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剛,男,198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係,1997年師從王水照先生獲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復旦大學開設有“中國文學傳統”“中國古代文學史”“蘇軾精講”等課程,本書即“中國文學傳統”課程的配套教材。
“中國文學傳統”是復旦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之一,本書即該課程的配套教材。其主旨,是把中國文學置於傳統文化整體之中,視為一種“錶達”,概括介紹“錶達者”的身份特徵,以及承載“錶達”功能的各種體式。故上編為作者論,包括士大夫及其錶達方式、庶民文學的群體性“作者”兩章,考察民國以前的作者在錶達方麵的基本特點;下編為作品體裁論,包括中國傳統的文獻構成與文體文類、辭賦、詩、詞麯、駢文與古文、說唱、小說、戲劇八章,說明錶達成文的各種樣式。
##個人淺見:上編“作者論”裏講瞭幾個比較大而復雜的問題,特彆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學,一些觀點、舉證以及錶達方式,不無可商榷處,似更宜擴展內容而另成專書。下編“文體論”流暢瞭許多(隻是第五章詩人曆史境遇那一節又有些突兀),對各體文學的概述篇幅不大,寫得極精心。有兩處異議,寫在書評上瞭。
評分##作為大學新生公選通識課講義,竟能如此真誠地展現“流動不居”的史觀,及在此觀念引導下讀傳統文學帶來的新視野。實在是非常令人著迷——引言和作者論尤其好。
評分##個人淺見:上編“作者論”裏講瞭幾個比較大而復雜的問題,特彆是第一章士大夫文學,一些觀點、舉證以及錶達方式,不無可商榷處,似更宜擴展內容而另成專書。下編“文體論”流暢瞭許多(隻是第五章詩人曆史境遇那一節又有些突兀),對各體文學的概述篇幅不大,寫得極精心。有兩處異議,寫在書評上瞭。
評分 評分##妙不可言,栢謙兄誠不我欺。隻是這種書應該中學或者大一讀,現在就是圖個樂。第一次見到能把普及性導論寫得寸鐵殺人,純正通透也不乏創見。有趣的是文筆口吻似有一點翻譯腔(?),在不亂搞以今釋古的學者中倒是少見
評分讀完瞭硃剛《中國文學傳統》,復旦的通識課程講義。很不一樣的是中文係的同學也要同其他專業一起選這門課,並非單獨針對外專業同學開設的選修課。但是硃老師講地非常清楚、淺明。內容上告別袁版陳舊的文學史書寫,不再以年代為編纂線索,而是分為“作者”、“作品”兩編。作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