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结合适当的插图,详细地讲解了与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糖尿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以及糖尿病急症的急救等方面的知识。本书可供普通农村居民阅读,也可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科学知识普及人员用作宣讲材料。
内容简介
《知名医学专家进农家·糖尿病知识问答》针对糖尿病,这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富贵病“,以问答的方式结合适当的插图,详细地讲解了与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糖尿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以及糖尿病急症的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全书以糖尿病为主线,融合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从饮食、运动、烟酒、减肥、心理等多个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全面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本书对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及其危害,促进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简便、通俗,可供普通农村居民阅读,也可供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科学知识普及人员用作宣讲材料。
内页插图
目录
糖尿病知识自测表
《知名医学专家进农家》丛书序
前言
一、糖尿病就在身旁
1.得糖尿病会有哪些表现?
2.得糖尿病的人是哪里出了问题?
3.糖尿病分哪几种类型?
4.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5.你真的不属于容易得糖尿病的人吗?
6.为什么说同时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对生命的威胁很大?
7.得了糖尿病不治疗有什么危险?
8.怀疑得了糖尿病应去哪一级医院和哪个专科看病?
9.怀疑得了糖尿病,看病后应该搞清哪几件事?
10.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定是否得了糖尿病?
11.医生根据什么标准来确定病人是否得了 糖尿病?
12.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13.糖尿病可以根治吗?
14.为什么不必恐惧糖尿病?
15.什么是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16.什么是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17.相信“五驾马车”还是相信广告?
二、糖尿病并发症
(一)一定要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
1.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
2.有哪些急性糖尿病并发症?
3.有哪些慢性糖尿病并发症?
4.避免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什么?
5.避免得糖尿病并发症还应注意什么?
6.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一定要戒烟?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出现哪些表现应想到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表现?
4.为什么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要赶紧去医院?
5.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怎么办?
6.如何避免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三)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
1.什么是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
2.出现哪些表现应想到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
3.为什么发生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时要赶紧去医院?
4.发生糖尿病非酮性高渗综合征怎么办?
(四)糖尿病低血糖症
1.什么是糖尿病低血糖症?
2.出现哪些表现应想到可能是发生了糖尿病低血糖症?
3.发生糖尿病低血糖症什么情况下应赶快去医院?
4.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症怎么办?
(五)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1.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是怎么回事?
2.什么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4.糖尿病病人该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得冠心病?
(六)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
1.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变是怎么回事?
2.什么是脑血管意外?
3.如何判断糖尿病病人可能发生了脑血管意外?
4.糖尿病病人可能发生了脑血管意外怎么办?
5.糖尿病病人该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发生脑血管意外?
(七)糖尿病眼病
1.糖尿病眼病是怎么回事?
2.糖尿病眼病有办法治疗吗?
3.糖尿病病人该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发生糖尿病眼病?
(八)糖尿病肾病
1.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回事?
2.糖尿病病人一定会得糖尿病肾病吗?
3.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办法吗?
4.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
5.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九)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
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怎么回事?
2.糖尿病足是怎么回事?
3.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足?
4.糖尿病足可以治疗吗?
5.如何避免得糖尿病足?
6.怎样进行每日的脚部特别护理?
7.糖尿病病人应怎样保护皮肤?
8.糖尿病病人应该怎样做好口腔保健?
三、妊娠糖尿病
四、糖尿病饮食疗法
五、糖尿病运动疗法
六、糖尿病药物疗法
七、糖尿病病情监测
八、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
精彩书摘
一、糖尿病就在身旁
1.得糖尿病会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经常是“静悄悄”地纠缠上来的,像个“无声杀手”。但是有句话说得对,“糖尿病只有想不到,不会查不出”。只要有些常识,对自己的身体多给一些关注,身体不舒服时不是太不在意,如果得了糖尿病,就能比较早地发现。
得了糖尿病常会有哪些表现呢?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指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指体重减少。
吃得多饭量比以前增大,天天不干活仍然不到饭点就感到肚子饿,即使吃撑了肚子还是感觉没吃饱;
喝得多总感觉口干、舌头发黏,不断地喝很多水(每天可以喝1大暖瓶多水),喝得肚子胀了,仍感到口渴难忍;
尿得多 白天、夜间小便次数和尿量都增多,特别是夜间尿多,常起身上厕所;
体重减少体重一再下降,身体消瘦。
除了上述典型表现之外,糖尿病人还会出现下边的一些不太典型的表现(图1-2):
经常感觉疲劳、全身困乏无力,提不起劲,特别是双腿酸软发沉,老想躺着;
饭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发生心慌、多汗、头晕、饥饿等;
皮肤经常生疖长疮,常化脓,伤口不容易长好,出现脚指头腐烂坏死等;
生育年龄妇女发生过多次流产,生过怪胎、巨大胎儿(胎儿体重≥8市斤);
女性反复发生尿道感染,外阴经常瘙痒;
男性出现阳痿;
发生原因不明的手足麻木、小腿会疼痛、抽筋;
眼睛突然看东西模糊而且原因不明。
前言/序言
我国有13亿人,其中近9亿居住在农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农村的小康作为工作的重点。健康促小康,小康促健康。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健康,需要完善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同时,要让农村居民多懂得一点医学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农村居民掌握了必须懂得的医学知识,就能够自觉行动起来,逐步树立有利于健康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就医习惯,改变有害的不良生活方式,为自身的健康而努力。
面向农村居民普及医学知识,应该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天职。
参与《知名医学专家进农家》这套书编写的,主要是一批有志于面向农村居民普及医学知识的学者。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必需的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为了使这套丛书更加通俗易懂,编写者下了不少工夫,并且在定稿前请一些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农村居民进行了阅读。丛书中多幅生动的插图,则是增加图书可读性的另一番努力。
