作家、文学史家,普希金研究家。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领军型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思与卓绝的诗艺特立独行于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诗坛,其诗歌成就在国内外广获赞誉。一生创作诗集五部,即《青春》(1908)、《幸福的小屋》(1914)、《走种子的路》(1920)、《沉重的竖琴》(1922)、《欧罗巴之夜》,每一首诗作都被视为经典之作。他的诗融伦理与哲理于一炉,集多种流派风格于一身,乃两个世纪最优秀传统的完美结合。
本书收录霍达谢维奇的诗歌近百首。霍达谢维奇的诗尤以心理描写见长,同时不乏哲理与伦理因素。他的诗歌个性独特,尤为擅长矛盾修饰法,同时以其奇自无奇,理寓悖理的独特构思震惊诗界。在他的诗中既可读到果戈理的“狂人”“痴语”,也可以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灵魂绝叫”;既可读到屠格涅夫的隐蔽描写,也可以读到费特的唯美抒怀。当然,他的诗绝不止于古典韵味,同时富有现代气息,致力于两个世纪最优秀传统的完美结合。
##可以感受到原作的俄罗斯力量,剩下的,老规矩,翻译问题: 1.疑似别字:“火苗串出窗棂张望”、“只至遥遥无期”、“四周满是挪得高高的云层”、“当我们用撸桨将小船” 2.翻译奇怪:“迎对死无生气的黎明直视”、“易脆的杯盏”、“在这受应力紧张的天堂上方”、“血管里的血并缓缓流淌” 3.为保留音韵而破坏诗的本有意味,尤其是把字句、被字句、定补,坏得很。“把清脆的声响发出”、“像是突然升起的群星熠熠闪耀”、“当我把幼稚的情歌初唱”、“一个男孩身背箭囊将山峰登攀”、“就像把我的灵感光顾”、“我满带疑惑地将你紧瞅”、“压得我难以把头扬”、“她并不曾把酒来喝”、“不想把糟糕的消息听到” 4.人名前后翻译居然还不一致,前面是“普叙喀”,后面就成了“普叙赫” 5.网络流行语都来了,“给力”、“悲催”
评分 评分 评分##本书可以说是最近两年读过最差的诗集,我也看了一些诗的俄语原文。在俄罗斯现代诗歌方兴未艾的时候,霍几乎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诗歌道路。总体来说,先锋性不够,不是很对胃口。意象没有出彩之处、诗句也找不出惊艳之感,再加上王老师这个乏人的翻译……最多给3颗星……整本诗集大概只有10首勉强算不错吧。最好的部分要算译序了,几乎相当于诗人的一部小传。
评分 评分##还好。 比较少有特别惊艳的句子。 诗歌这种事实在是太吃翻译。 翻译的没啥味儿。 整体挺好。 好像以往都觉得俄罗斯人很野蛮,但看看人家的诗歌,美得不行。 再看看同时期的美国人,不是嗑药就是嫖。还自以为很潇洒很rock。 这么一对比我发现聂鲁达简直是人间罕见。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