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法化學說(第2版)

語法化學說(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鮑爾·J·霍伯爾,伊麗莎白·剋勞絲·特拉格特 著,梁銀峰 譯
圖書標籤:
  • 語法學
  • 化學
  • 語言學
  • 認知科學
  • 隱喻
  • 概念隱喻
  • 認知隱喻
  • 框架語義學
  • 語言哲學
  • 修辭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9061833
版次:2
商品編碼:1008352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8
字數:33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語法化學說》(第2版)自一版以來的十年間,湧現瞭大量新的理論上和方法論上的問題,第二版據此對一版進行瞭全麵的修訂,這次修訂還大大擴充瞭參考書目。第二版對近年來爭論的熱點問題,即演變的單嚮性和在剋裏奧耳化中語法化的作用尤為關注。
  對所有關注語法形式發展的語言學傢來說,《語法化學說》將是一本富有價值而引人入勝的教科書。人類學和心理學方麵的讀者也將會欣賞《語法化學說》(第2版)對於語言、結構和運用之間相互作用所反映齣來的真知灼見。

內容簡介

  本書綜閤介紹瞭語法化學說,即藉以使詞匯項和結構進入某種語言環境以錶示語法功能的演變,一旦這些詞匯項和結構發生瞭語法化,它們繼續發展齣新的語法功能。因此,名詞和動詞可以曆時演變為語法成分,如格標記、句子連接詞和助動詞等。兩位作者綜閤瞭語言學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包括曆史語言學、話語分析和語用學等。資料取自多種語言,包括埃維語、芬蘭語、法語、印地語、赫梯語、日語、馬來語等,其中尤以英語為主。
  本書自一版以來的十年間,湧現瞭大量新的理論上和方法論上的問題,第二版據此對一版進行瞭全麵的修訂,這次修訂還大大擴充瞭參考書目。第二版對近年來爭論的熱點問題,即演變的單嚮性和在剋裏奧耳化中語法化的作用尤為關注。
  對所有關注語法形式發展的語言學傢來說,《語法化學說》將是一本富有價值而引人入勝的教科書。人類學和心理學方麵的讀者也將會欣賞本書對於語言、結構和運用之間相互作用所反映齣來的真知灼見。
  鮑爾·J·霍伯爾 (JPAUL J. HOPPER )是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文學科的傑齣教授,他齣版的著作有《語法化學說》(與Elizabeth Closs Traugott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1993年)、《語法簡述》(1999年)、《語法化的限製》(與Anna Guacalone�睷amat閤編,1998年)、《頻率與語言結構的産生》(與Joan Bybee閤編,2001年)。
  伊麗莎白·剋勞絲·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是斯坦福大學語言學係和英語係教授。她齣版的著作有《英語曆史句法》(1972年)、《文學學生的語言學》(與Mary L. Pratt閤作,1980年)、《語法化學說》(與Paul J. Hopper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1993年)、《語義變化的規則性》(與Richard B. Dasher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2001年)。

作者簡介

  鮑爾·J·霍伯爾 (JPAUL J. HOPPER )是卡內基梅隆大學人文學科的傑齣教授,他齣版的著作有《語法化學說》(與Elizabeth Closs Traugott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1993年)、《語法簡述》(1999年)、《語法化的限製》(與Anna Guacalone�睷amat閤編,1998年)、《頻率與語言結構的産生》(與Joan Bybee閤編,2001年)。
  伊麗莎白·剋勞絲·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是斯坦福大學語言學係和英語係教授。她齣版的著作有《英語曆史句法》(1972年)、《文學學生的語言學》(與Mary L. Pratt閤作,1980年)、《語法化學說》(與Paul J. Hopper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1993年)、《語義變化的規則性》(與Richard B. Dasher閤作,劍橋大學齣版社,2001年)。

目錄

導言

第二版序言與緻謝

1 前言
1.1 引言
1.2 什麼是語法化瞭的形式?
1.2.1 語法形式的初步分類
1.2.2 斜坡
1.2.3 迂說法和附加詞綴法
1.3 語法化再舉例
1.3.1 Lets
1.3.2 一個西非標補詞
1.3.3 一緻關係標記
1.4 語法化和語言結構
1.5 語法化和語言演變的方嚮性
1.6 結論

2 語法化的曆史
2.1 引言
2.2 早期的語法化研究
2.3 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語法化研究
2.4語法化研究的最近趨勢

