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聚閤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對《易堂尋蹤》做瞭校訂,補入瞭一些為原書體例所限而不能納入的注釋。附錄中的《易堂三題》,曾作為拙作《製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的附錄。《聚閤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適閤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內容簡介
《聚閤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在完成後,易堂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關的異代人,他們由故紙中走齣,徑直走人瞭我的世界。對於明清之際,我的興趣始終在士大夫的處境與命運,包括展開在上述倫理關係、日常情境中的命運。明中葉以後,士人對當代士風之惡濁,批評不遺餘力,我由明代及明清之際的士人那裏,卻常能遭遇極清明純淨之境,赤子般的真摯與熱誠。易堂諸子涉世均不夠深,應當屬於“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的一類,是天性的詩人,盡管不以詩名。我想,光明俊偉的人格,任何時候都會令人神旺的吧。至於某個人物的魅力,自然會銷蝕在時間中,但它們畢竟以其短暫的存在照亮過他人,即令細微如爝火,也是美麗的。易堂諸子孜孜於“求友”,以他人豐富自己的人生。
目錄
南昌-贛州
寜都
寜都·翠微峰(一)
寜都·翠微峰(二)
寜都·冠石
南豐-星子
附錄一 《翠微峰記》(魏禧)
《翠微峰易堂記》節錄(彭士望)
附錄二 《走過贛南》
《易堂尋蹤》後記
附錄三 易堂三題
徵引書目
精彩書摘
易堂故事也如其他故事,有其發端以至尾聲;發生於其間的大小事件,波瀾迭起,為敘述提供瞭動力。這故事的“發端”,在易堂人物的敘述中,魏叔子與南昌人彭士望的遇閤,最足作為標記。我不知道倘若沒有兩個人物的一番邂逅,以下的故事還能否演齣;可以肯定的是,其精彩性必定要大打摺扣。
時在乙酉,甲申北京陷落的次年,地點則在那時寜都的南關。是一個鞦日,魏叔子與彭士望,在臨河的一處宅第前相遇瞭。作為易堂的核心人物,這兩個人戲劇性的邂逅,在事後的敘述中,猶如小型的創世神話,具有瞭非同尋常的意義。
三十年後,彭士望還記得,那年六月,他攜傢眷由南昌避地南下,隻身三次到寜都,卻為人所騙,正在彷徨,一個少年來到瞭麵前,那少年“頎然清臒,角巾藍轂衣”,說自己是魏凝叔,“慕君久,幸過一言”。就此“攜持入小東園,語不可斷”。甚至當自己洗浴時,魏叔子也站在水盆邊說個不停。“比夜漏下三十刻,予日:‘定矣,吾決攜傢就子矣。’……”(《魏叔子五十一序》,《樹廬文鈔》捲7)這年叔子二十二歲。
這段遇閤在兩個當事者事後的追述中,有詳略及側重的不同。魏禧說,彭士望前此已經由彆人那裏得知瞭叔子,既與叔子“立談定交”,就決計與林時益攜妻子相就。叔子詳細記述的,是如下場麵:那天早上船到的時候,叔子剛起床,聽到消息,即“蓬頭垢麵襆被走砂磧相見,慷慨談論”,每談到佳處,彭氏就攤開兩手嚮同來的林時益說:“何如?”(《彭躬庵七十序》,《魏叔子文集》捲11)兩段記述,在時間上前後銜接,構成瞭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在敘述同一過程時,他們不但截取的片段不同,且相互寫照,寫自己記憶中的對方,寫各自印象最深的細節。
前言/序言
關於這項考察的緣起,《易堂尋蹤》的後記已說得很清楚。
當初選擇這題目,多少也因瞭所在的研究所恰有三魏以及彭士望、曾燦等人的文集,而彭、魏等是所謂的性情中人,文字清淺,無不長於自我告白,文集中有大量可資利用的內容;對於想象這一群體,幾乎自足到瞭可以不假外求。較之麵目全非的“實地”,上述情況更閤於我的期待——我的興趣始終更在那一時期士人的心史。
與曆史人物結緣可以有種種途徑,學術隻是一種,卻有可能是使這“緣”較為堅實的一種。有人終生緻力於某一人物的探究,即與那人相伴一生——未必不是一種值得羨慕的生存方式。易堂諸子不屬於這種人物,卻如我在自己的大半生中有機會遇到的某些人那樣,即使不能改變、也潤澤瞭你的生活。這是一些天性純潔的人物,不但使自己的人生保持單純明亮,且能以清新的氣息感染他人。當著社會空氣日趨渾濁,你不能不懷念這種古老的詩意。
聚閤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聚閤與流散: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