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勘与校对的关联性和共同点,从两千多年前刘向的校雠实践中就能够窥见端倪。刘向在《别录》中告诉我们:他整理好每一种古籍后,总要提出,“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杀青”的本义是烘干竹简,以便于书写,引申为定稿。“书可缮写”,就是可以依照 定稿缮写在帛素(丝织品)上,使之成书。在这两个过程中,都需要“比勘图文”,以纠正 讹误,也就是都需要校雠。后人通常称前者为校勘,后者为校对。由此可见两者的关联性和共同点。至于两者的不同点主要是:校勘所纠正的是祖本或底本中的讹误,包括原著作者有悖于客观事实、事理的讹误和以往的整理者、复制者有违于原著本意的讹误。清代校雠学者段玉裁称前者为“作者之是非”,称后者为“本子之是非”,后者实即原著本与复制本之间的“异同”(详见后)。而校对所纠正的,则侧重于当前的复制样本中有“异”于定稿的讹误。也可以说,校勘一般是校是非和校异同并重,而校对侧重于校异同。
评分当我躺在被窝里,四周一片漆黑的时候,侧过身的某个瞬间,会想起书中某个人在此时此刻的心情……
评分好书好书,心仪已久,这次做活动中午低价拿到手,高兴!
评分还不错很优惠
评分中华书局好书! 王叔岷的《校雠学》一书,广为中外学者引用。此补订本是在此基础上,将可以修订的问题及条例进行补充,例证太多的则进行删减。因此,《校雠学 校雠别录》更为严谨与充实。
评分因为喜欢安静,坐榻读书,闲情逸致。小说让我跟随人物情节有场景感,年代感,感受宗教背景和历史变迁。杂文让我多分析,多思考,增强逻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让人提高智商,读书是灵魂深处的学习,它让人拥有修养,拥有气质,拥有胸怀,提高了情商。
评分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文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和古代典籍的考证两方面。他对古文字的考释,一向以考文释义精审周密而著称。他坚信,古文字是客观的存在,它们的形、音、义是可识、可读、可寻的,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深入钻研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多数古文字还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通过对古文字的考释、研究,他撰写了《双剑誃殷契骈枝》《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双剑誃殷契骈枝三编》《双剑誃吉金文选》《双剑誃吉金图录》《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周金文录遗》(科学出版社,1957年)等著作。
评分斟雠学(补订本)
评分第叁章 示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