3 機製:重新分析和類推
3.1 引言
3.2 關於演變的一些背景設想
3.2.1 歸納、演繹和估推
3.2.2 誰是語言學習者?
3.2.3 遺傳天賦問題
3.2.4 創新和擴展
3.3 重新分析
3.3.1 法語的屈摺將來時
3.3.2 英語的情態助動詞
3.4 重新分析的獨立性和語法化
3.4.1 詞序演變
3.5 類推/規則的泛化
3.6 重新分析和類推的不同結果
3.7 結論

4 語用因素
4.1 引言
4.2 推理和意義演變
4.2.1 語義學和語用學
4.2.2 形式意義之間的關係:同形異義和一詞多義
4.2.3 會話和會話推理
4.3 語用推理在語法化中的作用
4.3.1 隱喻過程
4.3.2 轉喻過程
4.4 作為解決問題的隱喻和轉喻
4.5 語用強化和“淡化”
4.6 結論

5 單嚮性假設
5.1 引言
5.2 泛化
5.2.1 意義的泛化
5.2.2 語法功能的泛化
5.3 非範疇化
5.3.1 從名詞到詞綴的斜坡
5.3.2 從動詞到詞綴的斜坡
5.3.3 多重路徑
5.4 參與單嚮性的某些過程
5.4.1 特化
5.4.2 分化
5.4.3 更新
5.5 單嚮性的共時結果:層次
5.6 頻率
5.6.1 頻率結果
5.6.2 頻率的共時研究
5.6.3 頻率的曆時研究
5.7 單嚮性的反例
5.8 構擬過程中單嚮性的使用
5.9 結論
6 從句內部的形態演變

6.1 引言
6.2 形態化
6.2.1 附著形式的某些特徵
6.2.2 附著形式的位置
6.2.3 融閤過程和語素次序中的語義“相關”因素
6.2.4 形態化過程中的語音伴隨物
6.3 聚閤體的發展
6.4 論元結構標記: 功能語義等級和形態泛化
6.4.1 波斯語中的賓語標記
6.4.2 從統計學角度看作格標記
6.5 喪失
6.6 結論

7 跨從句的語法化
7.1 引言
7.2 從句組閤結構斜坡
7.2.1 並列結構
7.2.2 主從結構
7.2.3 從屬結構
7.3 從句連接成分的語法化
7.4 復閤句結構的發展舉例
7.4.1 英語的That補語
7.4.2 阿卡底亞語的引用say結構
7.4.3 英語和赫梯語中的關係從句
7.5 從復閤句到簡單從句
7.5.1 拉薩語中從從句鏈接到動詞屈摺
7.5.2 兩個連接從句重新分析為單一從句
7.5.3 當代英語中從主要從句結構到句子狀語
7.6 從句組閤中單嚮性的一些反例
7.7 結論

8 極端語言接觸環境下的語法化
8.1 引言
8.2 皮欽語和剋裏奧耳語的基本特徵
8.2.1 皮欽語的一些特徵
8.2.2 剋裏奧耳語的一些特徵
8.3 皮欽語和剋裏奧耳語對語言演變的啓示
8.3.1 兒童語言習得和成人語言習得的對比
8.3.2 簡化和細化
8.4 皮欽語和剋裏奧耳語對於語法化的具體啓示

