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 [Pioneer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How the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and Monopoly Took Shape]

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 [Pioneer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How the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and Monopoly Took Shap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漢洪 著,[荷] 亨蘭·W·狄雍,[美] 謝潑德威廉·G·謝潑德(William.G.Shepherd) 編,蒲艷,張誌奇 譯
圖書標籤:
  • 産業組織
  • 競爭理論
  • 壟斷理論
  • 經濟學史
  • 哈佛學派
  • 市場結構
  • 企業行為
  • 經濟學
  • 曆史
  • 先驅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經濟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5891593
版次:1
商品編碼:10095175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Pioneer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How the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 and Monopoly Took Shap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6-0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部內容豐富的著作頌揚並展示瞭先哲們的學說,這些學說是現代産業組織經濟學領域的基石,其核心是探索支配現代市場體係的兩種強大力量;競爭與壟斷。幾百年來,歐洲和美洲的先哲們開創性研究形成和發展瞭這一領域,而産業組織學說也正是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學術探討中逐漸豐富起來的。這部劃時代的著作包含瞭對歐洲和北美洲所有重要先哲的專傢介紹。
  《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還揭示瞭公共政策——包括反壟斷和規製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解除規製——是如何促進或阻礙經濟發展的。通過《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讀者將會領略到各位先哲的學術思想、各種理論學說和政策以及各種理論紛爭。在這些先哲中,有些倡導自由市場,有些贊同流行的價值觀,但他們卻都緻力於健康、有序和公平的經濟發展。《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的編撰者們以中立的態度、清晰流暢的文字介紹瞭該領域的學者、思想和爭論。
  對現代經濟發展及其問題感興趣的學者們將會發現,《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對此提齣瞭深刻的見解。對於經濟理論專業的師生和研究人員,以及從事産業組織理論的概念和主題的演變過程研究的的人員來說,這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亨利·W·狄雍,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榮譽教授,威廉·G.謝潑德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經濟學榮譽教授。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本書是從事産業組織理論研究的人員必備的一本工具書。編撰者憑藉其淵博的知識,為讀者提供瞭有價值的研究資料,使讀者能夠瞭解那些塵封巳久、為世人所忽略的學者們的思想,這些思想是産業組織理論不可或缺的。”
  ——威廉·J·鮑莫爾,美國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目錄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緻謝
産業組織理論先驅及相關議題導論
威廉·C·謝潑德/亨利·W·狄雍
第一部分 歐洲的市場理論和先驅
第1章 歐洲的市場理論和先驅導論
亨利·W·狄雍

第2章 歐洲的市場理論
亨利·W·狄雍
2.1 中世紀時期的市場理論
2.2 巴黎學者對經院學派經濟學做齣的貢獻
2.3 經院學派對“競爭”的理解
2.4 經院學派對“壟斷”一詞的運用
2.5 公正價格
2.6 變動價格與固定價格
2.7 企業傢理論基礎
2.8 利益衝突
2.9 競爭與不確定性
2.10 博多的創新理論
2.11 進齣口商與貿易機會
人物介紹
亞當·斯密(1723-1790年)
亨利·W·狄雍

第3章 19世紀和20世紀德語區經濟學傢
亨利·W·狄雍
3.1 導論
3.2 生産同心圓環
3.3 資本與勞動的生産率
3.4 企業傢的作用
3.5 勞動與工資
3.6 實證檢驗
3.7 卡爾·門格爾(KarlMenger,1840-1921年):消費者隱私
3.8 奧地利學者的競爭與壟斷觀念
3.9 1960年以來動態市場理論的蓬勃發展
3.10 對最優競爭的爭論
人物介紹
1.海因裏希·馮·斯坦剋爾伯格(1905-1946年)
彼得·歐伯恩德和托馬斯·魯道夫
2.艾倫斯特·休茲(1922年- )
彼得·歐伯恩德和托馬斯·魯it31
3.埃裏希·霍普曼(1923年- )
彼得·歐伯恩德和托馬斯·魯道夫
4.艾哈特·卡岑巴赫(1931年- )
彼得·歐伯恩德和托馬斯·魯道夫

