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父母的教育智慧决定孩子的成长高度。浓缩家教专家实战经验;传授聪明父母教育法则。
内容简介
儿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有人或许会说是成功,成功自然是需要的,可是成功又是为了什么呢?显然是为了幸福。所以,让儿童获得幸福是儿童教育的根本目标。以我个人的阅读心得来看,孙宏艳的新著《改变孩子一生的8种教育智慧》,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让孩子获得幸福。
作者简介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及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少年儿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青联委员。
先后主持了“多元文化与青少年的成长”、“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适应性”、“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中日韩美高中生比较”、“独二代饮食习惯”等多项研究课题。
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辑出版了《体验成长——青少年民宿地球村》《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培养幼儿好习惯》《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中学生习惯养成策略》《孩子健康生活的6个要领》《孩子有了新朋友》《儿童的名字是今天》《尊重从心开始》《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状况研究报告》等多部重要科研成果。并作为主要作者,撰写、发表文字逾百万字。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让儿童获得幸福是儿童教育的根本目标。这8种教育智慧都是让孩子获得幸福不可缺少的法宝。可以说,父母如果具备这样8种教育智慧。就是孩子获得幸福的根本保证。
——著名教育专家 孙云晓
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着孩子。
——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如果孩子在儿时错过了学习数学和英语,以后再学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若10岁之前不能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也很难成为一种习惯,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授 文龙鳞
目录
第1种 智慧:好父母要天天向上
一、网络时代挑战父母的教育智慧
1.生活在月球上的人
2.从“代沟”到“短路
二、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对抗增加了教育难度
1.“中年剪刀
2.“十字路口
三、好父母需要不断成长
1.现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2.好父母首先要向孩子学习
3.好父母要具备的6个教育理念
四、好父母要做的功课
功课一:测一测您是否是天天向上的父母
功课二:记住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功课三:了解儿童应当享有的权利
功课四:尊重孩子的做事方式(案例讨论)
小结
第2种 智慧:好父母要善于沟通
一、亲子沟通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1.46.2%的父母严重丧失与孩子沟通的能力
2.亲子沟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3.亲子沟通影响孩子的伙伴关系
4.亲子沟通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
5.亲子沟通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亲子沟通的三大障碍
1.没有认识到亲子交流的价值
2.没有时间交流
3.缺乏沟通技巧
三、孩子为什么爱和陌生人说话
1.网络聊天成为孩子们交流的新方式
2.孩子喜欢与陌生人说话的五个原因
3.四类孩子最容易沉迷网络
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2.学会用身体语言沟通
3.发现孩子的感受并共情
4.学会赞扬孩子
5.给予具体指导而不是说教
五、好父母要做的功课
功课一:测一测您会和孩子沟通吗?
功课二:注意避免10个沟通误区
功课三:了解鼓励和称赞的区别
功课四: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案例讨论)
小结
第3种 智慧:好父母要把德商放在首位
一、决定人生成败的不是实力而是道德
1.成功的“二八定律
2.德商比智商更重要
二、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
1.儿童道德发展的基础
2.知情意行缺一不可
三、孩子必须具备的道德智能
1.爱的能力
2.诚实守信
3.责任心
4.共同生活的能力
5.自制力
四、好父母要做的功课
功课一:测一测您会培养孩子的德商吗
功课二:了解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
功课三:扩展阅读:《美德,初入职场的试金石》
功课四:一位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案例讨论)
小结
第4种 智慧:好父母要教会孩子休闲
一、会休闲也是一种能力
1.休闲不是简单的休息
2.休闲使人的潜能最大化
二、孩子的休闲出了什么问题
1.休闲时间仅是成年人的60%
2.近半数孩子只能和父母一起玩
3.半数以上的孩子只能在家玩
4.休闲活动自己说了不算
三、谁剥夺了孩子休闲的权利
1.学习压力成了休闲的最大杀手
2.成年人错误的儿童观
3.缺乏休闲文化和技能
4.休闲场所不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四、好父母要做的功课
功课一:测一测您是否关注孩子的休闲状况
功课二:了解家庭休闲的方向
功课三:了解休闲的3个原则
功课四:借个孩子去旅行(案例讨论)
小结
第5种 智慧:好父母要培养孩子好习惯
一、习惯养成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1.小习惯决定大人生
2.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
3.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4.培养习惯是家庭养育的重要内容
二、家庭习惯养成的两个原则
1.习惯培养要尊重孩子的主人地位
2.习惯培养要按层次进行
三、给父母的五条培养建议
1.注重第一次
2.要求越具体越好
3.行为训练是重要环节
4.多提倡自我教育
5.必要的惩罚是辅助手段
四、好父母要做的功课
功课一:测一测您是否了解习惯养成的方法
功课二:“儿童参与权”的8个阶梯
功课三:学习使用“正强化法”培养好习惯
功课四:按照科学规律培养良好习惯(案例讨论)
小结
第6种 智慧:好父母要成为盟友
一、新“哥德巴赫猜想”:一加一等于几
1.高学历的父母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精彩书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研究员曾说:“习惯之间不能机械地用年龄划分开,如几岁到几岁培养学习习惯,几岁到几岁培养做人习惯,只能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内容、水平、层次上要有差异。比如,对于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就要求他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四年级至六年级,同样是对于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就要求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在初中年龄阶段,要求学生收集、选择、处理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大胆的猜测。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同一个习惯,在内容、水平、要求上都有不同,从第一到第三阶段越来越高。”
·循环说、阶段说、中心扩散说
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教授则建议家庭在培养孩子习惯时,要用好“循环说”、“阶段说”、“中心扩散说”三种理论。①他认为这三种理论共同作用,才能使习惯养成真正达到序列化。希望这三种理论能对父母们有所启发。
“循环说”理论: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循环反复,是螺旋上升的。低年级训练过的,到了中高年级还要经常重复训练,否则很难巩固。因此,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已经培养过某些习惯,父母依然不要放弃,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进行循环,每过一段时间就有意识地强化一下。
