畑中三应子,资深美食撰稿人、编辑。曾任中央公论新社『シェフ・シリーズ』(《厨师系列》) 和『暮らしの設計』(生活的设计) 杂志总编,整理出版多部食文化作品。目前就职于朝日新闻电子版。
译者 曹逸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后于北京语言大学取得同声传译硕士学位。现为自由译者,从事各类日语口译、笔译工作。主要译著有《笃姬》《残秽》《宫崎骏和他的世界》等。
所有食物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在享用食物的时候,我们不单单在吃食物本身,也在同时享用它所包含的信息。只是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更注重的是食物的“量”,不太讲究信息。“量”一旦有了保障,食品在物质层面的“质” (主要是营养) 便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营养达标之后,便正式进入了追求信息的阶段。比如你现在走进超市,会看到豆腐的包装盒上写着“以北海道有机圆黄豆与赤石山脉的泉水为原料,用濑户内海的天然卤水点成的绢豆腐”。单价100日元左右的便利店袋装面包上则写着“以玛雅文明的遗产、全世界最辣的哈瓦那辣椒倾情打造的超辣咖喱包”。现如今,在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上附加一长串信息已成常态。
食品的信息化时代,就是“吃东西不光用嘴,还得用脑”的时代。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食品信息脱离物质属性的食品,作为一种时尚元素为人们享受的时代。
在本书中,畑中三应子将带领大家追溯始于70年代的流行美食史,探索日本社会是如何奔向了 “提拉米苏爆红”,信息的消费又是如何笼罩了日本的饮食文化,今时今日的“万物皆为流行美食”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敢情最近二十年在中国流行的,已经在日本流行过一遍了
评分 评分 评分##其实是比较简洁的日本美食发展史概况,但是还是比较生动幽默,时间线的排列也是可以的。
评分##到处可见的日本美食 说起日料,其实在我们中国也并不少见,城市里遍布各处的居酒屋,外卖app里多种多样的寿司,都是日本美食在中国受到欢迎的表现。 对日本料理的偏见 因为受到地域以及口味的影响,一开始我对日本料理是带有偏见的,总狭隘的认为,日本料理就是寿司(不就是米...
评分 评分 评分##豆知识大集合?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