第4章 低地國傢的市場理論
亨利.W.狄雍
4.1 19世紀低地國傢的市場理論
4.2 20世紀低地國傢的市場理論
人物介紹
亨剋·維爾姆·蘭博斯(1916-2004年)
亨利.W.狄雍

第5章 法國有關産業問題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雅剋.德.班德特
5.1 導論
5.2 前一時期傳承下來的優秀思想
5.3 1880-1940年法國的産業經濟學先驅
5.4 20世紀中葉法國的産業經濟學先驅
5.5 法國産業經濟學學派的齣現
人物介紹
1.讓.巴蒂斯特.薩伊(1767-1832年)
雅剋.德.班德特
2.弗朗剋斯.配魯剋斯(1903-1987年)
雅剋.德.班德特

第6章 意大利的産業經濟學
帕特裏茲歐·比安奇
6.1 意大利産業經濟學的近代起源
6.2 意大利遲來的産業發展——《工業論》的作用
6.3 阿爾博多·本尼都斯和意大利的産業重組
6.4 帕斯科爾·撒拉切諾與意大利的工業發展
6.5 弗朗科·莫米利亞諾、傑阿吉·弗阿和阿德雷安諾·奧立維弗
6.6 帕羅·賽羅斯·拉比尼和費德力剋·坎菲的經濟規劃及其影響
6.7 工業區研究和産業經濟學的發展

第7章 英國3位經濟學傢對産業經濟學發展做齣的貢獻
邁剋爾.A.尤頓
7.1 導 論
7.2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7.3 菲利普·薩金特·弗洛蘭斯
7.4 愛德華·奧斯汀·戈西奇·羅賓遜
人物介紹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年)
亨利.W.鍬雍

第8章 1880-1980年斯堪的納維亞國傢的産業經濟學
尼古拉·J·福斯 彼得·莫裏嘉達
8.1 導論
8.2 方法與資料來源
8.3 丹麥
8.4 挪威
8.5 瑞典
8.6 結語

第二部分 關國和加拿大的産業組織理論先驅
第9章 北美洲産業組織理論先驅導論
W.C.謝潑德
9.1 簡介
9.2 産業組織領域的核心理論
9.3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基本概念與方法的確立
9.4 1900-1930年市場的連續動蕩引發瞭針對準壟斷企業
(如標準石油和美國煙草公司)的新的研究和新的規製政策
9.5 重要的20世紀30年代:在大型企業、寡頭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構-行為-績效(簡稱SCP或SBP範式)、“可行性競爭”,以及有效規製等方麵的理論創新
9.6 20世紀40年代:熊彼特和博弈論
9.7 20世紀50年代:關於嚴格寡頭、進入壁壘、抗衡力量及其測度的創新研究
9.8 20世紀60年代:産業組織理論豐富起來,對創新、集中度測算、大企業X-非效率的研究以及對規製的質疑
9.9 20世紀70年代:産業組織理論更為豐富多樣,逐漸轉嚮自由市場理論和博弈論,解除規製風生水起
9.10 1980~1985年:純理論的發展以及自由市場思想的風行

第10章 20世紀30年代之前美國和加拿大産業組織理論先驅
1.小查爾斯·埃利特
F·M·謝勒
2.亨利·卡特·亞當斯
亨利·M·特賓
3.約翰·貝茨·剋拉剋
約翰·霍華德·布朗
4.傑裏邁亞·W·詹剋斯
約翰·霍華德·布朗
5.約翰·莫裏斯·剋拉剋
威廉·L.鮑德溫
6.喬治·沃德·斯托金
威拉德·F·穆勒
7.馬丁·C·格利薩
亨利·M·特賓

第11章 20世紀3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的産業組織理論先驅
1.加德納·C·米恩斯
約翰·霍華德·布朗
2.愛德華·黑斯廷斯·張伯倫
威廉·L·鮑德溫
3.詹姆斯·C·邦布萊特
亨利·M·特賓
4.哈羅德·霍特林
約翰·霍華德·布朗
5.愛德華·S·梅森
威廉姆·C·謝潑德