“阶段说”理论:习惯形成各有不同的关键期,小学低中高年级有各自的训练重点,父母可以抓住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来进行教育。父母要分析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本年龄阶段的习惯进行培养,不能心急。
“中心扩散说”理论:行为习惯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体系,要把所有的行为习惯都在短时间内培养好是不可能的。
《心之沃土:点亮孩子成长之路的智慧之光》 在浩瀚的育儿海洋中,我们常常感到迷失,渴望寻找到指引方向的灯塔。这本书,并非一套固定的教条,也不是对已知理论的简单复述,它是一扇窗,一扇通往更深刻理解孩子内心世界,并激发其内在潜能的窗户。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拥有无限的生长可能,而父母与教育者,便是那精心的园丁,负责为这颗种子提供最适宜生长的土壤、最恰当的养分,以及最温暖的阳光。 本书致力于探讨那些潜移默化、却能对孩子一生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洞见。它不拘泥于年龄段的划分,不局限于学科的界限,而是从更宏观、更本质的层面,去审视如何才能真正“教育”一个生命。在这里,我们拒绝空泛的口号,拒绝速成的技巧,取而代之的是对教育本质的深邃追问,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这些智慧融会贯通,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 第一卷:理解的艺术——看见孩子灵魂深处的呼唤 “看见”是教育的起点。我们常常急于“塑造”,却忽略了“理解”。在这一卷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放下成人的预设,真正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情感。 倾听的耳朵,看见的眼睛: 我们将学习如何辨别孩子话语背后的真实需求,不仅仅是表面的诉求,更是深层的情感表达。这包括学习观察孩子的非语言信号,理解他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我们会探讨积极倾听的技巧,如何创造一个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敞开心扉的沟通环境。这并非简单的“听他们说话”,而是用同理心去连接,去感受他们此刻的情绪和困境。 情绪的语言: 孩子的情绪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媒介。我们不回避孩子的情绪,无论是喜悦、愤怒、沮丧还是恐惧,而是学习如何解读这些情绪背后的信号,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并引导孩子学会认识、接纳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的韧性,让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至于被负面情绪压垮。 个性的珍视,差异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发展节奏。本书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反对“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我们鼓励父母和教育者去发现并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而不是试图将他们塑造成统一的模式。理解不同性格类型孩子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是培养自信和独立人格的关键。 玩乐的价值,想象的翅膀: 游戏并非只是消遣,而是孩子学习和探索世界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将深入挖掘玩乐的教育意义,强调自由玩耍在激发孩子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技能以及情绪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我们鼓励家长提供开放式的玩具和环境,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在游戏中探索无限可能。 第二卷:引导的力量——播撒智慧的种子 “引导”并非“控制”。在这一卷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以智慧的方式,为孩子的人生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好奇心的燃料,探索的勇气: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驱动力。我们将教授如何点燃并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未知。这包括创造鼓励提问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陪伴孩子一起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我们强调,保护孩子的探索欲,就是保护他们学习的动力。 规则的温度,界限的清晰: 规则和界限并非束缚,而是爱的体现,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律能力的重要工具。我们将探讨如何制定合理、清晰、富有弹性的规则,并以积极、尊重的态度来执行。这包括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强迫遵守。我们也将讨论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挫折的洗礼,成长的阶梯: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不回避挫折,而是将其视为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本书将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培养他们的韧性和毅力。我们强调,父母和教育者应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包办者,让孩子在经历风雨中学会独立和坚强。 自主的芽,责任的果: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是赋予他们未来力量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逐步放手,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这包括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自主性的培养,将为他们日后独立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卷:陪伴的温度——生命中最温暖的联结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幸福的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在场: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陪伴”有时流于形式。本书将强调“高质量的在场”,这意味着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将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更多有意义的亲子时光,即使是短暂的互动,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情感的港湾,心灵的慰藉: 父母和教育者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我们将探讨如何成为孩子情感上的港湾,在他们感到不安、沮丧时,给予温暖的支持和安慰。这包括学会表达爱,建立牢固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人可以依靠。 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 孩子是看着我们成长的,我们的行为是他们最好的教材。本书将强调榜样的力量,鼓励父母和教育者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教育的智慧。我们会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展现积极的生活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共同成长的旅程: 教育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一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我们将鼓励父母和教育者保持开放的心态,从孩子身上学习,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相信,当我们将自己视为学习者,与孩子一起探索和成长时,教育将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心之沃土:点亮孩子成长之路的智慧之光》是一场关于爱的探索,一次关于理解的实践,一场关于生命连接的旅程。它提供的是一种视角,一种方法,一种对教育更深层次的体悟。它期待与您一同,用心耕耘,用爱浇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心之沃土上,自由舒展,茁壮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