《健康生活智慧指南》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积极主动地管理自身健康,构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用手册。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变迁,使得维护身体健康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健康信息,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本书旨在为您拨开迷雾,提供一套清晰、系统且可操作的健康管理框架,帮助您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一部分:理解身体的语言——疾病预防的基石 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身体长期失衡的信号。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析人体各个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让您理解身体是如何通过各种信号来反映其健康状况的。我们将探讨: 认识身体的“红灯”: 学习辨别身体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例如持续的疲劳、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皮肤的异常、消化道的困扰等等。理解这些信号的含义,可以帮助您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及时采取行动。 免疫系统的奥秘: 深入了解免疫系统在抵御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以及压力管理来增强免疫力,筑牢身体的天然防线。 炎症与慢性病的关联: 探讨身体慢性炎症与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某些癌症等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识别和控制身体的慢性炎症,是预防和管理这些疾病的重要一步。 环境因素的影响: 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环境污染物(如空气质量、水源、食品安全)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并提供相应的规避和应对建议。 第二部分:饮食的力量——滋养身心的艺术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础,更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本书将引导您重新认识食物的本质,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原则,将其融入您的日常生活: 食物的金字塔与均衡营养: 详细解读各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教您如何构建一个营养均衡的膳食结构,确保身体所需能量和关键元素的充足摄入。 “好”与“坏”的脂肪: 区分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理解它们对心血管健康的差异化影响。学习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类、坚果等,并了解如何限制不健康脂肪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探讨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的区别,以及它们对血糖水平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强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等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蛋白质的选择与需求: 介绍植物性蛋白和动物性蛋白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不同人群的蛋白质摄入建议。 水分的重要性: 强调充足饮水对身体排毒、新陈代谢、体温调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供每日饮水量的参考建议。 烹饪的智慧: 介绍各种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烤、炖,以及如何通过减少油炸、过度加工来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探讨某些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改善情绪波动。 认识食物过敏与不耐受: 帮助读者识别潜在的食物过敏或不耐受的迹象,并提供相应的饮食调整建议。 第三部分:运动的魅力——激活身体的潜能 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减肥或塑造身材,更是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作、提升生活质量的必需品。本书将鼓励您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运动的健康益处: 全面阐述规律运动对心血管健康、骨骼强度、肌肉力量、体重管理、情绪调节、睡眠质量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根据您的年龄、体能水平、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指导您如何科学地制定一份可行且可持续的运动计划。 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强调力量训练对于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并介绍基础的力量训练动作。 心肺功能的提升: 讲解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如何有效锻炼心肺系统,增强耐力。 灵活性与平衡性训练: 介绍伸展运动、瑜伽、太极等如何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减少受伤风险。 运动安全与预防损伤: 提供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拉伸、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运动损伤。 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探讨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时间进行运动,例如利用碎片化时间、选择通勤方式、进行居家锻炼等。 运动与心理健康: 分析运动如何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 第四部分:睡眠的艺术——修复与重生的关键 睡眠是身体进行修复、整合和恢复活力的重要时期。本书将揭示高质量睡眠的奥秘,帮助您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睡眠的重要性: 阐述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认知功能、情绪稳定、免疫力以及荷尔蒙平衡的至关重要性。 睡眠周期的解析: 简单介绍睡眠的不同阶段(浅睡眠、深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 常见的睡眠障碍: 探讨失眠、多梦、睡眠呼吸暂停等常见睡眠问题的可能原因和潜在影响。 建立健康的睡眠环境: 提供关于卧室温度、光线、噪音、床铺舒适度等方面的建议,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睡眠空间。 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 指导您如何通过放松的睡前仪式,如阅读、冥想、温水泡澡等,来帮助身体为睡眠做准备。 避免影响睡眠的因素: 提醒您注意睡前咖啡因、酒精、电子设备的使用以及不规律的作息对睡眠质量的负面影响。 应对时差与倒班工作: 提供针对特定情况下的睡眠调整策略。 第五部分: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内心的平衡之道 长期的压力会对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并引导您关注心理健康: 理解压力的本质: 区分生理性压力和心理性压力,探讨不同类型的压力源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如皮质醇水平的升高)。 识别压力的迹象: 帮助您识别身体和心理上出现的压力反应,如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改变、肌肉紧张等。 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 认知重构: 学习如何挑战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以更积极和现实的态度面对挑战。 放松技巧: 介绍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冥想、正念等方法,帮助您快速进入放松状态。 时间管理与优先级排序: 学习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减少因拖延和任务堆积带来的压力。 建立健康的界限: 强调学会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寻求社会支持: 鼓励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助关系。 情绪管理: 学习如何识别、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健康的途径来处理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的心态: 探讨感恩、乐观、自我同情等积极心理品质对提升幸福感和应对压力的作用。 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告知您识别需要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帮助的迹象,并鼓励您勇敢迈出求助的第一步。 第六部分:健康生活方式的整合与实践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您将以上所有健康要素融会贯通,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制定长远的健康目标: 引导您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且有时间限制(SMART)的健康目标。 循序渐进的改变: 强调小步快跑,逐步引入新的健康习惯,避免操之过急导致挫败感。 应对健康挑战的策略: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健康上的挑战,本书将为您提供应对这些挑战的工具和心态。 保持动力与坚持: 分享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动力,例如记录进展、庆祝小成就、寻找同伴支持等。 终身学习与调整: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鼓励您不断学习新的健康知识,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健康策略。 《健康生活智慧指南》 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您通往更健康、更充实生活的伙伴。它将赋能您,让您掌握管理自身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无论您是希望预防疾病,改善现有健康状况,还是仅仅想过上更积极、更有活力的生活,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发。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健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