第12章20世紀40-50年代美國和加拿大的産業組織理論先驅
1.約瑟夫·A·熊彼特
F·M·謝勒
2.莫裏斯·A·阿德爾曼
威廉姆·C·謝波德
3.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
威廉姆·C·謝潑德
4.阿爾弗雷德·E·卡恩
威廉姆C·謝潑德
5.沃爾特·亞當斯
詹姆斯·A·布魯剋
6.喬·S·貝恩
理查德·E·凱夫斯
7.威拉德·弗裏茨·穆勒
布魯斯·馬裏恩
8.卡爾·凱森
威廉姆·G·謝潑德
9.唐納德·F·特納
威廉姆·C·謝潑德
10.喬治·約翰夫·斯蒂格勒
薩姆·佩茲曼
11.威廉·J·鮑莫爾
斯蒂芬·馬丁
12.約翰·羅伯特·邁耶
約翰·C·斯派切爾斯基

第13章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美國和加拿大的産業
組織理論先驅
1.理查德·E·凱夫斯
威廉·S·科馬諾
2.利蘭.L·約翰遜
威廉姆·C·謝潑德
3.倫納德·W·韋斯
F·M·謝勒
4.雅各布·施莫剋勒
F·M·謝勒
5.弗雷德裏剋·M·謝勒
約翰·E·誇剋
6.威廉姆·C·謝潑德
約翰·霍華德·布朗
7.哈維·J·萊賓斯坦
威廉姆·C·謝潑德
8.威廉·S·科馬諾
威廉姆·C·謝潑德
9.奧利弗·E·威廉姆森
威廉姆·C·謝潑德
10.哈羅德·德姆賽茨
威廉姆·C·謝潑德
1L保羅·W·邁卡沃伊
威廉姆·C·謝潑德
12.亨利·M·特賓
威廉姆·C·謝潑德
13.丹尼斯·C·穆勒
史蒂芬·馬丁
14.羅傑·C·諾爾
威廉姆·C·謝潑德
15.薩姆·佩茲曼
威廉姆·G·謝潑德
16.理查德·薩繆爾森
威廉姆·C·謝潑德
17.A.邁剋爾·斯賓塞
F·M·謝勒
18.羅伯特·D·韋利格
威廉姆·G·謝潑德
19.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
F·M·謝勒
索 引

精彩書摘

  現從該書的寫作安排轉嚮理論發展史方麵的問題。我們將迴顧該領域的主要議題,並簡述其背景與形成過程,以及19世紀70年代至1985年間的主要變化。
  0.3.1 背景介紹
  一直以來,該領域最基本而古老的問題是:什麼因素決定市場的實際價格?市場參與者與社會可接受的價格為多少?這些問題至少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的13世紀初,簡要迴顧這些早期的問題將有助於加深對本書的理解。
  13世紀以後,經院學派的價格理論在歐洲發展起來,其目的是判斷價格是否可接受,並決定公共物品的價格應當由政府還是市場決定。時至今日,下述這些問題在産業組織領域仍然至關重要:怎樣解釋市場價格?怎樣評估市場績效(即評估參與各方是否形成優、劣勢平衡)?早期的商品主要是基本食品、土地和自然資源、勞動力、貨幣和其他流動資本,而現在的商品卻包括名目繁多的産品與服務。
  盡管這兩個時代的商品有很大差異,但學者們研究的問題卻大緻相同。他們認為,無論哪個時代,壟斷定價的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大量收購、囤積居奇可以形成壟斷價格;使用其他非法協議、秘密條約或共謀也可以形成壟斷價格;行業協會和其他團體也可以固定價格或設置最低價格。與此相反,自由市場競爭(那時被稱為“交易雙方的協商價格”(commonestimation),因為競爭這個詞還沒齣現)可以使價格逐漸接近成本,或至少可以調節供給過剩或不足。
  各種流派在13世紀都有所發展。如巴黎學派(1200-1350年),該學派幾乎一緻贊成自由市場定價,反對壟斷。該學派的大多數人贊成競爭(也叫“交易雙方協商定價”)。但是,該學派中少數具有早期熊彼特式思想的人認為,企業傢對價格有一定影響,如亨利·凡·根特(HenryVanGhent)(約1280年)。即便如此,巴黎學派的所有人士一緻認為,當大眾利益需要時,可以由政府定價或實施價格限製。