9 結語和對於今後工作的建議
參考文獻引用語言目錄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2 語法化的曆史
  2.1 引言
  語法化是對語法形式的研究,但語法形式不能定義和看作靜止的客體而應該定義和看作經曆演變的實體。語法化已經擁有瞭眾多的研究學者,並已獲得瞭基於許多不同的方式對它的特點所進行的描述,在各個時期它都占據瞭語言學的中心或者次要位置。在本章中,我們將對早期語法化研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思想作一個簡要概述,提及一些對該分支感興趣的當代語言學傢,簡短概括一些最新的研究進展。有關其他語法化曆史的概述可參看C.Lehmann(1995[1982])以及Heine,Claudi和Hunnemeyer(1991a)。
  2.2 早期的語法化研究
  “語法化”這個詞明顯是由法國語言學傢Antoine Meillet創造的,他又是一位印歐語係語言學傢,曾一度是索緒爾的學生。在一個著名的定義中,Meillet寫下“語法特點歸因於以前的自主詞”(Meillet 1912:131)。不過Meillet關於語法形式來源的想法是建立在更早的前人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即堅定地假設人類的言語經曆瞭演化式的發展。
  關於語法形式的來源,最為復雜的探索大概是由德國哲學傢和人文主義者Wihelm von HLImboldt(1767-1835)提齣來的。在一篇於1822年發錶的名為“關於語法形式的産生及其對思想進化的影響”的演講中,Humboldt提齣語言的演化階段早於人類語言的語法結構,處於這種演化階段的語言隻能錶達具體的想法。他認為語法是通過處於明顯階段中的具體想法的相配逐漸演化産生的。
  在第一階段,隻有事物可以指稱,具體物體的相互關係由於在話段中無法清晰地錶達齣來,不得不依靠聽話人來推斷。按現代術語,我們姑且把這個階段稱之為“語用的”或“基於話語的”階段(Giv6n1979:223)。最後,那些被提及物體的某種次序逐漸成為慣例,於是這種固定的詞序引齣第二個階段(今天我們姑且稱之為“句法的”)。在這個階段,某些詞開始在“實質的”(即具體的)意義和形式的(即結構的或語法的)意義之間搖擺不定,其中一些詞在話段中專門用於承擔更多關係的功能。在第三個階段,這些功能詞鬆散地附加於實質詞;按現代術語,姑且把這個階段稱之為“附著化”階段。這樣,“黏著性的”成對組閤齣現瞭,這個二項組閤由一個實質詞和一個關係詞組成。在第四個階段,這些黏著性的成對組閤融閤為綜閤的單一復閤詞。現在同時包含實質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乾和(屈摺)詞綴産生瞭;我們姑且把這個階段看作“形態”階段。在第四個階段,其中的一些功能詞會以錶示語法關係的純粹形式指示詞的身份繼續存在。功能詞的存在可由它們的形式和意義得以反映齣來;在長期的使用中,它們的慣用意義逐漸喪失,語音也逐漸弱化。

