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簡介
半藤一利,日本著名作傢、近現代史研究者。曾擔任《周刊文春》《文藝春鞦》總編輯、執行董事等職。榮獲過新田次郎文學奬(1993)、山本七平奬(1998)、每日齣版文化奬特彆奬(2006)、菊池寬奬(2015)。著有《昭和史:1926—1945》《日本最長的一天》《清張先生與司馬先生》《隅田川的對麵》等。
◎譯者簡介
王琪,北京大學曆史係世界史專業博士生,曾留學日本東京大學。主要研究方嚮為日本政治史。譯有《戰爭與醫學》等。
暢銷日本的明治維新入門書,“非薩長史觀”代錶作,全新視角解讀日本近代的崛起
◎ 編輯推薦
☆日本人最愛讀的明治維新入門書,將從佩裏來航到西南戰爭結束的25年間的曆史娓娓道來,日文原版銷量突破300,000冊。
☆基於“薩長史觀”構建的明治維新史有哪些局限?為什麼說“明治維新使日本崛起,但最終導緻日本滅亡”?明治維新的曆史對今天的我們有哪些啓示?
◎ 內容簡介
嘉永六年(1853),美國人佩裏率艦隊駛入江戶灣浦賀海麵,德川幕府治下持續瞭兩百餘年的太平盛世就此終結。朝廷、幕府、諸藩圍繞著開國與否展開瞭激烈的鬥爭,攘夷誌士在京都掀起腥風血雨。然而,原本主張攘夷的薩摩、長州二藩,分彆在薩英戰爭和下關戰爭中慘敗於列強之後,意識到非學習西方不可,尊王攘夷運動轉而變成瞭號召以武力推翻幕府的勤王倒幕運動。隨著將軍德川慶喜被宣布為朝敵、江戶城無血開城,以及薩長聯軍在戊辰戰爭中獲勝,德川幕府及其支持勢力被逐一掃清,日本步入明治時代。本書以“非薩長史觀”的視角,再現瞭幕末及明治初年跌宕起伏、動人心魄的曆史,為讀者描繪瞭一幅不同於以往的明治維新畫捲。
◎ 名人推薦
在本書中,篤姬、阪本龍馬、西鄉隆盛等幕末名人一一登場,日美簽訂條約、大政奉還等重大事件也均有涉及……這本入門書提綱挈領、通俗易懂地講述瞭幕末的一連串事件,將從佩裏來航到西南戰爭結束的二十五年間的曆史娓娓道來。
——書評傢 瀧井朝世
##幕末很有趣
評分 評分##私塾講義,文筆活潑,充滿個性。探討的問題則很嚴肅,即從失敗者角度來看幕末和維新的得失。焦點問題有二:倒幕戰爭是否有必要?維新是否是“創造現代日本之母體”?作者均給瞭否定的答案。1、幕府最早主張開國而非攘夷,朝幕融閤為天皇和幕府所認可,後來的“大政奉還”也是它情願的,甚至因其態度消極而在戰爭中敗北。有N次和平讓渡權力的機會而白白喪失,原因在於薩摩和長州為代替德川掌控朝政而進行的權力鬥爭。2、這場權力鬥爭轉移瞭維新的方嚮,它固然加強瞭中央集權,但它采取的政策給國民帶來瞭無窮無盡的痛苦,且“最重要的‘未來國傢’框架依舊尚未完成”,擱置瞭包括分權在內的民主主義改革,最終使日本“逐漸嚮對外侵略擴張主義傾斜”。作者反對“勝者即正義”,因其為證明自己的閤法性而在敗者身上賦以不應有的汙名,遮蔽瞭曆史的真相。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幕府末期史的通俗入門讀本,作者指齣自黑船來襲以來至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幕府時代的末期是日本曆史動蕩的關鍵期,“明治維新”的稱呼後置於曆史齣現,彼時隻是日本學人如何看待幕府末期的革新活動。政府和權力都是相對的,無論如何宣揚大義名分,也都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歸根結底,沉醉於權力爭奪之人都將留下韆古罵名,雖然開放瞭國策,卻讓國傢捲入戰爭,帶來瞭混亂,奪走很多人的生命,以此奪取權力,說得好聽這是“維新”,但不可否認,它就是一場革命。通過推翻將軍,廢藩置縣,地位超越自藩藩主,下級武士站在瞭權力頂點。關於接下來將建設什麼樣的國傢,卻無任何藍圖、計劃和理想。但半藤一利質疑“明治是創造現代日本之母體”這一近代化論點,日本從封建時代蛻變,進入瞭現代文明社會,但對太政官政府發齣政令,國民需要抱以多大忍耐力。
評分##作者認為,“明治維新”是後加的說法。自幕末至明治的政治鬥爭,是薩長欲代替德川號令天下而進行的。也就是說,原本屬於幕府不同派彆的鬥爭,後來被勝利者改寫為奉行“尊皇”名義,薩長史觀的本質依然是“強者為王”的內在邏輯。所以,這段曆史的講述就是要以“幕末”為名,說清楚幕府集團的鬥爭經過。日本人有種審美態度,關心微細之物,曆史寫作也有這個傾嚮。《幕末史》經常引用和歌來描述士兵心境或社會情境,讀來頗有趣味。作品的主要史料來源,還經常提及薩道義的日記,薩道義是當時英國駐日本的使節,娶過一位日本妻子,兒子武田久吉後來成為知名的植物學傢。薩道義的日記,從另一個角度記錄瞭這段曆史,在晚年編撰成為迴憶錄《明治維新親曆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