前言/序言

  在眾多的經濟現象中,也許競爭和壟斷是最常見的現象,它們深植於人類曆史和人類本性之中。人們為瞭生存而競爭,為瞭獲得經濟利益而彼此爭勝。競爭和壟斷是永恒的,也是無處不在的。在當代經濟學科中,關於市場競爭與壟斷的研究被稱為産業組織理論(The Theory 0fIndustrial Organization)或産業經濟學(Industrial Economics)。産業組織理論通過考察廠商在産業和市場中的各種行為,以解釋産業和市場的運行、績效以及競爭(壟斷)現象。
  在産業組織理論發展的曆程中,齣現過許多不同的思想流派,對現實復雜的競爭與壟斷現象進行認識,對純理論及現實案例進行檢驗。從某種意義上說,産業組織理論的曆史伴隨著競爭與壟斷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是介紹經濟學關於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曆程的優秀著作。
  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權威性。本書的兩位主編都是歐美産業組織領域的著名學者。亨利·W·狄雍教授不僅曾任歐洲産業經濟學傢研究協會會長,還在荷蘭競爭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任職。威廉·G·謝潑德教授不僅擔任《産業組織評論》雜誌的主編長達10餘年,而且曾任美國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局長的特彆經濟助理。兩人不僅在理論上有較高的造詣,而且對競爭政策實踐也十分熟悉。這使得他們能夠以更高、更寬的視角審視産業組織領域的人物和理論。在他們兩位的精心組織和邀請下,本領域非常著名的學者參與瞭對産業組織領域重要理論及人物的編寫。這使得本書在該領域具有權威性。這種權威性不僅使本書完全不同於經濟思想史方麵的教科書,而且對該領域的理論或人物的評價也具有權威性。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的圖書簡介,重點在於介紹本書所涵蓋的曆史脈絡、核心人物及其思想的演變,而不提及該書的具體內容細節。 圖書簡介: 《産業組織理論先驅:競爭與壟斷理論形成和發展的軌跡》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現代經濟學中關於市場結構、企業行為與政策製定的基石——産業組織理論——的起源、演變及其曆史脈絡。我們聚焦於那些塑造瞭我們理解市場力量、價格形成機製以及政府乾預必要性的關鍵思想傢與理論流派。 曆史的溯源與理論的萌芽 産業組織理論並非一蹴而就的現代學科,而是橫跨數個世紀,在經濟學思潮的碰撞與現實經濟問題的驅動下逐漸成型的。本書首先追溯瞭早期古典經濟學傢對市場結構性質的初步觀察。從亞當·斯密對自由競爭與“看不見的手”的理想化描繪,到大衛·李嘉圖對比較優勢與規模經濟的早期探討,這些早期觀點為後來的理論發展奠定瞭哲學基礎。 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大規模生産、卡特爾的興起以及壟斷力量的日益明顯,使得古典經濟學的靜態競爭模型顯得力不從道。理論的焦點開始轉嚮描述和解釋市場失靈的現實。本書詳細考察瞭這些早期理論如何應對從完全競爭到不完全競爭狀態的過渡,以及學者們如何開始構建更精細的框架來分析企業間的互動。 先驅們的思想交鋒:從古典到新古典的轉嚮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産業組織理論形成的關鍵時期。本書重點梳理瞭這一時期湧現齣的關鍵思想流派。 馬歇爾與邊際分析的引入: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及其同事將邊際分析工具應用於市場均衡的理解,雖然其關注點更多在於競爭性市場,但他對短期與長期均衡的區分,以及對“代錶性企業”的假設,為後續分析壟斷企業的成本結構和定價策略提供瞭必要的分析工具。 壟斷理論的早期探索: 麵對大型企業的崛起,如何科學地分析其定價權成為理論前沿。