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统 著
图书标签:
  • 解放战争
  • 华东战役
  • 中国革命
  • 军事历史
  • 战争纪实
  • 历史军事
  • 国民党
  • 共产党
  • 战略战术
  • 淮海战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280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11952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丛书
出版时间:200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华东解放战场上,国共双方展开殊死博斗,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老百姓的独轮车推出了战争的胜利。百万雄师强渡长江,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插上南京[总统府]的红旗,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目录

第1章 全线出击
第2章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第3章 津浦路上争夺路
第4章 阴云笼罩下的“和平”
第5章 苏中七战七捷(一)
第6章 苏中七战七捷(二)
第7章 转战山东、淮北
第8章 两淮失守
第9章 艰难的转折
第10章 集中兵力宿北歼敌
第11章 鲁南战役:“快速纵队”的覆灭
第12章 一面打仗,一面建设
第13章 生擒郝鹏举
第14章 莱芜大战
第15章 两位韩军长的道路
第16章 “耍龙灯”寻战机
第17章 激战孟良崮
第18章 化敌为我
第19章 七月分兵
第20章 战斗在敌后
第21章 将战争引向蒋管区
第22章 挺进豫皖苏
第23章 胶东保卫战
第24章 战略的抉择
第25章 豫东之战(一)攻克开封
第26章 豫东之战(二)血战瞧杞
第27章 山东大反攻
第28章 攻济打援
第29章 策动吴化文起义
第30章 红旗插上济南城
第31章 从“小淮海”到“大淮海”
第32章 围追堵截黄百韬兵团
第33章 徐东大血战
第34章 “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第35章 车轮滚滚支前忙
第36章 风雪陈官庄
第37章 向江南进军
第38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39章 “紫石英”号事件
第40章 别了,司徙雷登
第41章 战上海
参考书目
华东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烽火岁月的壮丽史诗,人民解放军东线逐鹿的决胜篇章 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中,解放战争无疑是最为震撼人心、最为波诡云谲的篇章之一。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伟大斗争中,华东战场以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战况之惨烈、影响之深远,成为整个解放战争的焦点之一。本书《战火硝烟中的曙光——解放战争华东战场风云录》旨在以史料为基石,以生动笔触,全景式地展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深入剖析华东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直至取得辉煌胜利的曲折历程,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重温那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共和国基石。 本书并非对既有史实的简单堆砌,而是力求通过对海量原始档案、战地报道、亲历者回忆录、战史资料的梳理与辨析,提炼出最真实、最鲜活的历史细节。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深入解读其战略意图、战术运用、指挥决策以及对全局的影响。从淮海战役的宏大气魄,到济南战役的雷霆万钧,再到孟良崮战役的以少胜多,每一个战役都将不仅仅是数字与名称的组合,而是充满智慧、勇气与牺牲的生动故事。我们将追溯战前的战略部署,剖析双方的兵力、装备、后勤保障的优劣势,展现我军如何以劣势装备克服重重困难,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和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一步步蚕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本书将重点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从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成长为一支强大的、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我们将展现解放军指战员的坚定信念、高昂士气以及卓越的指挥才能。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牵制,到陈粟大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纵横捭阖,再到其他野战军的协同作战,每一个战略方向的开辟,每一次战役的胜利,都凝聚着无数指战员的心血与智慧。本书将深入刻画那些在硝烟中闪耀的名字,他们不仅仅是历史符号,更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抉择、他们的坚守、他们的牺牲,共同谱写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赞歌。 同时,本书也绝不会回避战争的残酷性。我们将客观呈现战争对人民造成的创伤,以及在战争背后,是无数普通民众的无私奉献和坚定支持。本书将深入挖掘后勤保障的艰辛,描绘“小推车推出胜利”的感人场景,展现我军如何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克服物资匮乏的困难,将胜利的曙光一步步推向全国。普通士兵的英勇顽强、后勤人员的默默付出、支前民工的感人壮举,都将是本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人民战争最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另一重要视角,将是对国民党军队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审视国民党政权的腐朽与内政的混乱,剖析其军队士气低落、指挥失灵、后勤不济的根本原因。从其战略部署的失误,到战术上的僵化保守,再到内部派系斗争的白热化,我们将客观呈现国民党军队走向覆灭的历史必然性。本书将力图通过对敌方指挥官的性格、决策过程的还原,展现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颓势,以及其最终兵败如山倒的结局。 本书的结构将以时间为主线,辅以重要的战役为节点。从解放战争爆发的初期,国民党军队占据优势,我军战略防御的艰辛,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再到解放长江、解放全国的最后阶段,本书将清晰地勾勒出解放战争在华东战场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防御转为进攻,直至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完整进程。 在具体内容上,本书将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战略防御与转折点的孕育(1946-1947年初) 战云初起,华东战场形势分析: 国共双方在华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战略,我军初期的战略防御方针。 鲁南战役的坚守与反击: 展现我军如何以顽强的斗志,在局部地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战略反攻积累经验。 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 深入剖析粟裕大将如何指挥部队,以运动战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战术智慧。 苏北战场的攻防转换: 讲述我军如何从防御转入局部反攻,逐步掌握战场主动权。 战略撤退与保存实力: 剖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以及对整个解放战争格局的影响,华东战场在此背景下的配合与支持。 第二部分:战略反攻与决战的序幕(1947年中-1948年末) 陈粟大军的战略反攻: 详细展现陈毅、粟裕等指挥员如何率领华东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大规模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 孟良崮战役的巅峰对决: 深入解读张灵甫整编74师被歼灭的全过程,分析战役的关键决策、战术运用以及其在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济南战役的攻城略地: 展现我军如何运用城市攻坚战术,一举解放战略重镇济南,为解放华东奠定坚实基础。 豫东战役的运动歼灭: 剖析华东野战军如何在广阔的平原地区,通过精妙的战术配合,连续歼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淮海战役的战略决胜: 作为本书的重头戏,将以大量篇幅深入描绘这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我们将细致解析战役的战略意图、前线指挥、兵力部署、战术运用、后勤保障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援。从徐蚌前线的紧张对峙,到黄桥兵团的秘密集结,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略预演,每一个环节都将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本书将重点关注战役中的关键节点,如碾庄围歼战、双堆集歼灭战等,展现我军如何以压倒性的胜利,彻底摧毁国民党在华东地区的军事力量。 第三部分:横扫江南,迈向全国胜利(1949年) 渡江战役的壮丽篇章: 描绘人民解放军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天险,解放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 解放华东各大城市: 讲述解放军进军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经过,以及我军如何展现出优良的纪律作风,赢得民心。 解放战争的最后收官: 简述解放战争后期,华东战场与其他战场的联动,以及对全国胜利的贡献。 