前言/序言

  
《語法化學說(第2版)》圖書簡介 前言 語言,作為人類思維的載體和情感交流的橋梁,其奧秘無窮。理解語言的運作機製,掌握精確而富有錶現力的錶達方式,是學術研究、文學創作、甚至日常生活溝通的關鍵。在紛繁復雜的語言現象背後,隱藏著一套嚴謹而深刻的邏輯體係,這便是語言的“語法”。《語法化學說(第2版)》正是緻力於揭示這套體係的內在規律,從全新的視角,以一種融匯貫通的“化學”思維,來解析語言的結構、功能及其演變。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枯燥的語法規則,而是將語法視為一種動態的、具有分子式般精確性的“物質”,通過“反應”、“結閤”、“催化”、“沉澱”等化學過程的比喻,來解釋語言單位如何組閤、轉化,以及詞語和句子在特定語境下所産生的“化學反應”——即意義的生成與變化。第二版在第一版堅實的基礎之上,進行瞭內容的深化與拓展,吸收瞭最新的語言學研究成果,並在理論闡釋、案例分析以及方法論上都力求更加精煉與完備。 第一部分:語法之基——語言分子的構成與性質 語言的最小單位並非孤立存在,如同構成物質的原子,它們具有特定的“性質”和“反應性”。本部分將深入剖析構成語言的基本元素,並闡釋它們如何具備成為語言“分子”的潛質。 詞匯的原子論:意符的構成與詞性 本書將詞匯視為語言世界的基礎“原子”,每一個詞匯都承載著特定的“意符”,即聲音、形狀與意義的結閤體。我們將從“意符”的構成齣發,解析詞匯的內部結構,並引入“詞性”的概念。詞性並非靜態的分類,而是描述瞭詞匯在語言“反應”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如同某些原子更傾嚮於形成陽離子,某些則易於形成陰離子。我們將探討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核心詞性,以及介詞、連詞、助動詞等功能性詞匯,它們在構建句子“分子”的過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尤其將深入分析某些詞匯的“多重性質”,即它們在不同語境下可以呈現齣不同的詞性,這如同某些元素可以錶現齣不同的氧化態,展現齣其豐富的“反應”潛力。 語法的分子鍵:詞語的組閤與語序 當詞匯“原子”相互吸引、結閤時,便形成瞭更復雜的語言“分子”,即短語和句子。本部分將重點探討“分子鍵”的形成機製,即詞語之間的組閤規則。我們將引入“語序”作為核心的“鍵閤力”,解析不同語言在語序上的差異如何影響句子結構的穩定性與意義的錶達。我們會分析主謂賓、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如何通過特定的語序來確立。例如,漢語的“定語+中心語”和英語的“modifier+head”結構,雖然形式不同,但其“粘閤”作用卻異麯同工。我們將探討那些不受語序限製,僅靠詞匯本身的“化學性質”即可確立關係的語言現象,以及語序在補充、強化意義方麵所扮演的角色。 句法的反應方程式:主謂結構與謂語成分 句子是語言最基本的“反應方程式”。本部分將聚焦於句子的核心——主謂結構,將其視為一個化學反應的核心“反應物”與“産物”的關係。我們將深入分析謂語的構成,包括動詞、名詞性謂語、形容詞性謂語等,以及它們與主語之間如何形成“主謂一緻”的“化學平衡”。我們將探討謂語動詞所代錶的“反應類型”,例如,及物動詞需要“反應物”接收“反應”,不及物動詞則獨立完成“反應”。句子中的賓語、補語、狀語等成分,則如同反應過程中的“催化劑”、“副産物”或“反應條件”,它們極大地影響著整個“反應”的走嚮和結果。 第二部分:語法之變——語言的催化與轉化 語言並非靜止不變的化學體係,它時刻處於動態的“催化”與“轉化”之中。本部分將探討詞語和句子在特定語境下的“化學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豐富語言的錶達力。 語境的催化作用:意義的生成與歧義的産生 詞語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高度依賴於其所處的“語境”。本部分將深入闡釋“語境”如同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或“反應環境”,它能夠激活詞匯的潛在意義,生成新的含義。我們將探討同音詞、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異化”現象,以及隱喻、轉喻等修辭手法如何通過“化學轉化”來創造齣更加生動形象的錶達。同時,我們也將分析“語境”如何在某些情況下導緻“反應失控”,産生“歧義”,即同一個句子在不同語境下可能具有多種解釋,這如同某些反應條件下的副反應增多。 時態、體態與語氣的化學反應:事件的演繹與主觀視角 語言能夠精準地描繪事件的發生過程、持續時間以及說話人的主觀態度,這如同化學反應中的“時間”、“能量”和“催化劑”對反應進程的影響。本部分將以“化學反應”的視角,解讀時態、體態和語氣的語法功能。時態如同記錄“反應”發生的時間點,體態則描述“反應”的進行狀態(開始、持續、完成),語氣則反映說話人對“反應”的態度(肯定、否定、疑問、祈使)。我們將分析不同語言如何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來錶達這些細微的語義差彆。 句法的轉化與嵌套:復雜句的構建與信息層次 簡單的句子可以通過“化學反應”組閤成更加復雜的結構,以承載更豐富的信息。本部分將重點探討復雜句的構建機製,包括並列句、復閤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的形成。我們將把這些復雜的句式視為“多步反應”或“套管式反應”,分析它們如何通過“嵌套”和“關聯”來組織信息,形成清晰的邏輯層次。例如,定語從句如同在“主反應”的基礎上進行的“附加反應”,它為被修飾語添加瞭更多的“化學性質”描述。 第三部分:語法之發展——語言的演變與規律 語言是生命體,具有演進的特性。本部分將從“化學演變”的宏觀視角,審視語言的長期發展規律。 語言的“同位素”與“異構體”:方言與變體 同一門語言在不同地區、不同社群的傳播,會産生“同位素”般的變體,即方言。本部分將分析方言的形成機製,將其類比為化學物質在不同環境下的“同位素效應”,即基本化學性質相似,但在某些細微的“反應性”上存在差異。我們將探討詞匯、語音、語法的“異構現象”,以及這些變體如何共同構成瞭語言的豐富“化學譜係”。 語言的“化石化”與“新生成”:詞語的消失與創造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認知的變化,某些詞語會逐漸“化石化”而消失,新的詞語則不斷“新生成”。本部分將從“化學演變”的角度,探討詞語的生命周期。我們將分析導緻詞語消失的原因,例如概念的過時、社會習慣的改變等,並將其視為一種“化學衰變”。而新詞的産生,則如同在新的“催化劑”作用下發生的“新化學反應”,它們反映瞭人類對新事物的命名和對舊概念的重新解讀。 語言接觸的“催化聚閤”:混閤語與藉詞現象 不同語言之間的接觸,會産生“催化聚閤”效應,即相互影響,産生混閤語和大量的藉詞。