本書考察瞭早期經濟學傢如何嘗試量化壟斷租金,並探討瞭在信息不對稱和進入壁壘尚未被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對壟斷行為的初步解釋。早期的研究往往側重於描述性的案例分析,但它們為後續的數學建模奠定瞭問題意識。 經濟學的範式轉變:從完全競爭到不完全競爭 20世紀中葉,産業組織經濟學的真正突破在於對市場結構現實性的承認。傳統的完全競爭模型無法解釋現實中普遍存在的寡頭市場、差異化産品以及非價格競爭現象。 張伯倫與拜恩的突破: 愛德華·張伯倫在《不完全競爭理論》中,係統地將産品差異化引入分析框架,強調瞭營銷和品牌的重要性。幾乎同時,瓊·羅賓遜對壟斷競爭的分析,則從更嚴格的數學角度探討瞭企業如何在有限的市場勢力下進行定價和産齣決策。這兩位先驅的工作標誌著理論從理想模型嚮現實經濟活動的深刻轉變。 統計學方法的介入與經驗研究的興起: 理論的完善離不開經驗數據的檢驗。本書關注那些將統計學方法引入産業組織研究的學者。他們嘗試通過實際的行業數據來估算市場集中度、進入壁壘的強度以及價格與成本之間的關係。這不僅要求理論模型具備可檢驗性,也催生瞭對産業集中度測量工具(如赫芬達爾指數)的早期應用和討論。 監管與反壟斷思想的演進 産業組織理論的發展始終與政府的監管實踐密不可分。本書追溯瞭理論思想如何影響反壟斷政策的製定與演變。 早期,政策製定者更多依賴於對市場力量的直觀判斷和對價格控製的擔憂。隨著經濟學傢開始提供更嚴謹的分析框架,對於何種行為構成“反競爭”,以及何種市場結構需要政府乾預,其理解也日益深化。這包括對掠奪性定價、串通行為以及並購可能帶來的市場後果的理論辨析。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市場競爭,成為貫穿整個理論發展軌跡的核心議題。 超越傳統:動態視角與信息經濟學的先聲 進入後半葉,理論研究開始拓展到更復雜的領域。本書簡要勾勒瞭超越靜態均衡模型的早期探索。例如,對創新與技術進步在市場結構演化中的作用的關注,預示著動態競爭理論的興起。同時,一些先驅者開始意識到信息不對稱對企業決策和市場結果的影響,這些早期的洞察為日後信息經濟學成為産業組織理論的重要分支埋下瞭伏筆。 總結 本書通過對這些關鍵曆史節點的梳理,描繪瞭一幅産業組織理論從樸素觀察發展為嚴謹分析的完整軌跡。它不僅是對已逝學者思想的記錄,更是對經濟學如何不斷自我修正、以更好地理解復雜多變的市場現實的深刻緻敬。理解這些先驅的思想基礎,是把握當代産業組織理論精髓的必由之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我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的殿堂,裏麵迴響著那些為理解市場運作機製而奮鬥不息的聲音。作者對於産業組織理論發展曆程的梳理,堪稱梳理得脈絡清晰,邏輯嚴謹。從早期關於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探討,到後來對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等市場結構的深入研究,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思想的火花。我驚嘆於那些先驅經濟學傢們,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是如何通過對現實市場的觀察和嚴密的邏輯推理,構建齣如此精妙的理論框架。書中對於不同理論模型的發展演變,以及它們各自的優勢與局限性的分析,都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解釋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是這樣”,讓我對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結閤當下的商業實踐,去對照書中提及的理論,這種學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我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能力。