战后总结与历史启示: 对华东解放战争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以及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本书将注重史料的准确性,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数据,但绝不枯燥乏味。我们将通过生动的语言,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对战争场面的逼真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无论是宏大的战略决策,还是具体的战术细节,亦或是普通士兵的英勇事迹,都将力求立体呈现,引人入胜。 总而言之,《战火硝烟中的曙光——解放战争华东战场风云录》将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牺牲与人民的宏大史诗。它不仅仅是对一场战争的回顾,更是对一个民族在困境中奋起、走向新生的伟大征程的致敬。通过对华东解放战争的深入解读,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来之不易,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更好地建设我们今天的美好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包装吸引,一种朴实而又不失庄重的风格,与我心中对那段历史的认知非常契合。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军事策略和战役进程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少胜多,最终取得胜利的。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以一种非常详实的态度,为我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华东战场画卷。从战略部署到具体战役的展开,书中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兵力调动、情报战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论述,这些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因素,却容易被大众所忽略。作者在这些方面的深入挖掘,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当事人的回忆片段,这些鲜活的叙述,让冰冷的史料瞬间有了温度。我仿佛看到了那些运筹帷幄的指挥官,也看到了那些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的普通战士。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对于军事术语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历史的严谨性,又不至于让普通读者感到晦涩难懂。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亲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深邃的红色背景上,泛黄的纸张纹理仿佛承载着无数个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史心生敬畏,尤其对华东地区作为主战场之一的历史进程充满好奇。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珍贵的历史照片,那些或严肃、或疲惫、或坚毅的面孔,一下子就将我拉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书的开篇,作者并没有急于铺陈战役的细节,而是从宏观的战略布局入手,娓娓道来。我了解到,华东战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整个解放战争大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国民党军队的布防、共产党的兵力调动,以及国际国内的政治背景,都如同层层剥茧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关注的是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普通士兵和老百姓的故事。书中穿插的史料摘录,比如某个连队写给家人的信,或是某位根据地妇女支援前线的日记,都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坚韧。那不仅仅是宏大的战略叙事,更是无数个鲜活生命的悲欢离合。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宏观进行提炼的叙事方式,让我对解放战争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我仿佛能听到战鼓的轰鸣,感受到泥泞的战场,看到指战员们在昏暗的灯光下研究地图的身影。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种学习历史的严谨态度。但很快,我便被书中那些生动的叙述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堆史料的堆砌,而是一部鲜活的战争史诗。作者在描写每一场战役时,都力求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从战场上的硝烟弥漫,到指战员们的运筹帷幄,再到普通士兵的英勇牺牲,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战役的分析,作者不仅列举了战役的结果,更深入剖析了导致胜利或失败的原因,让我这个对军事不太了解的人,也能清晰地理解战役的脉络和关键点。书中穿插的文献资料和人物访谈,更是为这场宏大的历史叙事增添了无数生动的细节和人性的光辉。我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坚持斗争的革命者,也看到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后勤保障人员,他们的故事,让我更加理解了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阅读这本书,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历史。它让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无数为之奋斗牺牲的先辈们有了更崇高的敬意。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原本是抱着一种学习历史的心态。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作者在描写战役时,并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注重场景的还原和人物的刻画。比如,在描述孟良崮战役时,我仿佛置身于那崎岖的山地,听着枪声在山谷间回荡,看着战士们冒着炮火前进。书中的战术分析也非常到位,将复杂的军事行动条分缕析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这个军事小白也能大致理解当时的战略意图和战术运用。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战争的牺牲和代价。那些烈士的英勇事迹,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出生命的年轻生命,都被作者用充满敬意的笔触记录下来。读到那些描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常常会停下脚步,陷入对历史的沉思。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场战争的胜负,更是在探讨这场战争背后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由无数个个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坚定信念所铸就的。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感染力,让我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充满力量的史诗。我一直对那段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精神的精髓。作者在描写战役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呈现,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场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战前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兵力、装备、士气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这种客观的比较,更能凸显出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的必然性。书中的人物刻画也非常生动,那些伟大的革命家和无数的普通战士,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英雄辈出的壮丽景象。我看到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斗,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牺牲。这种牺牲精神,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回避的,而这本书,则用一种庄重而又深情的方式,将这种精神的力量传递给了我。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如何凝聚了最广泛的人民力量。

评分

书很好,很不错。比想像的好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刘统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能看。

评分

好书

评分

刘统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能看。

评分

关注很久了,好不容易等到5折,无脑买入一本。

评分

历史值得阅读、研究和思考

评分

好书 真实客观 值得一读 送货及时 京东赞赞赞

评分

字太小了,后悔没去书店先看看,比那个简装版差多了,倒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