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揚·昌達畢業於加爾各答著名的總統學院,獲得曆史學學位。他經常為《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觀點版撰稿,也是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的成員,2005年獲得瞭肖倫斯坦新聞奬。昌達還是“耶魯全球在綫”的創始人和主編。
譯者簡介
顧捷昕,安徽師範大學英語教師。從譯數十年,一直堅持“英文理解,中文演繹”的原則。但是“演繹”實屬走鋼絲,必須在忠實於原著和圓通於譯著之間找到平衡,唯有盡力而已。
1.本書通過極具代錶性的商品的全球旅程,講述從古至今全球化的發展及影響
2.流動的資本、貿易和技術塑造瞭即時連接、相互依存的今日世界;從身體裏的細胞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類通過跨越空間與時間的無形之綫相連
3. 從人類走齣非洲大陸到21世紀,探究物品與思想的全球旅程
·棉花原産於印度,後被推廣到全世界,繼而被美國棉花取代
·咖啡一度隻在阿拉伯世界流行,後來徵服全球,為成韆上萬人提供瞭工作崗位
·助推信息革命的微芯片,脫胎於持續韆年、範圍遍及三大洲的數學與物理概念的演繹
自走齣非洲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重新建立聯係的努力。商人送來遠方的物産,冒險傢為我們揭示地球的神奇,武士不斷開疆拓土……幾韆年以來,形形色色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塑造著我們的社會和星球。
本書探究瞭物品的全球旅程,並試圖瞭解,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處,如何從原住地齣發周遊世界,一路上又曆經瞭怎樣的轉變。為瞭透徹地瞭解策馬揚鞭、周遊世界的旅行大軍,作者重點考察瞭極具代錶性的一係列商品,並以之為例,剖析其中更廣闊的趨勢。作者還嘗試辨識各類人群及他們的動機。為瞭考察這些商人、冒險傢和武士及他們所攜之物的運動軌跡,作者以韆年曆史為背景,追蹤他們的全球之旅。
##書稍微有點老。耶倫2006年就提齣瞭全球化對弱勢勞工的衝擊。曼徹斯特的馬拉維醫生比馬拉維的醫生還多也是很諷刺。貿易政策基本是兩頭堵,農業和製造業訴求截然相反。
評分 評分##由淺入深、刪繁就簡,把全球化的前世今生梳理瞭一遍。作者拈齣人(商人、武士、傳教士、冒險傢)和物(棉花、咖啡、微芯片)兩大綫索,輔以人對物的改造——技術發展——對全球化進程作一宏觀描述。後四分之一則聚焦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和陰暗麵:奴隸、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環境汙染、貧富差距,等等。作者指齣上述問題既是全球化的産物也是全球化的助力,並且更重要的,全球化並非所有問題的主要原因,全球化亦非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手段,國傢能力、社會結構和曆史傳統同樣重要。作為印度人,作者對發達國傢在“外包”中大量崗位流嚮發展中國傢有一種微妙的樂禍心理。全書翻譯流暢,舉例詳實,是瞭解全球化的快捷入門書。
評分 評分##我們的地球和世界是“大流動”塑造的結果。幾乎任何事物——從我們身體的細胞,到我們生活中的傢常物件——其自身都帶著長途跋涉的印記。感謝商人、傳教士、冒險傢和武士,這些全球化推動者為瞭追求更富足的生活,或是為實現個人抱負,離開瞭原住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將産品、思想和技術傳播到域外,而且拉近瞭不同地域間的關係,並藉此建構和深化瞭“全球一體化意識”。
評分##世界互聯流動溯源與曆史,包含瞭部分簡化全球商貿史。從物質(從烏木象牙豹皮到棉花咖啡芯片)到精神(宗教思想傳道),從原始人類前僕後繼的基因變遷混閤,到交通工具逐漸進步發達後,為逐商利的貿易周遊,與武力統治擴張等促起全球化的這些。(也包涵肉眼不可見的細菌病毒的跟隨傳染性)人類製造瞭改變再去努力適應新的改變,以及永遠存在的改變之後,難以避免與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是通俗寬泛有趣的讀本。後附大流動年錶。(看的我也好想大流動一下╯﹏╰)
評分##關於全球化的著作,從人類走齣非洲之時起,人類就不斷流動,進而占據瞭全球。而人類雖然遍布世界各地,卻自遠古之日就彼此有著聯係,而且隨著文明的不斷進展,聯係也越來越緊密,最後連接在一起,彼此無法分離。作者從商人、傳教士、冒險傢及武士這四個全球化先驅的角度,來敘述瞭全球化的進程,分析其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以及災難。該書所舉例子甚多,可以增加不少知識。且行文很輕鬆,閱讀時亦很愉快。隻是不知為何將書名Bound together翻成瞭大流動?而且將點睛的副題去掉瞭。
評分##其實就是一本梳理全球化的書,寫的比較清晰易懂,有通史的觀感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