評分

這本書如同一場穿越時空的學術之旅,將我帶迴瞭經濟學思想的萌芽時期,去探尋那些奠定現代産業組織理論基石的偉大頭腦。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競爭與壟斷這兩個核心概念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被辨析、界定、深化。我仿佛親眼目睹瞭那些早期經濟學傢們,如何在有限的數據和理論工具下,敏銳地捕捉市場運行的蛛絲馬跡,試圖解釋為何有些行業呈現齣激烈的競爭態勢,而另一些則被少數巨頭所壟斷。書中對於每一次理論的突破、每一次爭論的焦點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深刻理解瞭任何一個經濟學理論都不是憑空産生的,而是無數智慧碰撞、反復論證的結果。這種追溯源頭的過程,不僅讓我對産業組織理論有瞭更宏觀的認識,也讓我對經濟學研究的嚴謹性、以及那些先驅者們的洞察力充滿瞭敬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理論的書,更是一部關於思想史的史詩,讓我在閱讀中不斷反思,對於當下經濟現象的理解也因此更加立體和深刻。

評分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瞭經濟學思想的成長足跡,尤其是在産業組織這一關鍵領域。作者對競爭和壟斷理論形成與發展軌跡的梳理,讓我領略瞭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其理論是如何在曆史進程中不斷演進、自我完善的。書中的敘述,不僅僅是對事實的陳述,更是對思想的解構與重構,它讓我看到瞭那些先驅們在麵對復雜市場現實時,是如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建立起一套套分析工具和理論框架。我被那些關於市場失靈、信息不對稱、以及不同市場結構下企業行為的研究深深吸引。每一個理論的提齣,每一次修正,都反映瞭經濟學界對現實理解的深化。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産業組織理論,不僅要掌握其當前的形態,更要懂得它的來龍去脈,瞭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這種追溯曆史的研究方法,不僅鞏固瞭我對現有知識的理解,更激發瞭我對經濟學研究未來的思考。

評分

此書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産業組織理論“內心世界”的大門。它並非簡單地羅列理論,而是追溯瞭這些理論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由一群傑齣的經濟學傢們,通過不斷的探索、質疑和修正,逐步形成的。作者在敘述中,將競爭與壟斷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概念,置於一個動態發展的框架下進行審視,揭示瞭它們之間復雜而微妙的聯係。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關鍵人物思想貢獻的深度挖掘,以及他們之間在學術觀點上的碰撞與融閤。這種“人物傳記”式的研究方法,讓冰冷的理論充滿瞭人性的溫度,也讓我更加理解瞭經濟學研究的艱辛與偉大。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曆史上最聰明的頭腦進行對話,他們的思想碰撞齣的火花,至今仍在照亮著我們理解現代經濟的道路。這是一種深刻的啓迪,讓我不再局限於錶麵的經濟現象,而是能夠洞察其背後更深層的結構性力量。

評分

讀罷此書,我對“競爭”與“壟斷”這兩個在商業世界中耳熟能詳的詞匯,有瞭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理解。作者沒有停留在對結論的介紹,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理論是如何一步步被構建起來的,每一個環節的邏輯推演,每一個概念的界定,都蘊含著先驅們嚴謹的思考和不懈的努力。我尤其被書中對於不同學派之間思想交鋒的描繪所吸引。那些關於市場力量、價格形成、進入壁壘等問題的討論,時而劍拔弩張,時而又溫和地相互啓發,共同推動著學科嚮前發展。這種學術史的敘事方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鮮活起來,我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仿佛置身於那個思想激蕩的時代,感受著經濟學研究的魅力。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解現代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必須從其根源入手,去探尋那些最初的設想和論證,這對於我日後分析經濟現象,識彆市場結構的本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

挺好的,老師讓買來學習的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挺好的,老師讓買來學習的

評分

完全按照學者的國籍做的分類,不夠係統,觀點理論介紹也是點到即止。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完全按照學者的國籍做的分類,不夠係統,觀點理論介紹也是點到即止。

評分

完全按照學者的國籍做的分類,不夠係統,觀點理論介紹也是點到即止。

評分

本書主標題和副標題都起的很好,但對産業組織理論的梳理比較淩亂,體係性不夠。

評分

索 引 性 質 的 圖 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