本部分將以化學反應中的“催化聚閤”來比喻語言接觸帶來的深刻變化。我們將分析藉詞的來源、傳播途徑以及它們如何融入目標語言的“化學體係”,豐富原有的詞匯“庫”,甚至改變原有的語法“結構”。 結語 《語法化學說(第2版)》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的視角,不僅幫助讀者掌握語言的語法規則,更能激發讀者對語言的深層理解與探索興趣。語言的魅力,在於其內在的邏輯秩序與外在的靈活多變。通過“語法化學”的視角,我們得以窺見這門精妙絕倫的“學科”的本質,從而在我們的語言實踐中,更加遊刃有餘,創作齣更加精準、生動、富有生命力的錶達。本書旨在成為一本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的語言學入門讀物,適閤對語言學感興趣的各界人士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注意到這本書的索引和目錄設計做得極為齣色,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特定信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效率的福音。所有的關鍵術語和概念都標注得清清楚楚,並且相互之間的引用關係也梳理得井井有條。更值得稱贊的是,書後附帶的延伸閱讀和資源列錶,為我們指明瞭進一步深造的方嚮。這些推薦的資料並非隨意的堆砌,而是經過作者精心篩選的,它們與正文內容形成瞭完美的互補和延伸。這錶明作者在構建這本書時,已經將讀者的後續學習路徑也考慮進去瞭,它成功地將自己打造成瞭一個知識體係的“導航中心”,而非一個孤立的信息源。這種構建知識生態的用心,讓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學術責任感。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種偏學術性的書籍抱有很強的畏難情緒,擔心內容過於晦澀難懂,充斥著大量隻有圈內人纔懂的“黑話”。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在復雜概念的闡釋上展現瞭驚人的清晰度和耐心。他們似乎深諳如何將高深的理論拆解成易於消化的模塊,並且善於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生活化的案例來輔助理解。我發現,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些概念的讀者,也能通過循序漸進的閱讀,構建起紮實的理解基礎。特彆是對於那些跨學科的交叉點,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沒有讓任何一方的知識體係顯得薄弱,反而構建起一座堅固的知識橋梁。這種教學相長的寫作風格,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我的專業資料庫,發現很多工具書的更新速度簡直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但這本書的更新頻率和內容深度絕對是行業內的標杆。它似乎能預見到未來幾年領域內可能齣現的關鍵轉摺點,並且提前做瞭非常詳盡的鋪墊和分析。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幾個前沿理論的深入探討,作者並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概念闡述,而是挖掘瞭其背後的邏輯鏈條和實際應用中的復雜性。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深度研討,每一個章節的邏輯銜接都非常順暢自然,能夠引導讀者逐步建立起更宏大、更係統的認知框架。這種前瞻性和思辨性,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寶貴特質。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紙張的質感摸起來非常舒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足瞭功夫的精品。封麵設計簡約又不失大氣,配色方案非常協調,黑白灰的組閤既專業又耐看,放在書架上絕對是一道風景綫。內頁的排版布局也相當人性化,字體的選擇清晰易讀,段落之間的留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印刷質量更是挑不齣毛病,墨跡均勻飽滿,完全沒有齣現洇墨或者模糊的情況。對於我這種對書籍實體質量有較高要求的讀者來說,光是上手這本書的體驗就已經值迴票價瞭。而且,這本書的開本設計也很閤理,既方便攜帶,又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可以說在物理層麵上就提供瞭非常優質的閱讀載體。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簡直超乎想象,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的陳述,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冊和問題解決指南。在處理實際工作中的瓶頸問題時,我習慣性地翻開它,往往能在特定的章節找到立竿見影的啓發或者直接的解決方案路徑。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其齣色,它們選取自真實世界中具有代錶性的復雜場景,作者在剖析這些案例時,展示瞭如何將書本上的原則靈活地應用到變化莫測的實踐中去。這種“知行閤一”的寫作理念,讓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充滿瞭行動的驅動力,它激勵我不僅僅停留在“知道”,更要去“做到”和“優化”。對於追求效率和實效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是無價的資源。

評分

語法化問題參考書目,還不錯

評分

有這本書的英文版,所以想買個中文版來看看,梁銀峰翻譯的水平如何還不知道,不過書很新

評分

書不錯,是老師推薦的必讀書目,值得一讀

評分

普通人的追求通常會被簡化為對物質財富的占有。影片情節簡單,人物單純,背景也並不復雜。青年農民工小貴,城市貧民子弟小堅,分彆串起影片敘事主綫,一輛單車,兩個人物,同一個故事。

評分

適閤專業人士閱讀,翻譯的,看著省力

評分

印刷好,送貨快

評分

語法化問題參考書目,還不錯

評分

老師推薦的書本~要細讀

評分

為瞭湊齊三百元返還一百元,一下買瞭好多書,寫評論好纍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